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修

杨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4/1/17 13:46:18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建安年间(196年—220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后来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

基本资料

本名:杨修

别名:杨脩

字:德祖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

出生日期:175年

逝世日期:219年

主要作品:答临淄侯笺、节游赋、神女赋

主要成就:在争夺魏太子的事件选择支持曹植

官职:丞相主簿

人物生平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鸡肋之事

曹操攻打汉中之地,刘备因险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想要回军,又不忍心,正好军中来请示口令,曹操便传口令“鸡肋”,下属不知什么意思。主簿杨修便收拾自己行李,别人奇怪地问他:“怎么知道要出发了?”杨修说:“鸡肋这种东西,不吃扔了可惜,可吃起来又没什么可吃的,这是指的汉中,所以知道大王要回军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杨修与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又谤讪鄢陵侯曹彰,曹操闻之大怒,便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下令将杨修处死,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时年四十五岁。

主要影响

虽然杨修在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事上存在巨大缺陷,但就其政治理想上分析,与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相矛盾,而到后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动,门第出身高贵的世家望族的子弟们也逐渐选择明哲保身来保护家族以及个人的利益。而寒门庶族出身的有才之士,例如郭嘉在曹操时期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唯才是举的人才方针而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其军事谋略助曹操以武力征讨的方式打下坚实的基业。

历史评价

卞夫人:贤郎盛德熙妙,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宝用无已。

袁夫人:小儿疏细,谬蒙采拾,未有上报。

曹操: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李瀚《蒙求》:杨修捷对。

《世语》: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范晔: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颜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赀无操;王褒过章《僮约》;扬雄德败《美新》;李陵降辱夷虏;刘歆反覆莽世;傅毅党附权门;班固盗窃父史;赵元叔抗竦过度;冯敬通浮华摈厌;马季长佞媚获诮;蔡伯喈同恶受诛;吴质诋忤乡里;曹植悖慢犯法;杜笃乞假无厌;路粹隘狭已甚;陈琳实号粗疏;繁钦性无检格;刘桢屈强输作;王粲率躁见嫌;孔融、祢衡,诞傲致殒;杨修、丁廙,扇动取毙;阮籍无礼败俗;嵇康凌物凶终;傅玄忿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乾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悔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纪,大较如此。

罗贯中: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轶事典故

猜字谜

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阔字谜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合字谜

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饼给曹操,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将之置于案头。杨修看到这一盒酥后,竟然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故,杨修答:“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人际关系

父亲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东汉末年名臣。

儿子

杨嚣,西晋名臣,典军将军,早卒。

孙子

杨准,字始丘,冀州刺史,与嵇康子绍、山涛子简同好友善。

人物争议

死因

杨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时,应该说还是比较为曹操所信任的,《三国志·曹植传》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观这两段,说明两个问题:一、杨修才华出众,所以才会为曹操任以“总知外内”的主薄一职,而且“事皆称意”,这样来说,曹操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对他比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会把这个职位交给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一句可见,当时连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结他,而其中的“并”“争”二字,又说明有很多人在巴结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见他当时地位之重要。反过来说,这个又可以证明杨修这个时候应该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关系比较密切,不然无由出现“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的情况。

然而曹操在处理完了立嗣的问题后,马上从政治角度出发,考虑到了曹植和曹丕争嗣的后果不能小看,因为两人周围都有一群谋士,而曹操是深知谋士力量的,所以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在救曹仁的军中将杨修估计是随便按了个什么罪名就斩首了。《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这里,首先说了“终始之变”,再加上杨修“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所以杀了他。

不过单是有才策,是不会被曹操杀头的。曹操手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远过于杨修,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单是“袁氏之甥”也不会被杀,象庞德在马超手下就已经具勇名,他的亲哥哥又在刘备手下为官,曹操一样用他和曹仁一起对付关羽可见就算有才又是袁家的外甥,也不至于被杀。这第二个原因,其实是因为杨修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观点不同,所以才遭忌。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个正统的儒学家,曹操则是个不拘小节的改革派,所以他是一个与曹操在政治上始终是对立。所以杨修死的第二个原因,是他隶属于曹操对立面的政治阵营的一员,并非是仅仅因为有才与是袁家的外甥才死的。

夺嫡事件

在当时,曹操对曹丕和曹植两人由谁来做太子继承魏王一事是颇为犹豫的。

曹植字子建,才华横溢。虽然曹丕文亦可观,但是就文学才华来说,偏长于书札,于诗赋上的造诣比之乃弟曹植还是颇有距离的,所以作为本身就文采极好的曹操,也许在心里更倾向于曹植一点。因为曹操此人身上本来就颇具诗人狂放不羁的气质,而曹植颇有乃父之风,《曹植传》说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又说他自小就善于作文,“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所以曹操对他“特见宠爱”。本传记载“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也就是说,好几次曹植就差点做了太子,这其中作为曹植智囊集团中坚的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仪、丁廙兄弟与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曹操有感于丁仪父亲劝自己迎汉献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儿嫁给丁仪,结果曹丕劝阻说丁仪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仪没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杨修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当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了。曹植做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更对杨修的胃口,而曹植这个时候“特见宠爱”又兼主动示好,杨修遂顺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夺嫡之争。

