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兴钤

张兴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31 更新时间:2023/12/21 1:49:36

张兴钤(1921年10月16日——2022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武邑,金属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委顾问。张兴钤于1942年从武汉大学矿冶系毕业,之后分配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工作;1949年获得美国凯斯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1963年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历任试验部主任,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73年开始先后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随后调任军工局总工程师、中科物院科技委顾问等职;1980年担任核工业部军工局总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张兴钤系统地研究了在蠕变过程中纯铝及其二元单相合金的形变和断裂机构,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2022年7月29日5时59分,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基本资料

名:张兴钤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武邑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2022年7月29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金属和合金力学性质》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1年10月16日,张兴钤出生于河北武邑,5岁时进入村里的念丰私塾开始接受蒙教育。

1935年,14岁时初中毕业,由于家庭再也无力供养,在叔父的接济下,他放弃了由高中升入大学的深造之路,考入了天津河北工业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高职部机工科。

1936年夏,辍学离开了天津,南下上海,考入了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37年秋,日军攻占上海,在拒绝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战干团的拉拢后,忍受着疟疾在武汉报考了大学。

1940年3月,在乐山城郊一棵大树下,张兴钤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分配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工作。

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

1946年8月,被紧急调配到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任职。

1947年,赴美求学,赴美之初在底特律一家钢铁厂实习,之后在凯斯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49年2月,获得美国凯斯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之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师从高温合金专家格兰特教授,从事蠕变机理研究。

195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

1955年6月,踏上了归国的旅途,7月10日,当他乘坐“戈登号”轮船辗转抵达深圳罗湖口岸,回国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

1963年,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历任试验部主任,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等职。

1965年5月,作为分院副总工程师、实验部的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2年,张兴钤的博士生导师格兰特教授应邀来华。

1973年,先后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随后又调任军工局总工程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等职。

1980年,担任核工业部军工局总工程师。

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再赴美国,继续他数十年前从事的细晶研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2022年7月29日5时59分,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主要成就

张兴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兴钤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系统地研究了在蠕变过程中纯铝及其二元单相合金的形变和断裂机构,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1989年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教授期间,又进行了细晶的研究。根据试验证据,运用形变协调或受阻的观点,提出晶界裂纹形成和传播的模型,并系统地阐明晶界行为与高温强度、塑性、断裂的关系。

学术论著

根据2014年7月《中国科学报》显示,张兴钤在美期间先后发表八篇论文,成为金属蠕变结构研究的奠基性工作之一。

H.C.CHANG.Effectsofcoldrollingontensilepropertiesof70/30brasssheet(70/30黄铜板的轧张力效应)[D].美国凯斯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学理科硕士毕业论文,1949,1.

H.C.CHANG.Observationsofcreepinaluminumatelevatedtemperatures(高温下铝的蠕变行为研究)[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学理科博士毕业论文,1953,6.

N.J.Grant,H.C.CHANG.Observationsofcreepofthegrainboundaryinhighpurityaluminum(高纯铝晶界蠕变观察)[J].Trans.AIME,1952,(194):619-625.

N.J.Grant,H.C.CHANG.Grainboundaryslidingandmigrationandintercrystallinefailureundercreepconditions(蠕变条件下的晶界滑移与迁移以及晶间断裂)[J].Trans.AIME,1953,(197):30-312.

N.J.Grant,H.C.CHANG.Inhomogendityincreepdeformationofcoarsegrainedhighpurityaluminum(粗晶高纯铝的蠕变不均匀性)[J].再版自美国采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刊(TransactionofAmericanInstituteofMining,MetallurgicalandPetroleumEngineers),1953,(197):1175-1180.

N.J.Grant,H.C.CHANG.Mechanismofcreepdeformationinhigh-purityaluminiumathightemperatures(高纯铝高温蠕变机制)[J].J.InstituteofMetals,1953-1954,(82):229-235.

N.J.Grant,H.C.CHANG.Creepdeformationofmagnesiumatelevatedtemperaturesbynonbasalslip(高温下Mg的非基面滑移产生的蠕变变形)[J].Trans.AIME,1955,(206):682-688.

