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商英

张商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3/12/31 16:38:19

张商英(1043-1121),北宋后期书法家,北宋后期官僚,四川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徽宗朝官至右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作品有文集100卷已佚(《宋史·艺文志》),《友松阁遗稿》一卷(《两宋名贤小集》辑)。《宋史》卷三五一、《东都事略》卷一〇二有传。

基本资料

本名:张商英

字号:字天觉

号无尽居士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蜀州新津

出生时间:1043年

去世时间:1121年

主要作品:《护法论》、文集100卷

人物生平

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一〇六五)进士(《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六(《张少保商英传》),调通川县主簿,知南川县。神宗熙宁四年(一〇七一),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五年,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三一)。贬监荆南税。元丰初,除馆阁校勘。三年(一〇八〇),检正中书刑房,寻责监江陵县税(同上书卷三〇三,三〇八)。哲宗元祐元年(一〇八六),为开封府推官。二年,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南、淮南路(同上书卷三七五、四〇三、四五〇、四八一)。绍圣中,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因事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元符元年(一〇九八),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五〇四)。召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徽宗立,出为河北路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一一一〇),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乾道临安志》卷三),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出知河南府,寻落职知邓州,再谪汝州团练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历史记载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台狱失出劫盗,枢密检详官刘奉世驳之,诏纠察司劾治。商英奏:“此出大臣私忿,愿收还主柄,使耳目之官无为近臣所胁。”神宗为置不治。商英遂言奉世庇博州失入囚,因摭院吏徇私十二事,语侵枢臣,于是文彦博等上印求去。诏责商英监荆南税,更十年,乃得馆阁校勘、检正刑房。商英尝荐舒亶可用,至是,亶知谏院,商英以婿王沩之所业示之,亶缴奏,以为事涉干请,责监赤岸盐税。

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朝廷稍更新法之不便于民者,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且移书苏轼求入台,其廋词有“老僧欲住乌寺,呵佛骂祖”之语。吕公著闻之,不悦。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于内,击逐股肱于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青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后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参见《吕氏春秋直谏》“毋忘在莒”)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惇、焘交恶,商英欲助惇,求所以倾焘者。阳翟民盖氏养子渐,先为祖母所逐,以家资属其女,经元丰诉理不得直。商英论其冤,导渐使遮执政,及诣御史府讦焘姻家与盖女为道地。哲宗不直商英,徙左司员外郎。既,与渐交关事皆露,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为江、淮发运副使,入权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谢表历诋元祐诸贤,众益畏其口。徽宗出为河北都转运使,降知随州。

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以为非所宜言,且取商英所作《元祐嘉禾颂》及《司马光祭文》,斥其反覆。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

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

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

然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何执中、郑居中日夜酿织其短,先使言者论其门下客唐庚,窜之惠州。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客彭几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中丞张克公疏击之,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

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京惧,乃乞令自便。继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商英作相,适承蔡京之后,小变其政,譬饥者易为食,故蒙忠直之名。靖康褒表司马光、范仲淹,而商英亦赠太保。绍兴中,又赐谥文忠,天下皆不谓然。兄张唐英。

方志记载

宋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右正言左司谏张商英,复陈筑平恩(今邱县)黄河四埽。

宗教信仰

神宗时,受到王安石的推举,入朝做官。大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因事而被降调至边远地区,其间曾到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像,有所感应,于是塑文殊像供奉在山寺,并撰写发愿文。不久,遇到大旱灾而入山祈雨,三次都很灵验,因此闻名于朝中。又还僧寺田三百顷,表达崇佛的赤诚。及任职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的时候,礼谒东林寺常总禅师,得到禅师的印可;接着又到兜率寺的从悦禅师处参学,在该寺后拟瀑轩题诗中有“不向庐山寻落处,象王鼻孔缦朝天”,意思是讥讽从悦禅师不肯定东林禅师。

商英与禅师的对话

从悦禅师对商英说:“东林既然印可运使,运使对于佛陀的言教有疑惑吗?”

商英说:“有!”

从悦禅师进一步问:“所疑为何?”

