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雷纳·韦斯

雷纳·韦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48 更新时间:2023/12/13 10:43:25

雷纳·韦斯(RainerWeiss),1932年9月2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雷纳·韦斯在少年时代为躲避德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而举家迁往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1938年迁往美国。195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60年至1962年,雷纳·韦斯曾在塔夫茨大学工作,1962年至196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物理研究员。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1966年便设想出一种探测引力波的方法,2015年9月1000名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台(LIGO)开展研究的物理学家在两个巨大黑洞位于距地球10亿光年的地方相互围绕着旋转时,探测到其辐射出的脉冲波。1973年至2001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2001年起任名誉教授。2017年9月,获得“复旦-中植科学奖”。2017年10月3日,获得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雷纳·韦斯

外文名:RainerWeiss

国籍:美国

出生地:德国柏林

出生日期:1932年9月29日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学士、硕士、博士)

主要成就:获得2016邵逸夫天文学奖

发展出激光干涉术来探测引力波

获得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经历

雷纳·韦斯(RainerWeiss),1932年出生于德国,并在随后和家人从纳粹的魔掌中逃出。他在纽约曼哈顿上西区长大,是一个拥有工匠天赋和街头智慧的孩子,会自己制作并且售卖高保真系统。念本科时,Weiss从MIT退学。此后,他在那里获得终身职位。Weiss为自己赢得了著名物理学家的声誉,并且致力于LIGO研究40年。这是曾经尝试过的最大胆的试验之一。即便到现在,他仍在利用LIGO开展研究。

2016年9月27日晚,邵逸夫奖2016年度颁奖礼在香港举行。雷纳·韦斯、罗奈尔特·德雷弗、基普·索恩获得邵逸夫天文学奖,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的构思和设计。LIGO最近首次直接观测到重力波,为天文探索开创了一个新方法,而它首先侦测到的非凡事例,是两个星级质量的黑洞合并。

获奖记录

2016年9月21日,入选2016年引文桂冠奖名单。

2016年9月27日,获得邵逸夫天文学奖。

2017年9月21日,获得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

2017年10月3日日,获得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主要成就

在普林斯顿大学,Weiss在物理学家RobertDicke的指导下做博士后,致力于引力的实验验证。随后,他于1964年回到MIT。Weiss说,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教职员工,他很少发表文章,也没有操心自己的事业。来自MIT的LIGO物理学家DavidShoemaker表示,Weiss能获得终身职位,可能全凭他的教学工作——如果放到现在则肯定没戏。已从MIT退休的物理学家BernardBurke同意这一说法。他介绍说,早期的Weiss是“一个快乐的喜欢摆弄小机械的人”,因此“不可能获得终身职位”。不过,Burke表示,Weiss很快扭转了局面。

他将注意力从引力转对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测量上。CMB辐射是一种无所不在但很模糊的无线电波,于1965年被发现,并且被初步认定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余辉。它通过宇宙无休止的膨胀,扩展成更长、更冷的波长。

不过,在上世纪60年代末,这种关联仍然缺少充分的证据。来自宇宙大爆炸的辐射应当拥有一个表明辐射温度且峰值不对称的“热谱”。在长波段,一些团队观测到与绝对零度以上3℃的温度相符合的上升热谱。不过,在1968年,火箭测量结果发现了大量的较短波长辐射。其同热谱存在冲突,并且威胁到宇宙大爆炸假说。

为探究该问题,Weiss和他早期带的研究生、如今已经退休的物理学家DirkMuehlner建造了一台可搭载气象气球飞行并测量较短波长微波频谱的设备。1974年,在三次飞行和1次改造后,他们掌握了与热谱相符的确切数据,并且首次揭示了“泄露机密”的峰值。“这完全摧毁了火箭结果。”Burke表示,“在那些对微波背景感兴趣的人里,Weiss突然成了他们的明星。”

CMB研究不仅为Weiss守住了终身职位,还推动他在更广泛的科学界中担任领导角色。1976年,美国宇航局(NASA)开始研制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项目科学工作组则选择Weiss担任负责人。于1989年发射的COBE高度精确地测量了微波波谱,并且毋庸置疑地证明了CMB拥有热谱。它还探测到CMB温度中10万分之一的微小波动——在新生宇宙中出现且对宇宙学标准模型至关重要的极小的量子涨落痕迹。2006年,美国人JohnMather和GeorgeSmoot分别因测量微波波谱和探测到这种波动而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Weiss应当分享这一荣誉。“这是一次接近成功的失败。”来自雪城大学的LIGO物理学家、上世纪80年代和Weiss在MIT共事的PeterSaulson表示。无论如,Weiss对COBE的贡献证明,他能胜任曾认为自己非常不适合的角色:大型科学项目的领导者。“他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在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工作的Mather表示,“他还擅长决定谁应当做什么,并且确保那个人获得应有的荣誉。”

