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尧和

周尧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31 更新时间:2024/1/17 1:16:00

(1927年5月30日—2018年7月30日),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周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3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研究生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199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2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2018年7月30日周尧和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周尧和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凝固过程原理及组织控制;凝固技术;生态材料学。

基本资料

名:周尧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7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2018年7月30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1991年航空金奖(首届)

祖籍:河北深县

人物生平

1927年5月,周尧和出生于北京。

1950年,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进入天津南开大学任教。

1953年,国家遴选留苏学者,周尧和被选中,进入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同年5月9日,留学苏联前夕,周尧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以一篇关于铸钢件热裂的研究论文研究生毕业,获得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从天津来到西安,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的奠基人。

197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第46届国际铸造会议上宣读“保温冒口研究”论文。

1981年,周尧和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7年,作为航空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受表彰的20位专家之一,周尧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

1989年,创建并被批准为中国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获航空工业最高荣誉——航空金奖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最高荣誉——科技成就奖。

1992年,参加巴西圣保罗第59届国际铸造会议。

1993年,周尧和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主持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60届世界铸造会议。

1996年4月,周尧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生态材科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

201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周尧和“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2015年12月,周尧和拿出一辈子的积蓄100万元捐赠学校,希望用来支持和奖励为西工大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以助推西工大的快速发展。

2018年7月30日5时28分,周尧和在上海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周尧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尧和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研究,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体金属深过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创建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建立了“生态材料学”这一新的学科生长点。大型铸件凝固控制、保温冒口设计和薄壁件调压成型精铸法等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20世纪50年代,周尧和在苏联留学期间,成功地揭示了铸件热裂机理,提出了关于造型材料退让性的独到见解。他发明“铸型表面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得苏联发明专利。

1985年,周尧和和同志们提出了用效能系数估算保温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保温材料。

1987年,尧和主持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异型构件的高精度成形,在国内外赢得声誉。他率先在国内倡导将凝固理论与技术拓展到无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晶体领域。

20世纪80年代,周尧和发明的“调压成型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复杂构件的高质量铸造成形,攻克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该成果199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991年获航空金奖。

20世纪80年代,周尧和还主持了一项“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铸钢件凝固控制”,项目组成功解决了葛洲坝大型水轮机叶片及30万千瓦发电机组高压外缸铸件的质量问题。该成果获得了198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初,周尧和又开辟了“生态材料学”研究的新领域,并迅速转化为诸多大型冶金企业的先进生产力,为更加注重环保、节能的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学术交流

周尧和6次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国际铸造会议,并于1988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3年任主席。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周尧和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著300篇,其中代表性论著如下:

1.L.Liu,J.F.Li,Y.H.Zhou.SolidificationinterfacepatterninundercooledCo-Sneutecticalloys,ActaMaterialia,2011,59(14):5558-5567.

2.H.F.Wang,F.Liu,G.C.Yang,Y.H.Zhou,Modelingtheoverallsolidificationkineticsforundercooledsingle-phasesolid-solutionalloys.I.Modelderivation,ActaMaterialia,2010,58(16):5402-5410.

3.H.F.Wang,F.Liu,G.C.Yang,Y.H.Zhou,Modelingtheoverallsolidificationkineticsforundercooledsingle-phasesolid-solutionalloys.II.Modelapplication,ActaMaterialia,2010,58(16):5411-5419.

4.L.Liu,J.F.Li,Y.H.Zhou.Solidificationofundercooledeutecticalloyscontainingathirdelement,ActaMaterialia,2009,57(5):1536-1545.

5.B.F.Lu,J.F.Li,L.T.Kong,Y.H.Zhou.CorrelationbetweenmechanicalbehaviorandglassformingabilityofZr-Cumetallicglasses,Intermetallics,2011,19(7):1032-1035.

6.J.F.Li,W.Q.Jie,S.Zhao,Y.H.Zhou,StructuralevidenceforthetransitionfromcoupledtodecoupledgrowthinthesolidificationofundercooledNi-Sneutecticmelt,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A,2007,38:1806-1816.

