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崔寔

崔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87 更新时间:2023/12/15 22:59:14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字子真,小字元始,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的孙子,书法家崔瑗的儿子。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论》,历任议郎、大将军(梁冀)司马。出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治理边疆,颇有惠政,累迁尚书。建宁三年(170年),去世,后世尊为“博陵崔氏”先祖。著有《四民月令》,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全年的家庭事务计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本资料

本名:崔寔

字:子真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冀州安平

出生日期:约103年

逝世日期:约170年

主要作品:《政论》《四民月令》

主要成就:公车上论、编写农书

人物生平

崔寔少时沉静,爱好典籍。父亲崔瑗去世,减卖田产,修起冢茔,建立碑颂。葬后,隐居在墓旁,资产用尽,因穷困,以贩酒为业。当时人多因此嘲笑他,但崔寔始终不改。但也就是够家用而已,不致力于盈余。服丧完后,三公都来征召,他都没有应召。

元嘉元年(151年)十一月,朝廷召命公卿郡国举荐至孝有操行之士。崔寔受到郡里的推举,被征到公车,因病不能对策,除为郎。明晓政体,做吏的才能很有富余,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名为《政论》。论点切中要害,言论动听且确切。

此后,崔寔被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征召,他全不应召。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才能美好高妙,宜在朝廷任职。朝廷召拜他为议郎,升迁为大将军梁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著文作书。又出京任五原太守,有惠政。

崔寔教授百姓制作工具以避免遭受寒冷之苦。当时胡虏侵入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吏民,崔寔整顿兵马,注重烽候,使胡虏不敢侵犯,常常成为边境最强的队伍。后来崔寔以病被征召,拜为议郎,又与各位儒学博士共同榷定《五经》。

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崔寔因是故吏而被免官,禁锢多年。

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朝廷召命三公推举威武有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拜为辽东太守。在赴任的路上,崔寔母亲刘氏病故,他上疏精求蹄归葬行丧。服丧之后,朝廷召拜他为尚书。崔寔以当时动乱不安,称病不理事,数月后被免官归家。

约建宁三年(170年),病故,家徒四壁立,没有殡敛费用,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主要成就

政治理论

崔寔的政治理论主要体现在《政论》中。《政论》具体的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崔寔在法制问题上,主要有以下观点:⑴认为“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德”、“刑”的用途,因时而异。当时是“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的乱世,应当用重刑治理。他赞扬汉宣帝采取严刑峻法,使社会安定;批评汉元帝奉行儒术,“多行宽政”,成为西汉王朝“基祸之主”。⑵反对赦免。东汉时,特别是后期,统治者频繁颁布赦令,赦免罪犯,以缓和阶级矛盾。崔寔对此作法极为反对,认为“赦以趣奸,奸以趣赦”。频繁赦免罪犯,不仅不能制止犯罪,反而使人“轻为奸非”,“犯恶尤多”。如此相互促使,“两不得息”。主张不轻易颁布赦令,最好相隔十年以上,才大赦一次。

农业成就

农本思想

崔寔在《政论》中谈到“上家”有“钜亿之资”,“侔封君之土”;而“下户”则“无所踦足”;又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一谷不登,则饥馁流死”;“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此最国家之毒忧”。这些言论说明他具有浓重的农本思想。

农业理论

崔寔的农业理论体现在《四民月令》中。《四民月令》实为庄园地主的经营手册,但它每月的农业生产安排,如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果树林木的经营等,则确属农业生产知识。全书按月安排计划,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农业措施与农业操作,一切都是按耕、桑等事项需要来筹划的,与一般月令书专言时令者不同,因而历来都把它视为农书,而且是中国古农书中“农家月令书”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它代表了西汉《氾胜之书》以后农学和农业技术的最新发展。

人物评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⑴寔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鼌错之徒不能过也。⑵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建新耻洁,摧志求容。永矣长岑,于辽之阴。不有直道,曷取泥沈。瑗不言禄,亦离冤辱。子真持论,感起昏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

亲属成员

高祖:崔篆

曾祖:崔毅

祖父:崔骃

父亲:崔瑗

母亲:刘氏

从兄:崔烈

曾孙:崔赞

玄孙:崔洪

史籍记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后世纪念

崔寔墓位于河北省安平县东黄城村东南500米处,也称崔公墓,是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崔氏墓群的一部分。

标签: 崔寔

更多文章

  • 王脩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脩

    王脩(生卒年不详),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本名:王脩字:叔治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海郡营陵主要成就:抑强扶弱,百姓称道官职:司空掾、司金中郎将,魏郡太守早年经历王修七岁时死了母亲。他

  • 郗超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郗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

  • 程邈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程邈

    程邈,字元岑,秦朝书法家,内史,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隶书

  • 皇象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象

    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中文名:皇象别名:皇休明国籍:孙吴民族:汉族职业:书法家主要成就:善章草,时有书圣之称出生地:广陵江都代表作品:《天发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职位:侍中

  • 王僧虔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僧虔

    王僧虔(426年—485年),字号不详,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齐时期大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的儿子。出身“琅琊王氏”,入仕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辅佐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皆有官声,擅长书法,受到当权者所欣赏。南齐建立后,出任征南将军、湘州都督

  • 韦诞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韦诞

    韦诞(179年—253年),字仲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韦氏。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太仆韦端的儿子。东汉建安年间,举孝廉出身,起家郎中。曹魏建立后,历任武都太守、侍中、大鸿胪、中书监,以光禄大夫致仕。嘉平五年(253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工于草书,伏膺于张芝,兼学邯郸

  • 郗愔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郗愔

    郗愔(313年-384年9月28日),字方回,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子,书圣王羲之的内弟。出身高平郗氏。品性至孝,善于书法。门荫入仕,袭爵南昌县公,历任中书侍郎、骠骑(何充)长史、征北(褚裒)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临海太守,因病去职。得到尚书仆射江虨推荐,授光禄大夫、散

  • 杜恕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受到征北将军程喜栽害。依附于大将军

  • 王允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允之

    王允之(303年-342年),字深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将领,侍御史王会之孙、抚军将军王舒之子,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的堂侄。王允之出身“琅邪王氏”,早年曾揭发王敦反叛图谋,并随王舒居于荆州、会稽等地。苏峻之乱时,王允之代任扬烈将军,领东方义军屡战叛军,在平叛中建立大功。战后获封番禺县侯。

  • 梁鹄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鹄

    梁鹄,字孟皇(也有记作孟黄,与《襄阳记》中记载的“梁孟星”应为同一人),生卒年不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初举孝廉为郎。光和元年(178),入鸿都门学。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等职。值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梁鹄奔赴荆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