个人生活

作为一名少年,Weiss酷爱古典音乐和子产品。他会购买军队剩余的配件,然后在卧室外面修理收音机。Weiss甚至同当地恶棍达成协议:如果他们在他往返于地铁站搬运收音机时能置之不管,他便会帮其修理收音机。

Weiss的妹妹、剧作家SybillePearson证实说,Weiss的确会尽可能多地不呆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不过,作为唯一的儿子,在某种程度上他仍是家里的子。比如,无论何时全家搬到新的公寓,Weiss总是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房间。

Pearson回忆说,在学校里Weiss也不是落后者。“他很聪明,并且对所有事情都感兴趣。”Weiss在哥伦比亚语法和预科学校的同学、如今已从杜克大学退休的心理学家MichaelWallach对此表示赞同。“Rainer的科学能力在学校受到广泛认可。”Wallach说,尽管他确实像个街头小混混,并且曾在某次争斗中打折过自己的腿。

Weiss的儿子BenjaminWeiss是一名历史学家,同时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馆长。他说,如果Weiss真的逃课了,肯定不会在街角闲逛。“他会到市政厅听钢琴独奏会。”与此同时,Benjamin推测说,Weiss之所以被修理工作吸引,部分原因在于整个家庭弥漫着凭理智行事的氛围。“这是一个来自德国的难民儿童,父母则有着极高的修养。他会通过做一些手工劳动反抗他们。”Benjamin表示,“不过,他肯定不会拒绝用头脑行事。”

人物评价

随着物理学家希望他共享诺贝尔奖,Weiss恬淡的生活似乎注定要被打破。自从LIGO团队在2月份宣布他们的发现后,Weiss和LIGO的共同创始人——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KipThorne以及从该校退休的RonaldDrever已经获得了若干荣誉:特别突破奖、格鲁伯宇宙学奖、邵逸夫天文学奖和卡弗里天体物理学奖。“说实话,这些奖励让我心惊肉跳。”Weiss说,他计划将90%的奖金用于帮助研究生。

标签: 雷纳·韦斯

更多文章

  • 巴里·巴里什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里·巴里什

    巴里·巴里什(BarryClarkBarish,1936年1月27日-)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林德教授。巴里什教授于1997年至2006年担任LIGO项目主管,领导了LIGO建设及初期运行,建立了LIGO国际科学合作,把LIGO从几个研究小组从事的小科学成功地转化成了涉及众多成员并且依赖大规模设备

  • 基普·S·索恩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基普·S·索恩

    基普·S·索恩KipStephenThorne(1940年6月1日-)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2017年10月3日,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引力物理和天体物理学领域,很多活跃于相关领域的新一代科学家都曾经接受过他的培养和训练。索恩和英国物理学家

  • 邓肯·霍尔丹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邓肯·霍尔丹

    邓肯·霍尔丹(DuncanHaldane),195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理论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凝聚态物理理论做出基础性贡献,包括分数量子霍尔效应。2016年10月4日,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邓肯·霍尔丹外文

  •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1943年6月22日出生于英国阿伯丁,1969年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教授。1974年就职于伯明翰大学,1981年英国物理学会授予其麦克斯韦奖。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凝聚态理论,一维/二维物理,其中相变领域包括:随即体系、电子局域化、自旋玻璃态等;临界动力学包括

  • 戴维·索利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戴维·索利斯

    戴维·索利斯(DavidJ.Thouless),1934年9月21日出生于苏格兰东邓巴顿郡的贝尔斯登,1952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Hall攻读物理学,1958年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斯·贝特(HansBethe)。戴维·索利斯曾为

  • 阿瑟·麦克唐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阿瑟·麦克唐纳

    阿瑟·布鲁斯·麦克唐纳(英语:ArthurBruceMcDonald,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和派翠西亚·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

  • 梶田隆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日语:梶田隆章/かじた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CenterforCosmicNeutrino)负责人、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大卓越教授,中国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荣获

  • 中村修二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ShujiNakamura),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伊方町,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

  • 赤崎勇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崎勇

    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2021年4月1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知览町,博士学位,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已故著名半导体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9—1992年,任教于名古屋大学。退休后,担任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名城大学教授。2021年4月1日上午,赤崎勇因肺炎在名古屋市的医院

  • 弗朗索瓦·恩格勒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Englert,1932年11月06日—)是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2013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弗朗索瓦·恩格勒外文名:FrançoisEnglert国籍:比利时民族:犹太族出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