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1935年3月9日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贵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陈景于1958年从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的昆明工作站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至1979年担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室副主任;1979年至1988年担任昆贵所冶金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至2002年担任昆贵所冶金研究室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1991年至1997年担任原有色总公司贵金属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进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陈景长期从事铂族金属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相关物理化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大理市
出生日期:1935年3月9日
毕业院校:云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铂族金属冶金化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3月9日,陈景出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曾于清末公派留日。
1948年9月,进入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现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就读。
1954年9月—1958年8月,就读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8年10月—1963年9月,毕业后被分配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的昆明工作站(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工作。
1960年5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3年9月—1979年8月,担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室副主任。
1979年8月—1988年6月,担任昆贵所冶金研究室室副主任
1988年6月—2002年5月,担任昆贵所冶金研究室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1991年—1997年,担任原有色总公司贵金属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进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2017年12月,陈景领衔的“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榜单。
主要成就
陈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景完成过国家急需的硝酸工业废铂催化网再生工艺和工业试验研究;发明的分离贵金属新工艺成功应用于中国最大的甘肃金川铂族金属资源矿山;研究提出的处理云南金宝山低品位铂钯矿全湿法新工艺使中国第二大铂族金属资源有了可开发利用的创新技术;用沉淀吸附法治理云南阳宗海湖泊砷污染成功地解决了大体量地表水砷污染治理的国际性技术难题。
陈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硝酸工业废铂催化网再生和工业试验研究,并应用于生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负责"从二次铜镍合金提取贵金属新工艺"课题,发明的分离贵金属新方法成功应用于生产,解决了"铑铱分离及提纯"的技术难题。提出"重铂族配合物的热力学称定性及动力学惰性均高于轻铂族配合物"的规律。归纳提出了铂族金属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溶剂萃取分类等规律。
2001年,陈景研究成功了浮选精矿直接进行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新工艺,完成了扩大实验,获得了中国专利和南非专利授权。2009年9月,云南黄金矿业集团公司出资460万元购买了发明专利使用权。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6月,陈景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本。
承担项目
截至2015年6月,陈景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任务50余项主持完成重大科研任务5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6月,陈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省部级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余项。
陈景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陈景说,“要敢于去做过去没做过的事,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在陈景看来,创新永远是逗号,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创新不止。
讲授课程
陈景每年还坚持参与研究生的《文献与化学化工前沿》以及本科生的《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年年更新自己课程的内容与PPT,将学科新进展、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并参加课组的教学讨论以及学院的教学研讨会等。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3月,陈景从2002年组建稀贵金属冶金化学团队以来培养了1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
陈景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景是中国铂族金属冶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的铂族金属冶金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云南大学评)
陈景以勇于担当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长期坚持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在高原湖泊阳宗海的砷污染治理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陈景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学风严谨,勤奋刻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贵金属冶金工业及相关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评)
《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景先生》诗词:若教欧冶还当世,亦奉先生司冶神。萃取精钢天艺绝,分离渣砾鬼工夤。阳宗复漾清波水,呆矿重生白亮银。最是真金多幸甚,光华出世遇贤人。(云南省诗词学会撰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