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丰昌,1964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衢州,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1985年吴丰昌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89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地质系做客座副教授;199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并担任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担任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副总工程师;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长期从事湖泊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及水质基准与风险评估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丰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衢州市龙游
出生日期:1964年08月23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水质基准理论方法学导论》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4年8月23日,吴丰昌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高中就读于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1985年9月,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学习。
1989年7月,毕业获得学士学位,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92年7月)、博士学位(1995年6月)。199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6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95年6月至1997年3月)、研究员(2001年6月-)
1997年3月,作为客座副教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地质系工作(至1999年05月)。
1999年5月,作为日本科技振兴学会海外特别研究员,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工作(至2001年6月)。
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6月,担任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同年在加拿大特伦特大学水质中心助理研究(至2004年07月)。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008年1月,出任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该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人员聘任、财务支出等管理工作。
2011年5月,担任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
2014年3月,担任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主题专家组成员。
2016年9月,担任环境保护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地表水环境组组长。同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环境基准与标准)。
2022年4月,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吴丰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丰昌长期从事环境基准与标准及污染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水质基准关键技术、湖泊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中国水环境标准制修订、生态安全调查和重点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等多项国家重点环保任务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研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吴丰昌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环保公益重大项目和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工作项目等10余项,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国家环境基准技术框架的预研究 |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重大项目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子课题: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体系 | 国家水专项 |
溶解有机质在中日典型湖泊中归趋的对比研究 | 国家中日合作基金 |
天然有机质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来源与过程辨识 | 国家面上基金项目 |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 | 国家973项目 |
成果奖励
2013年 |
2017年 |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7年,吴丰昌在中国国内外发表重要论文330多篇,其中SCI收录220篇,出版《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等中英文专著7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5.07 |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研究》 | 吴丰昌编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1.01 |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机理》 | 吴丰昌,邢宝山等编著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10.01 | 《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 吴丰昌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9.01 | 《天然有机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英文版》 | 吴丰昌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期刊论文
LiaoH,BuW,ZhengJ,WuF,YamadaM.Verticaldistributionsofradionuclides((239+240)Pu,(240)Pu/(239)Pu,and(137)Cs)insedimentcoresofLakeBosteninNorthwestern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4,48(7):3840-3846.
XieF,WuF,LiuG,MuY,FengC,WangH,GiesyJP.Removalofphosphatefromeutrophiclakesthroughadsorptionbyinsituformationofmagnesiumhydroxidefromdiatomite.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4,48(1):582-590.
FengCL,WuFC,MuYS,MengW,DyerSD,FanM,RaimondoS,BarronMG.InterspeciesCorrelationEstimation-ApplicationsinWaterQualityCriteria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20):11382-11383.
YuT,ZhangY,WuFC,MengW.Six-DecadeChangeinWaterChemistryofLargeFreshwaterLakeTaihu,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16):9093-9101.
ZhuYR,WuFC,HeZQ,GuoJY,QuXX,XieFZ,GiesyJP,LiaoHQ,GuoF.CharacterizationofOrganicPhosphorusinLakeSedimentsbySequentialFractionationandEnzymaticHydrolysi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14):7679-7687.
WuFC,MuYS,ChangH,ZhaoXL,GiesyJP,WuKB.PredictingWaterQualityCriteriaforProtectingAquaticLifefrom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MetalsorMetalloid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1):446-453(SecondRunner-UpBestArticle–Science2012).
FengCL,WuFC,ZhengBH,MengW,PaquinPR,WuKB.BioticLigandModelsforMetals-APracticalApplicationintheRevisionofWaterQualityStandardsin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2,46(20),10877-10878.
WuFC,ZhengJ,LiaoHQ,YamadaM,WanGJ.AnomalousplutoniumisotopicratiosinsedimentsoflakeQinghaifromtheQinghai-TibetanPlateau,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1,45(21),9188-9194.
WuFC,MengW,ZhaoXL,LiHX,ZhangRQ,CaoYJ,LiaoHQ.ChinaEmbarkingonDevelopmentofitsOwnNationalWaterQualityCriteriaSystem.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0,44(21),7992-7993.
WuFC,ZhengJ,LiaoHQ,YamadaM.VerticalDistributionsofPlutoniumandCs-137inLacustrineSedimentsinNorthwesternChina:QuantifyingSedimentAccumulationRatesandSourceIdentification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0,44(8),2911-2917.
WuFC,EvansRD,DillonPJ.S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NOM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don-linethree-dimensionalexcitationemissionmatrixfluorescencedetection.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3,37:3687-3693.
WuFC,TanoueE.Isolationandpartialcharacterizationofdissolvedcopper-complexingligandsinstreamwater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1,35:3646-3652.
WuFC,QingHR,WanGJ.RegenerationofN,P,andSinearthesediment/waterinterfaceoflakesfromsouthwesternChinaplateau.WaterResearch,2001,35(5):1334-1337.
发明专利
(1)吴丰昌,朱静.用改性粉煤灰处理锑矿选矿废水的方法.
(2)吴丰昌,朱静,潘响亮.用铝电极-电絮凝法处理含锑工业废水的方法.
(3)吴丰昌,朱静.用铁电极-电絮凝法处理含锑工业废水的方法.
(4)吴丰昌,徐冰冰.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及应用其去除水中苯并三唑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吴丰昌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7年,吴丰昌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独立或者联合培养出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20多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吴丰昌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吴丰昌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2020年5月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 |
2016年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2015年 | 第17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
2015年 | SETAC(Societyof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Chemistry)政府服务奖 | |
2014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
2007年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
2006年 |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
2004年 | 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称号(前20%) | |
2001年 | 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称号 | |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领军人才 |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国家重大水专项十二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主题专家组成员 | |
2016年06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ICGG)、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4年08月- | 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2014年12月- | 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
人物评价
吴丰昌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中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