但是,曹植和曹丕虽然在文学才华上是曹植占优,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曹丕要胜一筹。而且两人身边智囊集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云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应该说公认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朱铄事无记载,不过他的官位是中领军,相当于的政委一职。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这样在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三国志·曹植传》裴注中就有号称“有才策”的杨修和当时仅是朝歌长的吴质在斗智中败下阵去的记载,而且因此直接导致了曹操对曹植为人的怀疑。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质可谓知己知彼矣,杨修空负才名,可惜不及吴质的老谋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还连带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说不出。其余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园门中加“活”字为嫌阔,曹操写“一合酥”解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题邯郸淳撰的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辤(辞)”等等,都只能说明杨修的聪慧,然而只能说是小聪明,说过点甚至可以说只是猜文字谜的工夫好,并没有见他与丁氏兄弟在政治和军事上有什么建树可言。此后,曹丕因为曹植的文采极好,自己实在不是他对手,心里颇为着急,以至“怅然自失”,吴质又一次逆转了形势,致使曹操再次对曹植有了看法。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操虽然有诗人气质,但首先是个政治家,贾诩让他看到了那个时代在立嗣问题上废长立幼的利弊和前车之鉴,对于他来说,他死后维持政权的安定和长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让路,包括自己个人的好恶。而郭嘉、荀彧等人对他的长处评价中就有“善断”一说,所以他马上做出了决断,于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魏太子。杨修在曹植失宠后,曾经有意疏远曹植,但是因为曹植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所以不敢过于明显,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来往密度。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较缺乏政治上的应变能力的。

后世纪念

杨修墓遗址位于陕西省勉县周家山镇柳营村黄泥岗上。

另外一说:杨修死后埋葬在陕西华阴市城区西南方向,古代叫“仁和堡”村南(近代改为“河湾村”),当时立有墓碑一通,碑上书写“汉主簿杨修之墓”字迹可辨。

史料引索

鱼豢《典略》

范晔《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杨恽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恽

    杨恽(?~前54年),字子幼,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西汉时期大臣,丞相杨敞之子,史学家司马迁外孙。本名:杨恽字:子幼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主要作品:《报孙会宗书》、《拊缶歌》主要成就:公布《史记》杨恽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把上千万财物分给别人

  • 虞羲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虞羲

    虞羲,南朝齐梁间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本名

  • 赵至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至

    赵至(约244年-281年),字景真,后改名浚,字允元,代郡人,寓居在洛阳。约魏嘉平初,至晋武帝太康末之间在世,年三十七岁。论议精辩,有纵横才气。赵至出身微贱,然而从小就立志要勤学以求显达,荣养双亲,使他们远离劳作之苦。与嵇康兄子嵇蕃善,康甚称之。后向辽西占户,幽州三辟从事,断九狱,以精审见称。太康

  • 欧阳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欧阳建

    欧阳建(?-300年),字坚石,渤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司徒石苞的外孙,卫尉石崇的外甥。世为冀方右族。有才藻思理。擅名北州,后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辟公府,累迁山阳令、冯翊太守。赵王司马伦专权,建每匡正,由是有隙。及伦篡位,劝淮南王司马允诛伦。事泄被杀。临刑作《临终诗》。

  • 蔡邕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蔡邕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一说为河南尉氏县、也有说法为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

  • 刘峻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峻

    刘峻(462年—521年),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属山东德州平原县)人。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世说新语》注引证丰富,为当时人所重视。而其文章亦擅美当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刘峻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

  • 刘歆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歆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刘秀。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经学家刘向的儿子。汉成帝时,刘歆以通《诗》《书》,能属文而被召为黄门郎。河平元年(前28),奉命与父刘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举凡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后为中垒校尉。汉哀帝初,大司马王莽荐为侍

  • 刘铄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铄

    刘铄(431年-453年9月17日),字休玄,小字乌羊,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铜山区)人,刘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兄弟。元嘉八年(431年),生于建康宫,封为南平王,在文帝朝历镇南豫州、豫州等地,并在元嘉北伐中立有战功,后入朝为抚军将军、领军将军,负责石头城防务

  • 潘尼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潘尼

    潘尼(约公元250年—约公元311年),字正叔,荥阳中牟(在今河南省中牟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祖父潘勖为东汉东海相,父潘满为平原内史。西晋文学家潘岳(即潘安)的堂侄。潘尼少有才,与潘岳俱以文章知名,并称“两潘”。潘尼生情稳静恬淡,不与人争利,安心研读,专志著述。本名:潘尼字:正叔所处时代:西

  • 潘勖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潘勖

    潘勖(xù)(?—215),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后避讳。本名:潘勖别名:潘芝字:元茂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215年籍贯:陈留中牟职位:尚书右丞文章志曰:勖(一作勗)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后避讳。或曰勖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诏以勖前在二千石曹,才敏兼通,明习旧事,敕并领本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