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景坤

郭景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4/1/20 12:22:54

郭景坤(1933年11月21日-2021年8月17日),男,出生于上海市,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景坤于1958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1990年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郭景坤主要从事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早期从事陶瓷与金属封接研究,后从事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复相陶瓷、纳米陶瓷研究、陶瓷材料的晶界应力设计研究、陶瓷的低温烧结多相材料的研究。2021年8月17日,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基本资料

名:郭景坤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3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17日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温结构陶瓷研究浅论》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广东新会

人物评价

郭景坤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材料的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陶瓷材料的发展。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不畏艰难,不断进取。他不懈追求、奋力拼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高温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中国陶瓷材料的研制与推广,他不遗力四处奔波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郭景坤解决了中国电真空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成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也被延用至各种卫星和飞船上,为中国国防和航天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评)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7年—1990年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1990年—1994年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2001年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年

世界陶瓷科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材料与科学工程[Ⅱ])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

上海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长

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委员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名誉院长

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无机材料学报》、《硅酸盐通报》主编

ChiefEditorsinof《CeramicsInternationals》

MemberofNominationCommitteeofWAC

主要成就

郭景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郭景坤于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活化钼锰金属化方法,适合于多种氧化物陶瓷及蓝宝石单晶与金属的封接,提出的铂金属化法适应于酸碱环境中应用。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研究,所提出的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在我国空间技术上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事多相复合陶瓷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在此期间更注意陶瓷材料的设计。20世纪90年代着手纳米陶瓷的研究,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结构研究,参加和组织了中国第一台有若干陶瓷部件的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

论文著作

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网站显示,郭景坤先后合著、编和译书籍14种,发表论文36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7

《古陶瓷科学技术31995年国际讨论会文集》

郭景坤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05

《高性能陶瓷论文集》

郭景坤主编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6

《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澳)MichaelV.Swain主编;郭景坤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古陶瓷科学技术41999年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郭景坤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古陶瓷科学技术52002年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郭景坤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09

《古陶瓷科学技术62005年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郭景坤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05

《高温结构陶瓷研究浅论》

郭景坤,寇华敏,江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12年01月—2015年12月

高密度、快衰减非对称体系闪烁透明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参与,国家级

2011年01月—2012年12月

新型晶体材料及器件技术

参与,国家级

2011年01月—2013年12月

激光陶瓷复合结构的界面扩散与热效应

参与,国家级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81年

碳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993年

低散热柴油机用陶瓷材料和部件及相关技术之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强化与增韧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郭景坤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郭景坤对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要实现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基础研究,从源头抓起;主年轻人逆思维,提倡标新立异,胡思乱想。

指导学生

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网站显示,郭景坤先后培养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50余名。

郭景坤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81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0年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世界陶瓷科学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7年

亚洲与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

亚洲与太平洋材料科学院

1999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200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21日,郭景坤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广东新会。

195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

1959年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

1983年12月—1995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建立,郭景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0年,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第二届实验室主任。

1997年,当选为亚洲与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8年11月17日,郭景坤八十华诞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

2021年8月17日,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人物简介

郭景坤,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原所长、学术委员会原主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郭景坤同志是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及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研究成功适用于多种陶瓷与金属的封接方法,为我国陶瓷封接以及电真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带领团队研制出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解决了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关键部位防热难题,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他主持陶瓷发动机材料及其零部件的研究获得成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继美、日之后无水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成功的国家。他在国内率先主持和开展纳米陶瓷研究,指导开展的光学和光功能透明陶瓷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郭景坤同志在担任上海硅酸盐所所长12年间,大力推进改革、积极倡导合作、悉心关爱人才,提升了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他一生爱国爱党、献身科学,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严谨求实、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无机材料领域科技教育人才。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

于2021年8月17日6时1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据悉,郭景坤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1年8月21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漕溪路210号)大厅举行。

标签: 郭景坤

更多文章

  • 薛禹群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禹群

    薛禹群(1931年11月2日—2021年6月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薛禹群从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工作;1955年进入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从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82年

  • 吴孟超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

  • 闵桂荣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闵桂荣

    闵桂荣(1933年6月2日-2021年4月28日),出生于福建莆田,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问。1952年闵桂荣考入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之后因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学习;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 谢毓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谢毓元

    谢毓元(1924年4月19日-2021年3月27日),男,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北京,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1949年谢毓元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转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1961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

  • 沈善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善炯

    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2021年3月26日),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善炯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2021年3月26

  • 周又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又元

    周又元(1938年7月30日-2021年3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周又元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

  • 周毓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毓麟

    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2021年3月2日),上海人,祖籍浙江镇海,男,中共党员,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讲师。周毓麟于1945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45年10月—1946年5月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数理系任助教;1949年10月—1952

  • 程镕时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程镕时

    程镕时(1927年10月18日—2021年2月7日),江苏宜兴人,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镕时于1949年从金陵大学化学系毕业;1951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毕业;195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之后随所迁并至长

  • 王绶琯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绶琯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2021年1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1936年13岁时考入马尾海军学校。始学航海,后转造船。1943年在重庆毕业

  • 冯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端

    冯端(1923年6月11日~2020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