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宣武灵皇后

宣武灵皇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25 更新时间:2023/12/6 7:50:37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宣武帝元恪嫔妃、孝明帝元诩生母,司徒胡国珍长女。禀性聪颖,多才多艺,嫁给宣武帝元恪,受封充华。生下皇太子元诩,累封贵嫔。孝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妃。精于权谋,除掉皇太后高英和权臣高肇,临朝称制。重用妹夫元乂、侍中刘腾,酿成“宣光政变”,被囚禁于北宫。联合高阳王元雍夺权,再度把持朝政。孝明帝离奇去世后,拥立皇女元姑娘即位。迫于宗室和舆论压力,废黜元姑娘,拥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即位,史称幼主。武泰元年四月,大将军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遭到杀害,葬于双灵寺。孝武帝即位后,以皇后之礼安葬,谥号为灵。

基本资料

本名:胡仙真

别名:胡承华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定郡临泾县

逝世日期:528年

主要成就:孝明帝生母临朝听政

谥号:灵

人物生平

生下皇子

胡氏,名字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一说名胡承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安定临泾(甘肃省镇原县)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

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当时的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而在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仅胡氏常对夫人等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等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嫔们还因旧例为她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在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自认为年纪已大,特别加以谨慎照料。为元诩选乳母保姆,都选取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在另外的宫室中抚养,胡氏和充华嫔都不能抚育看护。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十八日,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尊为太后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不久,胡氏铲除外戚高肇,逼迫皇太后高英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由于元诩年幼即位,所以由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缯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于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多才多艺

胡太后禀性聪颖有悟性,多才多艺,姑姑做尼姑,胡太后幼年依托她,粗略得知佛经大义。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前往西林园法流堂,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惩罚。又自己射针孔,射中了。大喜,赏赐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在这之前,胡太后下令造申讼车,这时乘坐着,从云龙大司马门出宫,从宫廷西北,进入千秋门,以接受投诉的冤情。

胡太后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胡太后和孝明帝前往华林园,在都亭水流拐弯处宴请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赋一首七言诗。胡太后的诗句说:“天地造化含气贞。”孝明帝的诗句说:“无为而治赖母明。”王公以下赐予布帛多少不等。

主丧废祭

公元518年(神龟元年),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去世,百官上奏胡太后请因公除去丧服,胡太后不准许。不久前往永宁寺,亲自在九级台基上建佛塔,僧尼男女赶去的有几万人。到改葬文昭皇后时,胡太后不想让孝明帝主持此事,就亲自做丧事主持人,出城到终宁陵,亲自祭奠安排事务,回来后在太极殿哭祭,直到事情结束,都是自己主管。

后来前往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几百人,登上山顶。废除各种不合礼制的祭祀,而胡人天神不在废除之列。后来前往左藏库,王公、妃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一百多人,胡太后命他们凭力气扛布帛,以所扛布帛的多少来赏赐他们,多的过二百匹,少的一百多匹。仅长乐公主手拿二十匹绢出来,表示不与众人相异而没空手而回。世人称赞她的廉洁。仪同、陈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所扛的过多,倒仆在地,李崇竟然伤了腰,元融为之伤了脚。当时人为此编出谣谚说:“陈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伤。贪婪败德一类人,污我明主好声望。”胡太后不久前往阙口温水,登上鸡头山,自己发射象牙簪,一次发射就中靶,命令拿给文武官员看。

幽禁北宫

当时胡太后得其所欲,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与她同房,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公元520年(正光元年)七月初四日,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奉迎孝明帝到显阳殿,把胡太后软禁在北宫,在宫中杀死元怿。随后胡太后的侄儿都统胡僧敬和在身边保卫的张车渠等几十人,谋划杀死元叉,再拥戴胡太后临朝听政,事情没能成功,胡僧敬因此事获罪流放边境,张车渠等人被杀,胡氏宗族人员多被免职。后来孝明帝在西林园朝见胡太后,宴请文武侍臣,饮酒到天黑。元叉于是起身到胡太后面前,自述外面传言胡太后想谋害自己和刘腾。胡太后回答说:“没有这种话”。于是到了很晚的时候。胡太后就起身拉着孝明帝的手走下殿堂,说:“母子不相聚已经很久,今晚共住一宿,各位大臣送我进去。”胡太后和孝明帝走进东北小阁,左卫将军奚康生谋划要杀死元叉,没能成功。

