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时刘渊率先称帝,揭开五胡十六国序幕,百年出现十余个政权

八王之乱时刘渊率先称帝,揭开五胡十六国序幕,百年出现十余个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12 更新时间:2024/1/1 1:04:16

先说一下五胡,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少数民族。这五个少数民族,因为种种原因,在东汉时期逐步内附中原,与汉人杂居。

对于胡汉杂居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西晋高层不是没有人预见。比如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后,一个叫郭钦的官员就上书晋武帝,说五胡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迟早要爆。为此,他提议,趁着晋军还没堕落,还有战斗力时,一战把五胡赶出中原算了。但晋武帝嫌麻烦,想走一步看一步。便直接拒绝了。

仅从这件事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晋武帝司马炎的综合素质,在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并不算高。

永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驾崩,晋惠帝继位。由于晋惠帝智力不高,所以朝政便由皇后贾南风把控。

贾南风这个人,不必多介绍。她搞宫斗、政斗的本事是一绝。但处理国家大事的水平就不敢恭维了。

元康九年(299年),眼见五胡已成坐大之势,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便给晋惠帝和贾南风上书。这篇上书,名为《徙戎论》。江统的观点与前面提到的郭钦一样,建议晋惠帝派出大军,将五胡赶出中原。结果贾南风因为要忙着内斗,便没有采纳。

贾南风

江统上书被拒绝的当年,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引出八王之乱。此后数年间,皇族、大臣相互厮杀,导致西晋元气大伤,给了五胡趁机坐大的机遇。

永安元年(304年),氐族人李雄攻占成都,自立为成都王。同年,匈奴人刘渊也在并州自立为王。估计嫌称王还不够刺激,两人后来还又先后称帝了。

永兴三年(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这便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一个国。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国号为汉。因为他的儿子后来把国号又改成了赵,所以他的政权被称为前赵。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二个国。

称帝两年后,刘渊驾崩。传位给太子刘和。但刘渊的第四个儿子刘聪不服,杀了刘和,自己当了皇帝。

同年,西晋在八王之乱结束后,仅存的十几万精锐被前赵军歼灭。匈奴人踩着晋军尸体,进攻洛阳,并一举攻破了洛阳。引出“永嘉之乱”。

说到永嘉之乱,现在的人没什么印象。但其实在北宋“靖康之耻”出现前,中原王朝统治者一直视“永嘉之乱”为奇耻大辱。毕竟在这次国难当中,晋怀帝司马炽和文武百官就如同犬羊一般,被匈奴人驱使。后宫嫔妃如同奴隶一般,被匈奴人凌辱。整个中原,精华区域全部沦陷。唯有贫瘠的凉州和当时还没有完全开发的江南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而正是因为如此,五胡中的另外三个,鲜卑、羯、羌,一下子就胆壮了起来。再也不把中原王朝的威严放在眼里,跃跃欲试,都想在中原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建兴四年(316年),前赵军乘胜追击,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虏,西晋彻底灭亡。一年后,逃到江南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士族的支持下称王。东晋时代开

由于此时凉州和东晋朝廷所在的江南,陆路交通已隔绝。于是在司马睿称帝的同年,凉州刺史张寔也拉起了一个山头,自立为王。

虽然他名义上仍臣属东晋,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王国。这个政权史称前凉。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三个国。

也是在这一年,前赵皇帝刘聪驾崩了。刘聪驾崩后,其子刘粲继位。但不久,国内发生政变,刘粲被杀。刘渊的养子刘曜率军扑灭叛乱,成为前赵的新皇帝。

石勒

不过,一个叫石勒的羯族大将并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在建立前赵政权的过程中,功劳并不比刘曜小。一个先皇帝的养子都能称帝,他这个先皇帝的心腹大将,怎么就不能称帝了?于是石勒在不久后,也披上了龙袍,定都河北邢台,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四个国。

由于刘曜与石勒的矛盾很大,所以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双方厮杀不断。这可就苦了当时的北方老百姓。

咸和四年(329年),石、刘之争以石勒的胜利,后赵一统北方告终。

前赵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二个国,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北方老百姓在经历多年战乱后,终于过上了平稳日子。

但没过几年,石勒就驾崩了。他驾崩后,他的侄子石虎杀掉他儿子石弘,自己上位。

石虎喜欢杀人,还喜欢打仗。但他的水平着实不怎么样。

为了征服辽东的鲜卑族慕容氏,他是多次亲征辽东。但每次都败北。后来名冠天下的慕容恪、慕容垂等鲜卑族将领,都是靠打石虎成长起来的。

见石虎的水平不够如此,慕容氏大族长慕容皝索性宣布自立,在辽东自称燕王,定都辽宁义县。这个政权史称前燕。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五个国。

