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蕴博

陈蕴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08 更新时间:2023/12/14 17:28:50

陈蕴博,1935年1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材料加工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博于195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先后在原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原机械部北京机电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进入山东科技大学工作。陈蕴博长期从事材料学、材料加工、表面工程、复合材料模具技术领域科技工作。

基本资料

名:陈蕴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5年1月5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热作模具钢的选择与应用》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1月5日,陈蕴博出生于上海市。

1952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机械系材料加工专业就读大学本科。

1956年7月,从浙江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先后在原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原机械部北京机电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进入山东科技大学工作。

2015年1月,与湖北恒生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

2016年,与泊头兴达模具集团达成共建院士工作站的合作协议。

主要成就

陈蕴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蕴博在解决重大工程装备及相关的关键制造技术问题、新材料新工艺共性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和材料环境损伤失效抗力指标体系及零部件寿命预测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学术和技术创新。他还从事钢铁材料超细晶技术、功能梯度涂层材料、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耐磨材料、锂电池材料和模具材料的研制工作。

陈蕴博创制成功的两个新钢种均已纳入国标,并长期应用于批量生产。由于对科技成果进行坚持不懈的跟踪并施行完善化工作,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38亿元,而且每年还可持续提供一定的效益。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蕴博先后出版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5.12

《动力机器制造用热强铬钢》

(苏)西拉耶夫,А.Х.等著;陈蕴博等译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1986.12

作模具用材及热处理》

陈蕴博,志强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08

《热作模具钢的选择与应用》

陈蕴博等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8月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显示,陈蕴博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新材料技术领域重大专项,多项国家863专项,973、863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蕴博先后主持负责的研究项目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五项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次,成果存活应用率高达80%以上。授权中国国内发明专利十三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二项,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国家级新产品一项。

陈蕴博人才培养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蕴博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余名。

陈蕴博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88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8年

荣格金属加工业技术创新奖

荣格贸易出版公司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1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咨询委员会主任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全国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全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

中国冶金质量认证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大连交通大学双聘院士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人物评价

陈蕴博长期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在解决重大工程装备及相关的关键制造技术问题等诸多方面都有学术和技术上的创新。(山东科技大学评)

陈蕴博院士献身科研、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热爱读书,热爱钻研。(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华评)

人物影响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基金

2016年8月,陈蕴博出资100万元,设立创新基金,旨在促进材料学科科研团队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加快产出高水平、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较好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的总体实力。

陈蕴博自2000年到山东科技大学工作以来,先后出资设立了“科研动金”“奖学金奖教金”“创新基金”,累计资助200余万元,助力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捐赠图书

2016年6月18日,陈蕴博山东科技大学捐赠了自己多年珍藏的材料学科专业图书。

标签: 陈蕴博

更多文章

  • 崔崑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崑

    崔崑,男,汉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济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44年—1948年,崔崑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48年—1951年,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5

  • 丁传贤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丁传贤

    丁传贤,1936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南通,无机涂层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丁传贤于195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8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材料系工作;1994年先后以访问教授的身份

  • 傅恒志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傅恒志

    傅恒志,男,汉族,1929年8月24日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材料及冶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46年—1950年,傅恒志在西北工学院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52年—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195

  • 关兴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兴亚

    关兴亚,1932年2月7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咨询、教授高级工程师。关兴亚于1955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乙炔化学研究室工作;1957年至1960年在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石油化学工艺室工作;1960年至1981

  • 胡永康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永康

    胡永康,男,汉族,1940年2月5日出生,云南省曲靖市人,石油炼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胡永康毕业于云南大学;1961年—1977年,任职于抚顺石油炼制研究院;1977年—1987年,在抚顺石化研究院工作;1

  • 江东亮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江东亮

    江东亮,男,汉族,1937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安徽省歙县人,无机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江东亮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81-198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冶金和材料科学工程系工作;198

  • 金涌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涌

    金涌,1935年7月30日出生于北京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于1953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1954年被选派赴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留学;1959年从苏拉尔工学院毕业后回国,进入天津大学研修班学习;1960年进入中

  • 柯伟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柯伟

    柯伟,1932年12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1957年柯伟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1982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李大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大东

    李大东,男,汉族,1938年2月24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山东省德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56年—1962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化学专业学习并毕业;1962年—1988年,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

  • 李俊贤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俊贤

    李俊贤,男,汉族,1928年3月10日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合成专家,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1950年,李俊贤毕业于四川乐山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科,同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1956年,在东北化工局沈阳化工研究所担任中试车间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