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胡叟

胡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3/12/11 16:33:42

胡叟,字伦许,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北魏文学家。出身安定胡氏,年少聪慧,博览群书。早年进入汉中,得到刘宋梁秦二州刺史吉翰礼遇。后来,投靠沮渠牧犍,不得重用。投靠北魏后,拜虎威将军,赐爵始复县男,居住在密云。生逢乱世,四方漂泊,坎坷多艰。一生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满腹经纶,好发奇谈怪论,一支妙笔,写就天下文章。闲云野鹤,潇洒脱尘,观其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年八十而卒。

基本资料

本名:胡叟

别名:怪才

字:伦许

所处时代:北魏

出生地:安定临泾

主要成就:其作品世犹传诵

人物介绍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吉翰,以为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胡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胡叟闻之,即赴丹阳,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郡。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原文翻译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蔑傲慢。

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他的祖上世代都有大官,家族是华夏西部的名门望族。胡叟小时候很聪明,年近十三岁,辨析疑难解释事理,在家乡闻名,他心里所领悟的(事理),同德才兼备的人辩驳,很少有理屈(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经过名师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贤的言论,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境界的,难道只有《易》吗?还是认为通过思考能理解过半。末世迂腐的读书人,只能粗略辨别阴阳之位,哪里有在还没有征兆的事物中探索真理的人呢?从师问道的道理,不在今世了。”等到他博览群书,再次读过,就能在口中背诵出来。

(胡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因为西秦将衰,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被别人认出。当时的京兆人韦祖思,年少时读了很多典章,蔑视当时著名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祖思像平常对待一般的读书人那样,招待胡叟很轻慢。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热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到了主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完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时美德,叙述中世则符合当时的事,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将其作为谈资。

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ì)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合(胡叟)的心意。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时常被豪俊所尊崇。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杀头刑罚。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陈述申明这件事的好处,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胡叟对法成说:“靠编织东西生活的是什么人,却能舍弃明珠。生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一点也不接受法成所赠的礼物。

历史奇才

胡叟少时聪慧过人,悟性极高,十三年岁时,辨疑析理,举重若轻,与成人高谈阔论,常令对方汗颜,因而远近闻名,人人称奇。他自学成才,从不肯拜师,有人劝说,他口出狂言:“古代圣贤之言,得其精神要义者,无非《易经》而已,深思熟虑即可知其大半,而今日迂腐儒士,只能粗略分辨刚柔二体,岂能探幽发微,预知未来,何谈为师。潜心求道,并非在乎相师。”胡叟平日浏览群书,过目成诵,喜好作文,文思敏捷,驱遣文字,既可典雅优美,又可粗犷通俗。

后秦姚政与魏军交战多年,屡受重创,渐渐衰微。十八岁的胡叟见姚氏政权风雨飘摇,即将衰亡,就只身进入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体察风情民俗,静观世事变迁。因怕被人知道,隐姓埋名,行踪不定。当时长安有个叫韦祖思的名士,从小饱读经籍,学问不浅,自视甚高,对当世名流不屑一顾。但他早闻胡叟大名,听说胡叟来到长安,急忙设法召来相见,一同切磋。韦祖思待客比较随便,对胡叟不免稍有怠慢,胡叟为人何等狂傲,看在眼里,并不多言,故意与韦祖思话些天气冷暖之类无关痛痒的闲话,话不投机,拂衣而去就要告辞。韦思祖好生奇怪,忙上前挽留,说:“正要与君纵论天道人事,为何突然辞去?”胡叟答道:“可以谈论天道人事者早已不在,两两相知,何必如此夸夸其谈。”言罢,不再啰嗦,头也不回地飘飘然扬长而去。

四海为家

胡叟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先入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再随刘宋王朝的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入蜀,在蜀期间为当地豪杰俊才所推崇。当时寺中有个僧徒名叫法成,聚集率领游僧近千人,铸成丈六高的金佛像。宋主刘义隆恨他聚众喧哗,要对他施以极刑,胡叟听说后,急急忙忙赶赴丹阳(今安徽宣城县),极力为法成申辩美言,终于使法成得以豁免。返回蜀地后,法成感恩不尽,一定要赠送珍宝财物,价值千匹布帛。胡叟重义轻财,说道:“此行是为德请命,义不容辞。与钱财何干!”将一应财物统统拒绝,仍是两袖清风而去。