桓温

就在北方羯族与鲜卑族厮杀之际,南方的东晋和成汉也爆发了战争。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大将桓温西征,一举灭掉处于内乱中的成汉。成汉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一个国,也是第二个被灭掉的。

又过了两年,石虎驾崩了。由于他是靠篡位上台的,所以他驾崩后,他的儿子们便是有样学样,开始相互屠杀。

这场屠杀持续一年,直到永和六年(350年),石虎的养孙冉闵在内乱中胜出,屠尽石虎的子孙,才算是给石家的内乱画了一个句号。

当时除了冉闵在石家的内讧而得利外,慕容氏和氐族人苻洪也获利颇多。

慕容氏趁着石家内斗,河北空虚之际,将势力渗透进中原。

苻洪趁着石家内斗,关中无主之际,在关中自立。后来他被毒杀。他的儿子苻健完成了他的未尽心愿,于永和七年(351年),定都西安,国号为秦,史称前秦。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六个国。

前秦建国之后,桓温率军五万,从四川出兵关中,差点灭了前秦。但因为桓温北伐,志在建立个人威望,为篡位奠定基础,并不是真想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因而,他的这次北伐最终失败了。

王猛

可能正是因为看穿了桓温的小心思,当时本打算投靠桓温的王猛,转头投靠了前秦。

永和八年(352年),桓温与前秦开战之前,自认为根基已稳的二代燕王慕容儁挥军南下,令慕容恪在河北魏昌偷袭冉闵。

冉闵不敌被杀。随后,慕容儁迁都中原。

按照慕容儁的计划,进入中原只是他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灭前秦和东晋,一统全国。

所以进入中原之后,他一直是厉兵秣马,穷兵黩武,磨刀霍霍,积极备战。

升平三年(359年),憋了六年后,慕容儁下定决心,准备征兵150万,一战灭掉东晋、前秦。但征兵还没结束,他就死了。他死后,群臣公推慕容恪为帝。但慕容恪表示愿做辅臣,辅佐二哥的儿子。于是慕容儁的三子慕容暐登基。

慕容暐这个人就是个昏君。慕容恪活着时,他还稍微好点。等四叔慕容恪一死,他就原形毕露。开始重用奸臣,排挤忠臣义士。

慕容垂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趁前燕奸臣当道之际,出兵北伐前燕。但被慕容垂击败。

凭此战,慕容垂人气大涨。但也遭到了慕容暐的嫉妒。眼见侄子要杀自己,慕容垂立马逃亡,投奔了前秦。

前秦方面,苻健建国后,没多久就死了。然后经过一翻内讧,苻健的侄子苻坚登基。

登基后,苻坚重用王猛,国势日渐强盛。太和五年(370年),王猛认为连慕容垂都来投奔,前燕气数已尽,便东征前燕。结果就灭了前燕。宁康三年(375年),王猛辞世,他给苻坚留下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太元元年(376年),苻坚在王猛奠定的基础上,西征灭掉前凉,一统北方。随后他又南征北讨,灭鲜卑拓拔氏,攻克东晋据有的襄阳、成都、徐州等重要城市,国势达到顶峰。

此时苻坚唯一的对手,只剩东晋。

不夸张的说,此时前秦的实力,只有元嘉年间的刘宋、北魏,以及统一前夕的隋王朝可以与之比拟。

对于东晋,王猛生前曾多次劝说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但苻坚记不住,硬要南征。结果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帝国瞬间崩塌。

前秦东晋对峙示意图

随着前秦的崩盘,北方瞬间又蹦出了五个割据政权。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在河北定州复国,国号仍然是燕国,史称后燕。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七个国。

太元十年(385年),西北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定都甘肃榆中,国号为秦,史称西秦。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八个国。

太元十一年(386年),羌族首领姚苌登基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国号沿用秦,史称后秦。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九个国。

同一年,鲜卑拓跋氏在草原上复国。起初的国号是代国,后改为魏。史称北魏。

由于“五胡十六国”的概念,来自北魏史官崔鸿编著的《十六国春秋》。崔鸿作为北魏臣子,当然不能把北魏和其他政权并列。所以北魏以及其前身代国,不属于十六国之列。

太元十四年(389年),前秦大将吕光在凉州自立,国号为凉,史称后凉。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个国。

