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儒泳

孙儒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34 更新时间:2024/1/19 18:51:11

孙儒泳(1927年6月12日—2020年2月14日),浙江宁波人,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儒泳于195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保送到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学习;1958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系副主任、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把工作重心迁至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2月1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孙儒泳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啮齿类动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和动物生态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成绩。

基本资料

名:孙儒泳

外文名:SunRuyo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27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2020年2月14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生态学与人类》《动物生态学原理》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7年6月,孙儒泳出生于浙江宁波。

1949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

1951年,提前半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助教。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转正。

1953年,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4年,保送到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师从动物生态学家纳乌莫夫(HAYMOB)教授。

1958年,获得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78年晋升)、教授(1984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86年被聘)、生物系副主任、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7年,参加了全国自然科学规划。

1983年,担任国家编制《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生态学组长。

1988年,参加中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现状与对策调研工作。

1991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写《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把工作重心迁至华南师范大学,与两个学生一起进行海洋水产研究,每年夏天回到北师大工作。

2007年,捐出自己50多万元的积蓄设立了一个助学基金,资助对生态学有重要贡献的年轻师生。

2020年2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孙儒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儒泳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和森林中的欧鼦(Clethrionomys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研究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下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孙儒泳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9.06

《陆生脊椎动物生态学实验研究法》

(苏)卡拉布霍夫,Н.И.著;孙儒泳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06

《跳蚤传播鼠疫》

(苏)В·А·比比可娃,Л·Н·克拉索夫斯基合著;孙儒泳,马德三合译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1980.11

《理论生态学》

(美)梅(R.M.May)著;孙儒泳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07

《生态学基础》

(美)E.P.Odum著;孙儒泳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04

《热带鱼类生态学》

(英)R.H.洛-麦康内尔著;林特溟,孙儒泳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05

《生态学与人类》

孙儒泳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08

《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动物的盛衰兴亡》

孙儒泳编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08

《近代的生态学》

孙儒泳,林特溟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07

《动物生态学原理》

孙儒泳编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05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2版》

孙儒泳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10

《普通生态学》

孙儒泳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科学家谈生物》

孙儒泳主编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06

《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手册第2册》

玢,孙儒泳主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08

《生物多样性的迪》

孙儒泳著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08

《生态学》

(英)AulayMackenzie等著;孙儒泳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07

《基础生态学》

孙儒泳等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7

《生态学中文版》

(美)RobertE.Ricklefs著孙儒泳等主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9

《生态学》

(英)Mackenzie,A.等著;孙儒泳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01

《生物芯片:生命信息CPU》

翟中和,孙儒泳主编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01

《病毒:吞噬健康的黑客》

翟中和,孙儒泳主编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01

《细胞:生命活动的摇篮》

翟中和,孙儒泳主编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06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3版》

孙儒泳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4

《生态学进展》

孙儒泳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5

《基础生态学第2版》

牛翠娟,娄安茹,孙儒泳,庆芬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07

《基础生态学第3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07

《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生物科学系列动物生态学原理第4版》

孙儒泳,王德华,牛翠娟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术活动

孙儒泳参加社会学术活动,组织生态学电视广播,主办生态学先进理论和方法学习班,为党政干部、鼠防占线干部编写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学教材和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等。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2月,孙儒泳先后获得1983年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

孙儒泳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孙儒泳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充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认真地指导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总结写作。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他注意到发挥每个研究生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反复讨论才确定。对在实验中和总结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他都详细地批改,并和学生进行细致充分的讨论,使学生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授课程

孙儒泳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动物生态学》《脊椎动物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动物生理生态学》《高级生态学及兽类学》课程。他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每次上课他总认真备课,反复推敲。

编写教材

孙儒泳关心中国国内外生态学科的发展,不断搜集新资料补充丰富教材。他编著的90万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获得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

指导学生

截至2012年9月,孙儒泳先后培养硕士生12名、博士生21名,博士后4名,进修教师、访问学者各一名,有的已升为研究员和副所长,有的硕士生毕业后赴美、英攻读博士学位。

孙儒泳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社会任职

孙儒泳先后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一、二届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和《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PhysiologicalZoology)编委;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

人物评价

孙(儒泳)先生的年岁不断增长,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从未消退,始终走在学科发展的最前面,为中国的生态学研究开辟着道路。(孙儒泳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牛翠娟评)

孙(儒泳)先生不仅在把生态学引入中国、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生态学走中国社会,深入国民人心,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孙儒泳的学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曹振东评)

孙儒泳院士是中国种群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他在近6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成果丰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态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他一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提携后学,为中国生态学科教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华南师范大学评)

标签: 孙儒泳

更多文章

  • 李方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方华

    李方华(1932年1月6日-2020年1月24日),女,生于香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专家,中国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李方华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6年从前苏联列

  • 方守贤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方守贤

    方守贤(1932年10月28日—2020年1月19日),男,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原主任。方守贤于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7年至1960年被

  • 田波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田波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男,汉族,山东桓台县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病毒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毒学创始人,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

  • 陆士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陆士新

    陆士新(192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苏盐城,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陆士新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被国家选送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学习;1961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陈星弼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星弼

    陈星弼(1931年1月28日-2019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浦江,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星弼1952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电机系;1953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9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3年

  • 曾融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融生

    曾融生(1924年8月16日-2019年10月22日),男,祖籍福建平潭,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应用面波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

  • 张嗣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嗣瀛

    张嗣瀛,(1925年4月5日-2019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章丘,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张嗣瀛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9年到东北工学院当讲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59年在前

  • 王补宣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补宣

    王补宣(1922年2月5日-2019年8月3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热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与传热学带头人。1943年王补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7年7月赴美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1950年回到中国后担任北

  • 章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章综

    章综(1929年5月16日—2019年8月27日),出生于宜兴宜城镇,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章综于1952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2年在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铁氧体、铁电体实验室进修;

  • 陈家镛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家镛

    陈家镛(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家镛于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