7.J.F.Li,Z.H.Huang,Y.H.Zhou,CrystallizationofamorphousZr60Al25Ni25alloy,Intermetallics,2007,15:1013-1019.

8.Q.P.Cao,J.F.Li,Y.H.Zhou,A.Horsewell,J.Z,Jiang,FreevolumeevolutionanditstemperaturedependenceduringrollingofCu60Zr20Ti20bulkmetallicglass,AppliedPhysicsLetters,2005,87:101901.

9.Q.P.Cao,J.F.Li,Y.H.Zhou,J.Z,Jiang,Mechanically-drivenphaseseparationandcorrespondingmicrohardnesschangeinCu60Zr20Ti20bulkmetallicglass,AppliedPhysicsLetters,2005,86:081913

10.J.F.Li,Y.H.Zhou,Eutecticgrowthinbulkundercooledalloymelts,ActaMaterialia,2005,53(8):2351-2359.

科技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周尧和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及攻关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

周尧和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周尧和对课题组成员和博士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有志气,首先,教师要有志气成为组内最优秀的成员,学生要有志气成为课题组内最优秀的研究生。但这还不够,要有志气赶超自己的老师,超过世界上的名家,没有这种成为杰出人才的志气,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二是要讲团结,竞争意识是要有的,但不是组内的明争暗斗,而是和同内外同类研究小组的较量;要想在这种较量中取胜,课题组必须是真城合作的集体;三是肯拼搏,不能只有愿望而不付诸行为,要赶超别人,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就要创新,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

指导学生

1981年,周尧和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96年周尧和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后负责的生态材料学课题组便开始培养博士,1997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截至2011年,先后培养博士50余名,硕士30余名。其中,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余人在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任教授。

团队建设

1998年,周尧和的课题组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分离研究”;1999年,课题组又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并被评为创新性项目;同样在1999年,课题组开始与美国GM公司合作,接到了一个项目。

教学成果奖励

1989年,周尧和被全国教育工会评选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10名教育工作者之一。他总结的“从严,重导,求新”教学方法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周尧和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来源:

时间

荣誉/表彰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该会成立55年来有重大贡献的10名科学家之一)

1991年

航空金奖(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颁发的航空工业个人最高荣誉奖)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7年

亚太地区材料科学院院士

2011年

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2012年

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社会任职

周尧和先后担任“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非平衡合金与快速凝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强度”(西安交通大学)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国际铸造学会主席。

人物评价

在中国凝固学界,周尧和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中国的凝固热理论、凝固形态学和深过冷快速凝固和凝固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西北工业大学评)

周尧和院士是“一位令人仰慕、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一位令学子追随、功勋卓著的一代宗师,中国铸造界的一面旗帜,中国科技界的一份骄傲”。(2012年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标签: 周尧和

更多文章

  • 宋玉泉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玉泉

    宋玉泉(1933年6月12日—2018年7月27日),河北张北人,金属材料超塑性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宋玉泉1955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分配至吉林工业大学物理教研室任教;1980年晋升为吉林工业大学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吉林工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 林尊琪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尊琪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2018年5月28日),男,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工程师。1964年林尊琪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研究生,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实

  • 李天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天

    李天(1938年10月2日—2018年4月11日),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歼八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中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

  • 郝柏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郝柏林

    郝柏林(1934年6月26日—2018年3月7日),北京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郝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进入前苏联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学习;1956年转学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物理数学系;1959年从哈尔科夫国立大学毕

  • 孙枢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枢

    孙枢(1933年7月23日~2018年2月11日),江苏金坛人,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3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出任中国科学

  • 袁承业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承业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浙江上虞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承业于1948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1951年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1956年调到

  • 吴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旻

    吴旻(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常州,肿瘤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吴旻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1952年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4年—1957年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

  • 柯俊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柯俊

    柯俊(1917.6.23-2017.8.8),浙江黄岩人,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柯俊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

  • 俞昌旋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俞昌旋

    俞昌旋(1941年7月7日—2017年5月2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昌旋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获准公派到美国加

  • 彭少逸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少逸

    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物理化学家,燃料化学家,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彭少逸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2年—1946年任重庆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任副研究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