商英答:“我疑香严独颂,还有德山托钵话。”

从悦禅师:“既有此疑,安得无他?”接着又说:“只如岩头所言,末后一句是有呢?是无呢?”

商英说:“有!”

从悦禅师听到这话,大笑而回。他的笑让商英浑身不自在,一夜睡不安稳。到了五更下床时,不慎打翻尿桶,忽然大悟,因而作颂:

鼓寂钟沈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

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

随后,到方丈室叩门道:“开门!某已经捉到贼了!”

从悦禅师在房内说:“贼在何处?”商英被他这问话愣住了,瞠目结舌。

从悦禅师又说:“运使你去吧!来日有缘再见。”

次日,商英把他前夜偈颂呈给从悦禅师过目,禅师对他说:“参禅只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塞诸正路,至极微细处,使人不识,堕入区宇。”

从此,商英景仰从悦禅师,待以师礼。

轶事典故

张商英酷爱草书,挥毫泼墨甚是豪爽。有一次得到好诗句奋起直书,笔走龙蛇,让侄子记录下来诗句,侄子看到飞舞的字茫然而止,问是什么字?张商英细看了很久,自己竟然也不知道是什么字,还抱怨侄子说:“为什么不早问啊,以至于我都忘了!”

原文出自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张商英好草书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笔疾书,龙蛇飞动,使侄录之。侄当波险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之久,亦不自识,诟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张商英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川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法。

诗词作品

总咏五台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操,猛虎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坐具长三尺,已占山门五百余。

南乡子

向晚出京关。细雨微风拂面寒。

杨柳堤边青草岸,堪观。

只在人心咫尺间。

酒饮盏须乾。莫道浮生似等闲。

用则逆理天下事,何难。

不用云中别有山。

其二

瓦钵与磁瓯。闲伴白云醉后休。

得失事常贫也乐,无忧。

运去英雄不自由。

彭越与韩侯。盖世功名一土丘。

名利有饵鱼吞饵,轮收。

得脱那能更上钩。

标签: 张商英

更多文章

  • 刘正夫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正夫

    刘正夫(1062—1117年),字德初,衢州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人。北宋大臣、书法家。元丰八年,考中进士,授太常博士,累迁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宋徽宗政和六年,特进少宰、开府仪同三司,册封康国公。政和七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文宪,累赠太傅,与时人范致虚、吴材、江屿号称“四俊”。本名

  • 余深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余深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福州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本名:余深字:原仲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福州出生日期:约1050年逝世日期:113

  • 王黼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黼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宰相。王黼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迁左司谏。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任特进、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

  • 李邦彦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邦彦

    李邦彦(?~1129年),原名李彦,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人,北宋末年宰相、奸臣。外表俊爽,美风姿,自号“李浪子”,为文敏而工。大观二年,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宣和五年,拜尚书左丞,迁少宰,人称“浪子宰相”。宋钦宗即位,迁太宰,提举龙德宫使。金兵逼近开封,力主割地议和,直接造成北宋灭亡。赵

  • 白时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时中

    白时中(?-1127年),字蒙亨,北宋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北宋奸臣,进士出身,累官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郓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封崇国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变时,时中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后被弹劾懦弱。不久卒。本名:白时中所处时

  • 唐恪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恪

    唐恪(?—1127),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本名:唐恪所处时代: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钱塘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127年字号:字钦叟唐恪(?—1127),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

  • 许将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许将

    许将(1037—1111),字冲元,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他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

  • 欧阳珣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欧阳珣

    欧阳珣(?—1126年),字全美,庐陵县永和(今吉安县永和镇)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本名:欧阳珣字:全美所处时代:北宋→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庐陵永和人逝世日期:1126年主要作品:踏莎行主要成就:抗金欧阳珣,庐陵县永和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欧阳珣之父欧阳粲,字景文,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

  • 黄潜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潜善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历任左司郎、户部侍郎、河间知府等职,靖康初年(1126年),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黄潜善任副元帅,南宋建立之后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时杀太学生陈

  • 汪伯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伯彦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汪伯彦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成安主簿,之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职,并在任职期间先后受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任皇帝的召见。他将自己撰写的《河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