刘腾、元叉幽禁胡太后之后,把持北魏朝政。朝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刘腾、元叉,他们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再度临朝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二月,刘腾去世。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范松懈。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阳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又再度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从此朝政荒废,威信恩德不能树立,天下的州牧郡守,处处贪婪。胡太后宠臣郑俨在宫廷淫乱,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都被亲近侍奉。一二年之间,位居宫禁要职,手中握着王爵,大小事出自心中,淫乱传遍朝廷,为四方的人所厌恶鄙视。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的土崩瓦解,源起于此。胡僧敬利用聚集亲属的机会,哭泣规劝说:“陛下为海内母亲的仪表,哪应如此轻佻呢。”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沉河而死

胡太后再度临朝后,自以为行为不检点,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是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胡太后多借故谋害。有位蜜多道人。能说胡人语言,孝明帝把他安置在身边。胡太后担心他传递消息,三月三日在城南的大巷中杀了他。正要悬赏募取杀人犯,胡太后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都是孝明帝所亲近的人。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郑俨担心祸患,就和胡太后定计,利用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之女元氏(史称元姑娘),让胡太后诈称是男孩,立她为皇帝。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去世,因事情突然,当时人议论都说是郑俨、徐纥的主意。于是朝野愤怒感叹。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于是拥立元姑娘说是太子即位。经过几天,见人心已经安定,才说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的女儿,应该另选择接位的君主。于是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天下人对此事惊讶不已。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起兵渡过黄河,胡太后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胡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四月十三日,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自己的行为,尔朱荣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黄河。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胡氏将她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一作双灵寺)。孝武帝元修在位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胡太后,谥号为“灵”。

《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魏书·卷九·帝纪第九》《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有记载。

人物评价

魏收《魏书》:“太后性聪悟,多才艺,略得佛经大义。”

轶事典故

胡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人,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就拿此事询问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令爱有大贵的相貌,将要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让超过三个人知道。”

家庭成员

先辈

曾祖:胡略,后秦平北谘议参军。

祖父:胡渊,大夏给事黄门侍郎。

父亲:胡国珍,司徒、安定郡公,追赠太上秦公。

生母:安定皇甫氏,追封秦太上君。

继母:安定梁氏,赵平郡君。

平辈

兄弟:胡祥,驸马都尉、东平郡公,娶清河王元怿之女长安县主。

姐妹:胡氏,嫁京兆王元叉,封冯翊君。

丈夫:元恪,北魏世宗宣武帝

后代

儿子:元诩,孝明帝

孙女:元姑娘,

标签: 宣武灵皇后

更多文章

  • 邢邵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邢邵

    邢邵(496年~561年),北魏至北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代表作《冬日伤志篇》。曾经在北魏、北齐做官,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本名:邢邵字:子才所处时代:北魏-北齐民族族群:汉出生日期:496年逝世日期:561年主要作品:《冬日伤志篇》性

  • 祖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祖珽

    祖珽,字孝征,范阳逎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出身范阳祖氏。东魏到北齐时期大臣、诗人,护军将军祖莹之子。为人神情机警,词藻遒逸,少驰令誉,为世所推。起家秘书郎,迁仪曹郎中,主管仪注。聚敛贪财,骄纵淫逸,迁中书侍郎,出为齐郡太守,入为太常少卿、散骑常侍、仪同三司。北齐后主高纬即位,拜秘书监、开府仪同三司

  • 郑公超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公超

    郑公超(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能诗。陈后主时为奉朝请,武平三年(572),由祖珽招至文林馆,参与修撰《修文殿御览》,今存诗一首。本名:郑公超所处时代:陈末隋初出生日期:588年主要作品:送庾羽骑抱职业:诗人

  • 萧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

  • 颜之推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

  • 冯小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冯小怜

    冯小怜(?—58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

  • 斛律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斛律金

    斛律金(488年―567年),字阿六敦,朔州(今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区一带)人,敕勒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高祖父倍侯利是敕勒部落首领,祖父幡地斤、父亲大那瑰都于北魏官居高位,屡立战功。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曾被北魏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元象元年(537年),西魏与东魏

  • 庾信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庾信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

  • 王褒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褒

    王褒(513年~576年),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的后代。博览史籍,善撰文辞,善于书法。南梁时期,举秀才出身,曾任秘书郎、太子陪读、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迎娶梁武帝萧衍侄女,受封南昌县侯;梁元帝时,出任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攻破江陵,进入北周为官

  • 卢思道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卢思道

    卢思道(535年~586年),字子行,小字释奴,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齐到隋朝大臣、著名诗人,隐士卢道亮之子。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聪明善辩,发奋读书,师从邢邵。北齐建立,任给事黄门侍郎。文宣帝高洋去世,撰写挽歌,人称“八米卢郎”。北齐灭亡,投降北周,授仪同三司。隋初,历任武阳郡太守、散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