十六国后期形势图

在这五个割据政权中,后秦、西秦、后凉的实力都偏弱。因此接下来的几年,重头戏在北魏和后燕之间展开。

太元十一年(386年)到太元十八年(393年)期间,慕容垂大杀四方,先后击败北伐的东晋北府兵,灭翟魏(由内迁的丁零人建立,不在十六国之列),灭西燕(由慕容垂的侄子建立),一统河东。后燕的国势也一度达到顶峰。

但接下来,后燕还是栽跟头了。

太元二十年(395年),罗马帝国分裂的这一年,慕容垂儿子慕容宝领兵北伐,征讨北魏。结果惨败。慕容垂精心打造的十万精锐被拓跋珪打得全军覆没。

听闻惨败,当时年逾七旬的慕容垂为了给慕容宝树立威信,抱病出征,但还没找到拓跋珪,他就病死了。慕容垂这一死,回天无力的慕容宝所能做的,就是慢慢等死。

隆安元年(397年),吕光也死了。他死前,河西鲜卑族领袖秃发乌孤造反,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国号也是凉,史称南凉。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一国。

吕光

吕光和慕容垂一样,也是抱病讨伐,但也是没找到敌人就病死了。他死后,后凉又进一步分裂。

隆安元年(397年),汉人段业造反,建立北凉(后王位被鲜卑人沮渠蒙逊篡夺)。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二国。

凉州本来就不大,人口本就不多。现在居然分裂成了三个政权。

隆安二年(398年),拓跋珪与慕容宝的较量决出胜负。后燕在北魏的凌厉攻势下,连失重镇,丢失半壁江山。

在亡国危机面前,后燕高层不思进取,反而像前燕一样,搞起了内讧。慕容宝的叔叔慕容德带着族人出走,在山东青州称帝,史称南燕。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三个国。

隆安四年(400年),后秦灭西秦。

同年,地盘本就不大的北凉居然分裂了。

一个叫李暠的汉人自立为王(李暠据说是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渊建唐后,追认李暠为先祖),建立政权,国号也是凉,史称西凉。这是五胡十六国里的第十四个国。

谯纵兵变示意图

义熙元年(405年),东晋内乱,四川独立。不过这个谯蜀政权不在十六国之列。

义熙二年(406年),后秦在灭掉后凉后,也分裂了。一个叫刘勃勃的匈奴人在陕北榆林称王,国号大夏,史称胡夏。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五个国。刘勃勃后来改名,叫作赫连勃勃。

义熙三年(407年),地盘已经龟缩到辽东一隅之地的后燕发生政变,鲜卑人冯跋拥立慕容宝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十六国。

义熙五年(409年),在被灭国九年后,西秦又复国。

说到这里,十六国就全部出场了。从八王之乱到现在,中国北方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尽一百一十多年,堪称是一年一小仗,三年一大仗,尸骨暴于野,千里无鸡犬。

算上东晋,此时矗立在中原的政权,竟然有十几个之多。

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了这么多年,也该到合的时候了。

慕容超

义熙五年(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掠夺东晋,东晋大将刘裕上疏北伐。随后,晋军千里长驱,过大岘山,与后燕军在临朐决战。并一战灭掉后燕。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西征,灭了谯蜀。

义熙十年(414年),复国后的西秦灭南凉。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兵分两路,攻打后秦。名将王镇恶、檀道济横扫中原,兵临潼关。刘裕亲自带队,遭到北魏截击。为了打消北魏趁火打劫念头,刘裕让朱超石率领三千精锐摆出却月阵,大败魏军。北魏军见刘裕不好惹,立即撤退。

没有后顾之忧,晋军急速西进,破潼关,破长安,亡后秦。东晋疆域达到顶峰。

之后,刘裕本欲继续北伐,却因为政治盟友刘穆之去世而被迫返回。两年后,刘裕凭借战功称帝,建立刘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但是,十六国的历史并没有立即结束。

北凉疆域图

永初二年(421年),西凉内乱,北凉见机,发动猛攻,一举消灭了西凉。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驾崩,刘义隆继位,之后,刘宋王朝虽然与北魏多次展开激战,但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为积蓄力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决定先收拾完柔然以及北凉、西秦、胡夏和北燕后,再调过头来解决刘宋王朝。

