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佑启(1934年9月18日-2022年9月23日),出生于香港,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启于1958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196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1967年被聘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工作,初任副教授后升为正教授;1973年获得威尔士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77年进入香港大学任教,1978年至1987年担任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获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988年至1998年担任香港大学副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出任香港工程科学院首任院长,同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佑启开拓了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特别是板与壳的研究。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佑启
外文名:CHEUNGYauKai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34年9月18日
逝世日期:2022年9月23日
毕业院校:英国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创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广东新会
人物生平
1934年9月18日,张佑启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
1953年,从香港皇仁书院中学毕业,参加了香港大学入学试,以全港第六名的成绩获得了政府六年奖学金,全免费用入读医学院,但是他放弃了香港大学医学学位和“皇家”奖学金,弃医从工,投考位于广州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1954年—1958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郑州的河南省建筑设计院担任技术员。
1961年,回香港探亲,随后写信向河南省建筑设计院辞职,决定去英国深造。
1961年—1964年,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TheUniversityofWales)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67年,被聘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ofCalgary),初任副教授后升为正教授。
1970年—1973年,就读于英国威尔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1977年8月,进入香港大学任教。
1978年—1987年,担任香港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1979年—1982年,就读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UniversityofAdelaide),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988年—1998年,担任香港大学副校长。
1996年7月—2000年,担任香港大学代理副校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出任香港工程科学院首任院长;11月,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张佑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佑启于1964年及1965年提出矩形及三角形板单元,1965年开展弹性半空间上薄板的研究,提出弹性地基刚度矩阵法与有限元法的结合。1965年又进行有限元在非结构力学,场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有限元法在温度、渗流、电场等领域的应用。1967年与Ziewkiewicz教授合作撰写了世界第一本有限元法专著,研制了英国第一套有限元软件并应用于Clywedog水坝的计算。1967年创造了有限条法,奠定了半解析有限元法的基础。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7月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网站显示,张佑启先后撰写或合著了10篇学术著作,390篇国际评审期刊论文和128篇会议论文,其中30篇为主题论文或特邀论文。
科研成果奖励
张佑启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7月香港大学网站显示,张佑启先后指导了24位博士,15位硕士和9位博士后研究员。
张佑启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佑启被学术界公认为有限元法的先驱者之一,几十年来,他矢志不移,孜孜以求,开拓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名扬国际学术界。(华南理工大学评)
张佑启在土木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也为香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香港大学评)
张佑启校友是华南理工大学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被学术界公认为有限元法的先驱者之一,数十年矢志不移,在工程领域和教育领域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