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闵桂荣

闵桂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28 更新时间:2023/12/16 13:25:14

闵桂荣(1933年6月2日-2021年4月28日),出生于福建莆田,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问。1952年闵桂荣考入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之后因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学习;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前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中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75年担任卫星总体部的领导职务,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设计工作;1985年被任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198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闵桂荣前期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研究,特别是航天器热控制研究发展工作,后期从事人造卫星总体技术的领导工作。2021年4月28日,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基本资料

名:闵桂荣

外文名:GuirongM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莆田市

出生日期:1933年6月2日

逝世日期:2021年4月28日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前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4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学位: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33年6月2日,闵桂荣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一个贫民家庭。

1952年,闵桂荣从莆田市第一中学毕业,并考入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就读,之后因为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

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1960年,前往前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学习。

1963年,热物理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前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被国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承担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的研究工作。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既没学过也没干过人造卫星技术,只在展览会上见过人造卫星模型的闵桂荣领命承担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有关热控制技术的研制任务,带领一批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进行攻关,先后担任卫星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至1968年1月)。

1968年,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至1985年1月)。

1975年,闵桂荣担任卫星总体部的领导职务,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设计工作。

1979年,闵桂荣率领空间热物理代表团赴美参加美国宇航学会热物理年会,这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首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高水平的航天学术报告。

198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任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至1985年1月)。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全国科技界各领域14位中年科技专家及夫人到北河休息两周,闵桂荣也在受邀之列。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隶属于技术科学部。

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3年,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了中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闵桂荣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闵桂荣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在航天器热控制方面,负责完成了我国多种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作出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卫星总体方面,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航天器热控制

闵桂荣在航天器热控制方面,负责完成了中国多种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作出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闵桂荣主持并研究制定了卫星热平衡试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提出了卫星热平衡方程积分关系式。他和同事们开辟的航天热控制这门新技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中国早期各种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而且为以后研制多种人造卫星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使中国热控制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卫星总体设计

闵桂荣作为卫星总体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

1975年11月,闵桂荣负责的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成功,卫星入轨飞行三天后按计划返回中国大地,并首次带回空间遥感照片,但是这颗卫星在返回防热、落点精度等方面暴露出的技术问题不尽如人意,为改进设计,做好后两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此时唐山大地震突然爆发,闵桂荣和同事们不顾安危走进车间和实验室,当再赴发射场时,飞行试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由此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回收卫星能力和技术的国家。

1983年,闵桂荣被调任去领导研制一种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并担任该种卫星总设计师职务。经过四年的研制攻关,完成了01批次三颗卫星的制造,并分别于1987、1988、1990年连续三次发射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带回了高精度遥感照片。

1985年,闵桂荣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之后,当卫星研制面临经费困难时,他强调航天技术是立院之本,困难再大,也要集中精力搞航天技术;当国防科技面临体制改革时,他又适时提出了“以天为本,天地结合,走世界”的新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成功研制发射了12颗人造卫星,空间技术也日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为其他国家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搭载试验,并与巴西签定了合作研制中巴资源卫星的计划,中国卫星技术首次走向世界。

学术论著

截至2003年,闵桂荣先后发表科技论文70多篇,刊登和发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还出版《航天器控制》、《宇航技术工程手册》、《卫星热控技术》等书籍。

闵桂荣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3.09

《献身航天造福人类闵桂荣院士文集》

闵桂荣著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1

《航天技术词典》

闵桂荣主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12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航天卷》

闵桂荣主编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09

《卫星热控制技术》

闵桂荣主编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1.09

《导弹与航天丛书卫星工程系列卫星热控制技术》

闵桂荣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1985.08

《航天器热控制第2版》

闵桂荣,郭舜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08

《航天器热控制》

闵桂荣,郭舜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12

《宇航技术工程手册》

(苏)索洛多夫编;闵桂荣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5

《不同流体自然对流放热过程的研究》

闵桂荣著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闵桂荣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五完成人)

1990年

某定位卫星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闵桂荣人才培养

闵桂荣对培养人才工作极为重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留苏回国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时,就多次为中国科技大学高年级学生讲学,并指导毕业生论文等工作。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领导期间,他十分重视研究生和在职人员的培养工作。他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该院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他还积极支持有关高等院校新办专业培养航天人才的工作,他是中国国内5所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除此之外,在空间技术研究院,闵桂荣是博士生导师,还指导培养了一批空间技术方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闵桂荣荣誉表彰

荣誉/表彰

时间

来源

1980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

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8年

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荣誉奖

1990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9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2001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个人生活

闵桂荣3岁时就被父母忍痛卖给别人做儿子。7岁那年,闵桂荣眼见到自己的养父病重,却无钱医治,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病逝,旧中国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激发了少年闵桂荣的爱国情怀。他从小在绘画和音乐上,就显示出天赋。学生时代的他,拉过胡琴,广东音乐《良宵》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苏联留学时,闵桂荣还是民族乐队的积极分子。画国画,画花鸟,曾是他的灵感所至。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6月-1991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

1991年5月-1996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常委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6年5月-2001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常委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闵桂荣长期从事空间技术工作,开创了空间热物理分支学科,解决了中国各类人造卫星的热控制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各次飞行任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

闵桂荣是资深的卫星专家,与中国卫星相伴一生,见证了中国卫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他有着静的思考,缜密的计划和不挠的个性,其中不乏勇气、魄力和胆识。(人民网评)

闵桂荣积极支持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人才,为中国航天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人物逝世

2021年4月28日,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2021年5月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的开创者,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原院长、技术顾问闵桂荣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标签: 闵桂荣

更多文章

  • 谢毓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谢毓元

    谢毓元(1924年4月19日-2021年3月27日),男,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北京,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1949年谢毓元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转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工作;1961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

  • 沈善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善炯

    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2021年3月26日),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善炯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2021年3月26

  • 周又元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又元

    周又元(1938年7月30日-2021年3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周又元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

  • 周毓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毓麟

    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2021年3月2日),上海人,祖籍浙江镇海,男,中共党员,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讲师。周毓麟于1945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45年10月—1946年5月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数理系任助教;1949年10月—1952

  • 程镕时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程镕时

    程镕时(1927年10月18日—2021年2月7日),江苏宜兴人,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镕时于1949年从金陵大学化学系毕业;1951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毕业;195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之后随所迁并至长

  • 王绶琯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绶琯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2021年1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1936年13岁时考入马尾海军学校。始学航海,后转造船。1943年在重庆毕业

  • 冯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端

    冯端(1923年6月11日~2020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

  • 金展鹏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展鹏

    金展鹏(1938年11月6日-2020年11月27日),生于广西荔浦,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专家,“金氏相图测定法”发明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79年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研究;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2月到1981年3月间,金展鹏研究

  • 保铮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保铮

    保铮(1927年12月1日—2020年10月21日),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雷达技术领域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保铮1948年9月进入南通学院(现公立南通大学)纺织科学习;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同年留校任教

  • 张俐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俐娜

    张俐娜(194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7日),籍贯江西萍乡,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1963年毕业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