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早上3点就起床8点上朝,中间这5个小时她都在做什么?

慈禧早上3点就起床8点上朝,中间这5个小时她都在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2/4 14:08:28

前言:

大家对于慈禧太后想必都不陌生,垂帘听政是她,一顿饭吃108个菜是她,卖国求荣也是她,作为晚清时期政权的把持者,在国家生死存亡之刻,不但不变革制度,励精图治,反而祸国殃民,也因此被世人所唾弃,遗臭万年。

而慈禧身为当时的统治者,也贵为慈禧太后,自然有着其奢迷的生活,作为曾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身居皇宫之中,要问其有多么的奢靡,那简直让世人无法想象。每天锦衣玉食,成百上千人为她服务,宫中财富尽归她所有,这样位高权重,又腰缠万贯,想不奢靡也难。

当然也正是她的贪图享乐,每日奢靡生活,也造就了清朝没落和灭亡,没想到清朝兴起是叶赫那拉氏灭亡,也是由他的后代叶赫那拉氏终结。而贵为慈禧太后有垂帘听政,必然每天都要上朝,可据传闻,慈溪每天早上三点就起来,8点才上朝,那这期间慈禧都做什么呢?

一、慈禧地位的确立

再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手握大权之前,先来说一下慈禧太后是怎样有这后来的地位和权力的,毕竟他曾经只是咸丰皇帝的嫔妃,怎么成为后来的慈禧太后,又是如何将大清王朝的政权揽于手中。

首先,当时慈禧太后还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咸丰皇帝死后,将他的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更好的把持朝中大权,于是便让慈禧和慈安两个太后辅佐他,而且还安排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继位。

可咸丰皇帝没想到慈禧太后也觊觎皇权,在他去世后没多久便发动政变,废了那八个顾命的大臣,成了两宫垂帘听政,两人把持着清朝的政权。

而在这之后,同治皇帝也寿命也不长没几年就去世了,可同治皇帝并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和慈安两人又得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才可以让她俩继续手握大权。于是她们便找到了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让他当这个傀儡皇帝,好让两人继续垂帘听政,把持政权。

可后来没几年,慈安太后也去世了,这对于慈禧太后来说是个绝佳的好机会,于是她便再一次发动了政变,最终将清朝的政权全部独揽于自己的手中,她也自此成为了清朝末年期间真正的独裁者。

二、慈禧凌晨三点就起来是为了做什么?

据史料记载,慈禧每天凌晨3点就起来,而他早晨8点才上朝,那这期间的五个小时,慈禧都在干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么早起来呢?

其实要说慈禧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对于现在很多女生来说可能深有感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慈禧早起就是为了整理仪容。放在现代来说就是洗漱,化妆,整理衣装,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相信现在很多女性做这些事情,也需要不少的时间吧。

而慈禧凌晨3点就起来,她都要做哪些事情呢?首先会有宫女和太监负责叫她起床,而叫他起床的方式也很独特,就是跪在她的床前,轻声喊着“老佛爷吉祥”,用这种方式将她自己唤醒,那就会有人很好奇,这样能将她唤醒吗?首先,慈禧已经逐渐年老,所以自然睡觉没有那么沉,而且这种生活习惯时间一长,自然也就会有生物钟,所以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的将她唤醒。

那唤醒之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首先便是伺候慈禧穿衣服,然后就是洗漱,她洗漱也和常人不同,自然有着皇家的讲究。首先宫女们会给他备好热水,每天都要泡手泡三四遍,然后在洗脸刷牙,连穿衣服带洗漱,慈禧就需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然后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宫女给慈禧梳头,说它重要是因为慈禧梳头不希望自己掉头发,毕竟慈禧作为女人,自然很是在乎自己的头发,也正因如此给她梳头的宫女都小心翼翼,如果掉了头发,自然这个宫女可能会面临着很大的处罚,甚至掉脑袋,也就是这个过程,又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

然后就是慈禧化妆了,由宫女为她擦脂抹粉,就和现代女性化妆很类似,所以这个时间又得一个多小时。在整理完仪容仪表之后就要用膳了,贵为太后,早膳自然也与众不同,曾经也是一顿饭吃108个菜的太后,早餐自然也不例外,慈禧的早餐是几十种粥,不是全部都喝掉,而是选着几样自己想喝的,她可以不喝但是不能没有,因为这是她太后必须拥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慈禧太后每天晨3点起来,8点上朝,期间都五个小时都用来做这些事情。