但拓跋焘并没有立即动手,他在等机会。

元嘉八年(431年),这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北凉消灭西凉后,乘胜追击,猛攻西秦。双方打得难分胜负。当它们较劲时,胡夏趁机出兵灭掉西秦。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胡夏军偷袭西秦时,北魏也偷袭了胡夏。

同样是在元嘉八年(431年),胡夏被北魏吞并。之后,北魏左右开弓。元嘉十三年(436年)灭北燕,元嘉十六年(439年)灭北凉。

自此,北方统一。历史也正式进入南北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赐吴三桂一个美女,成亲之时吴三桂却大怒:这是在羞辱本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很多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一个朝代刚刚出现的时候,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将会得到丰厚的奖赏,甚至被封为开国元老。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出现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就是吴三桂。康熙为了奖励他,专门挑选了一个美女赏赐给他,洞房花烛夜时吴三桂却勃然大怒,说康熙羞辱他,这是怎

  • 八王之乱时两次使用驺虞幡却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者,晋朝之前描述的“驺虞”和明朝描述的“驺虞”可能不尽相同。明朝时期在史书中频繁出现“驺虞”这种神兽,就当是的地理环境来看,最大可能是“老虎”,其次就是“雪豹”了。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橚曾经献给明成祖朱棣瑞兽“驺虞”,而“驺虞”得到的地方就在周王朱橚封地开封,如果这样评估“驺虞”是一种什么动物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并非只为红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下旨令吴三桂正在山海关防守关外满清的关宁铁骑回北京勤王。吴三桂既不能抗旨又不想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陪葬。更何况还有袁崇焕勤王反被凌迟处死的前车之鉴。于是吴三桂才去了拖延战术,正值春天,就用郊游踏青的速度回援皇帝了。事实证明这是这是正确

  • 《四知》第十五期 ‖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 吴三桂被李自成劝降,手下人报告一消息,吴大怒手一挥:绞杀叛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紫禁城外,人声鼎沸。一群手执刀枪的军士,簇拥着一个中年汉子,那汉子身着青袍头戴灰笠,胯下是匹健壮的青骢马。这汉子不是寻常人物,他是将大明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大顺军首领闯王--李自成。从西北到京师,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战局之顺令李自成都有些猝不及防,原本他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只求混口

  • 晚清民族英雄刘永福:抗法援越,保卫台湾,最终对清朝彻底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参加起义军,多次跳槽刘永福,出生于广西防城港的一个小村庄。刘永福的家族在明代是当地的小地主,后来家族逐渐衰落,以务农为生,另外经营一些小买卖,小日子还算过得去。刘永福年幼时,其叔父沾染赌博恶习,将家庭财产基本卖光,从此刘家沦为贫民。1853年,刘永福的双亲去世,刘永福只能投靠邻村父亲友人陆二叔家

  • 孝庄临终前留下遗愿,康熙到死都未解决,38年后被雍正轻松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听闻祖母去世,康熙悲伤地不能自已,他日夜守灵,几乎好几天粒米未进,那真情实感令人无比动容。但是在伤心之余,康熙皇帝却也没有忘记祖母临终前的那句话,这件事同样让他很为难。祖母的嘱托,康熙到死都未能解决,直到38年后雍正继位才被破解。那么孝庄临终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呢?一:孝庄遗言:不与皇太极合葬原来在孝

  • 忠臣猛将尉迟敬德为何成了门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忠臣猛将尉迟敬德为何成了门神-《大唐上阳》186 第四十七章 血腥构陷既然你没有幕后,没有受人指使,那你为何要自杀呢?只有畏罪才会自杀啊,自杀说明你罪大恶极,背后肯定有人。你是怕把你背后的人挖出来,才选择自杀的。背后的那个人就是长孙无忌,承认是他,不承认也是他。谁让你自杀呢?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雍正告诫乾隆,要善待秀才曾静!为何乾隆登基后立刻将其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以康乾两帝命名的盛世,扮演最大角色的是中间的雍正,所以这个盛世也被称为“康永乾隆盛世”,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打电话。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的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一手解决了康熙多年来创造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他每天都非常勤奋地工作,为乾隆皇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乾隆皇帝有机

  • 武照要建立属于她和李治的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武照要建立属于她和李治的朝廷-《大唐上阳》185 第四十七章 血腥构陷既然你没有幕后,没有受人指使,那你为何要自杀呢?只有畏罪才会自杀啊,自杀说明你罪大恶极,背后肯定有人。你是怕把你背后的人挖出来,才选择自杀的。背后的那个人就是长孙无忌,承认是他,不承认也是他。谁让你自杀呢?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