益州地处西南荒僻贫脊之乡,北有杨难当,西有沮渠牧犍,都偏居一隅,建起自己的小朝廷。胡叟居此地五六年,无人赏识,他也看清这些小朝廷苟安一时,不会长久,自己滞留其间已无施展余地,就对知己朋友广平(今河北鸡泽)人程伯达赋诗表明归魏的心迹:“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宾;直途既以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祝,眄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并表示:“吾之择木,夙在大魏。”之后,他毅然北上归附北魏朝。一年后,牧健投降北魏,朝廷认为胡叟能认清形势,先期归附,遂拜胡叟为虎威将军,赐爵始复男。

生活描述

胡叟在北魏还是老脾气,不看重钱财,从不置产业。家住密云(今北京市东北),蓬屋陋室,生活窘迫,常被饥贫困扰,却从不在意,更不因此羞愧,倒是常常豪饮自醉,怡然自得。他有个养子字螟蛉,带在身边亲自抚养,供其饮食。胡叟每次到富贵人家作客,总是骑一头老母牛,一身破烂衣裤,带上一个自制的布袋,袋中可装三四斗米,酒足饭饱后,顺便将剩余的肉饼之类装进布袋,带回给螟蛉吃。说来有趣,饱读经史的胡叟并不是个四体不勤的书呆子,田耕疱厨都很在行。有个叫高闾的朋友曾登门拜访,正撞见胡叟一身短打扮,背着一捆柴草从田间走来。朋友登门,自然要热情款待,不要看胡叟居室寒酸简陋,场院狭小,饭菜却做得精细、洁净,别有味道,浊酒、菜疏,主食亲自操办,佐以醋酱等调料,尤为鲜美。胡叟家有二妾,都已年老色衰,又瞎又跛,一身布衣,已是褴褛不堪。高闾看到胡叟家中这般光景,心中不忍,赠给他价值十余匹布帛的实物,胡叟并不推辞,坦然收下。密云一带的人都仰慕胡叟的品德,常馈赠粮谷麻布,胡叟从不独享,总是分给大家共用,随聚随散,至死家中没有余财。

逝世

胡叟八十而亡,身后无子嗣,其族侄胡始昌迎回灵柩,葬于墓地。又把他一个弟弟过继给胡叟,承袭了爵位始复男、虎威将军。

家族成员

妻子:敦煌宋氏。

儿子:无子。族侄胡始昌令一弟入继为胡叟之子,并且继承了胡叟的爵位。

标签: 胡叟

更多文章

  • 宣武灵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宣武灵皇后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宣武帝元恪嫔妃、孝明帝元诩生母,司徒胡国珍长女。禀性聪颖,多才多艺,嫁给宣武帝元恪,受封充华。生下皇太子元诩,累封贵嫔。孝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妃。精于权谋,除掉皇太后高英和权臣高肇,临朝称制。重用妹夫元乂、侍中

  • 邢邵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邢邵

    邢邵(496年~561年),北魏至北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代表作《冬日伤志篇》。曾经在北魏、北齐做官,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本名:邢邵字:子才所处时代:北魏-北齐民族族群:汉出生日期:496年逝世日期:561年主要作品:《冬日伤志篇》性

  • 祖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祖珽

    祖珽,字孝征,范阳逎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出身范阳祖氏。东魏到北齐时期大臣、诗人,护军将军祖莹之子。为人神情机警,词藻遒逸,少驰令誉,为世所推。起家秘书郎,迁仪曹郎中,主管仪注。聚敛贪财,骄纵淫逸,迁中书侍郎,出为齐郡太守,入为太常少卿、散骑常侍、仪同三司。北齐后主高纬即位,拜秘书监、开府仪同三司

  • 郑公超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公超

    郑公超(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能诗。陈后主时为奉朝请,武平三年(572),由祖珽招至文林馆,参与修撰《修文殿御览》,今存诗一首。本名:郑公超所处时代:陈末隋初出生日期:588年主要作品:送庾羽骑抱职业:诗人

  • 萧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

  • 颜之推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

  • 冯小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冯小怜

    冯小怜(?—58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

  • 斛律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斛律金

    斛律金(488年―567年),字阿六敦,朔州(今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区一带)人,敕勒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高祖父倍侯利是敕勒部落首领,祖父幡地斤、父亲大那瑰都于北魏官居高位,屡立战功。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曾被北魏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元象元年(537年),西魏与东魏

  • 庾信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庾信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

  • 王褒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褒

    王褒(513年~576年),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的后代。博览史籍,善撰文辞,善于书法。南梁时期,举秀才出身,曾任秘书郎、太子陪读、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迎娶梁武帝萧衍侄女,受封南昌县侯;梁元帝时,出任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攻破江陵,进入北周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