N.J.Grant,H.C.CHANG.Mechanismofintercrystallinefracture(晶间断裂机理)[J].Trans.AIME,1956,(220):544-551.

N.J.Grant,H.C.CHANG.Mechanismofgrainboundarysliding(晶界滑移机制)[J].Trans.A1ME,1956,(206):169-170.

N.J.Grant,H.C.CHANG.Grainboundaryfracturesurfaces(晶界断裂面结构的论述)[J].美国采矿、冶金和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刊(TransactionofAmericanInstituteofMining,MetallurgicalandPetroleumEngineers),1956,(206):1241-1247.

张兴钤.蠕变过程中晶粒间界裂断的机构[J].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学报,1956,01:68-81.

家树,张兴钤,张万箱.90年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展望及对我国技术政策的思考[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1993,03:18-22.

张兴钤.Al-2%Mg细晶的晶界变形与断裂[Z].第三届国际先进材料交流会,日本东京,1993.[14]张兴钤.关于产品长期储存的一些思考[C].1994,01.

宋家树,张兴钤,张万箱.90年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展望[J].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05:21-24.

张兴钤.关于科研和产业紧密结合机制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05:379-381.

张兴钤.冲击压缩和金属相变相关联的几个问题[Z].1997,09.

张兴钤.中国核材料控制的实施[C].ProceedingsoftheWorkshopofComparativeAnalysisofApproachestotheProtectionofFissileMaterials(国际裂变材料保护研讨会论文集),May15,1998,85-88.

张兴钤.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发展趋势[Z].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年会,1998,10.

张兴钤.结构老化和寿命[Z].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年会,1999.

张兴钤.对“He在238PUO2中的扩散”的讨论[J].特种材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0,02:1-3.

张兴钤.关于开展老化效应研究的建议[Z].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年会,2004.

张兴钤,宗森,褚幼义等.金属及合金的力学性质[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学术交流

1997年7月26日,张兴钤作为中国代表,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国际裂变材料保护研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核材料控制的实施》的报告,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核材料控制的立场以及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奖励名称

1982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张兴钤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

1955年,张兴钤回国后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投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的筹建中,并与同事合作编写了中国金属物理专业最早的通用教材《金属及合金的力学性质》。

张兴钤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4年

荣誉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2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技术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2年

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1990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组成员

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第二届理事长

人物评价

张兴钤在高温强度和超塑性领域内作出了重大成就与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评)

张兴钤是中国金属物理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享誉世界的金属蠕变领域专家,同时学习金属物理专业的他投身到了核武器事业中,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究与制造,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评)

张兴钤对自己要求严格,办事十分认真,为人随和,是一位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长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评)

标签: 张兴钤

更多文章

  • 徐叙瑢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叙瑢

    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2022年7月12日),男,生于山东临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物

  • 范海福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海福

    范海福(1933年8月15日-2022年7月8日),男,广东省广州市人,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

  • 於崇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於崇文

    於崇文(1924年2月15日-2022年6月12日),男,浙江宁波人,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於崇文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於崇

  • 庄巧生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庄巧生

    庄巧生(1916年8月5日-2022年5月8日),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农艺系获学士学位,1945-1946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学习小麦品质测试技术

  • 潘际銮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潘际銮

    潘际銮(1927年12月24日-2022年4月19日),出生于江西瑞昌,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湘潭大学名誉校长。1944年潘际銮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余国琮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余国琮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2022年4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化学工程专家,致力于化工基础理论研究,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余国琮于1943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

  • 文圣常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圣常

    文圣常(1921年11月1日-2022年3月20日),男,生于河南光山,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47年毕业于美国航空机械学校

  • 朱兆良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兆良

    朱兆良(1932.8.21-2022.1.30),山东青岛人,原籍浙江奉化,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兆良于1953年从山东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

  • 徐性初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性初

    徐性初(1934年1月7日—2022年1月1日),出生于天津,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徐性初于1955年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机械工业部二局设计处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1988年开始先后担任

  • 吴新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新智

    吴新智(1928年6月2日-2021年12月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新智于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工作;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