三、整理完上早朝

完成上述这些事情后的慈禧,便会喝几口茶漱漱口,再抽一会大烟,然后再带着李莲英溜溜弯消化消化早晨吃的早餐,最后遛弯完了之后便有专门的轿子送她去上早朝,等到她的轿子把他送到大店的时候也正好到了早朝的时间。

到这里慈禧太后早上生活算是刚刚结束,对于平常人来说,慈禧太后这早上的生活简直是繁多复杂,充满了封建礼法,死板而又僵化的生活模式。而这样的生活模式,慈禧居然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不得不佩服慈禧自身自律的能力。

如果慈禧将这种坚持和毅力用于治理国家上,想必大清也不会那样的腐朽没落也不会认外国人肆意欺凌中国,可惜他被封建王朝的思想早已腐蚀了内心,心中只有皇室的尊贵以及奢靡享乐,奈何她有那份执着和毅力也无济于事。

结语:

作为清朝最后的统治者,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享受着封建王朝最后的没落繁华,也亲手了结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也了结了叶赫那拉氏贵为皇族的命运,而慈禧也因为她的奢靡享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过回过头来想想,大清王朝也不可能依靠这一个被封建思想所荼毒的妇人,所以大清王朝的灭亡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在慈禧这里得到了了结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大家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无限的权力会毁掉它的占有者。-----威 皮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拥有过大的权力之后便会变得利欲熏心,从而失去自己的初心。确实,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统治者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的。就从清末期说起,当时慈禧仗着自己的权利,每日只顾着享乐,却从不管国家大事,最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对她的印象绝大部分都

  •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别的皇帝却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千古帝王,悠悠万事,难逃天地人寰,是非功过自有百姓言”。在清朝,老百姓们对于每个皇帝的丰功伟绩都会私下议论。有的皇帝昏庸无道,有的皇帝贤明开阔,有的皇帝甘愿做傀儡,唯有对康熙和乾隆在位时歌功颂德,称为“康乾盛世”。而康熙和乾隆也是清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俩做

  • 刘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之前,中原王朝纂位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善待前朝皇帝和皇族,比如曹丕之于汉献帝、司马氏善待刘禅、曹奂和孙皓莫不如此,即使是王莽纂汉也没有杀害孺子婴,那么刘裕和司马氏有什么仇什么怨,开了一个这样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刘裕生于公元363年,死于公元422年

  • 司马懿死后留下的祸患,困扰后代两朝400余年,直到唐朝才被解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大家都知道,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人,因为一时疏忽,为后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就是后来不断骚扰中原的高句丽。因为司马懿的疏忽,以及为了争夺中原的政权,给了这个民族生存的空间以及时间,导致其后来成为中原的一个巨大外敌。单从政治才能来说,司马懿是很优秀的

  • 帝王驭臣之术花样多,朱棣挑拨离间除解缙,雍正造互相监视的巨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挑拨是非除解缙 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个时常在朝臣之间挑起纠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有一个叫解缙的名臣。一天,他碰到解缙,要求他对满朝文武逐个评价一番。解缙原不想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但见朱棣满脸正经的样子,又不敢推托,于是只好如实相告。谁知几天之后,朱棣竟将解缙关于对大臣们的评品,全部告诉了大家。于是

  • 揭秘狄仁杰桃李满天下的原因,他死后武则天悲痛大喊:朝堂空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不是就是你对他最初的了解呢?相信很多人知道他都是通过以前电视剧的推广,但是电视剧毕竟只是一个艺术作品,它会对他本身但某些特性进行放大或者说是缩小,可以说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他这个形象其实并不是全面的。就拿“桃李满天下”这个词来说,我相信有80%的人,是不知道这个词本就是形容狄仁杰的,甚至大部分人都认

  • 武则天梦到下棋,却怎么也下不赢,狄仁杰解梦:你也该赦免太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因此她一直在犹豫,到底是传位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还是把皇位还给已经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为了阻止武则天收回成命,狄仁杰可谓是煞费苦心,磨破了嘴皮,一开始,狄仁杰走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路子。张易之凭美貌得幸于武则天,朝臣们对他既不屑,又厌恶。张易之明白,只要武则天一死,自己人头

  • 再寻旧巷悲回辙| 《国家重器:张之洞》上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他创办了多所学堂,其中三江师范学堂是如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校前身。一直以来,对张之洞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张之洞的一生进行回顾在当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晚清人物

  • 药王——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

  • 向传奇英雄致敬,《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侵六次大的战争中,收复新疆和谅山—镇南关大捷是仅有的两次胜利,都与左宗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一书主要描写了左宗棠晚年经营西北、收复新疆的这段历史,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