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又元

周又元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15 更新时间:2024/1/18 12:06:03

周又元(1938年7月30日-2021年3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周又元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9月2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第120730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又元星”。周又元主要从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研究,同时涉及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和高能天体物理等的研究。2021年3月12日,周又元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又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8年7月30日

逝世日期:2021年3月1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江苏南京

人物生平

1938年7月30日,周又元出生于上海,籍江苏南京。

1960年,周又元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1985年,周又元晋升为教授。

1991年,周又元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至1995年)。

1997年,周又元担任中国科学院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周又元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3月12日,周又元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周又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周又元与他人合作采用射电类星体子源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行光度定标,改善了射电展源类星体的Hubble图,支持了类星体红移的宇宙学起源本质;80年代在国际上较早利用类星体获得100Mpc的超大尺度结构的观测证据,并被大样本星系巡天所证实;90年代与合作者通过对活动星系核内部结构和辐射机制的深入研究,首次得到活动星系核大蓝包形状参数方程,肯定了产生发射的机制,确认了大蓝包的辐射来自吸积盘及其冕区,得到相应的温度分布,估算了中心黑洞的质量,并发现了短时标变化规律新类型,用耀斑模型对各种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一解释。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5月,周又元发表论文100篇。他的论文中有15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杂志(Nature,Science,天文和天体物理年评,PhysicsReport等)介绍和引用,Nature(270,205,1977)发专文介绍他及合作者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科研获奖

1980年和1990年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根据2019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官网显示,周又元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等。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9年

天体物理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1年

天体物理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3年

天体物理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周又元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2年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奖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讲授课程

周又元先后主讲过《普通物理》《基础理论物理》等大学生课程,《天体物理》等研究生课程。

社会任职

周又元先后担任广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和宇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务理事和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周院士是中国天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还一直奋战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教龄长达50余年,可谓是桃满天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评)

周又元在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及宇宙学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人物影响

周又元星

2019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举行“周又元星”颁授仪式,这颗小行星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9月26日发现于兴隆观测站,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120730号。2018年9月25日,经国家天文台申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将该小行星命名为“周又元星”。

标签: 周又元

更多文章

  • 周毓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毓麟

    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2021年3月2日),上海人,祖籍浙江镇海,男,中共党员,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讲师。周毓麟于1945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45年10月—1946年5月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数理系任助教;1949年10月—1952

  • 程镕时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程镕时

    程镕时(1927年10月18日—2021年2月7日),江苏宜兴人,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镕时于1949年从金陵大学化学系毕业;1951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毕业;195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之后随所迁并至长

  • 王绶琯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绶琯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2021年1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1936年13岁时考入马尾海军学校。始学航海,后转造船。1943年在重庆毕业

  • 冯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端

    冯端(1923年6月11日~2020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

  • 金展鹏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展鹏

    金展鹏(1938年11月6日-2020年11月27日),生于广西荔浦,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专家,“金氏相图测定法”发明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79年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研究;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2月到1981年3月间,金展鹏研究

  • 保铮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保铮

    保铮(1927年12月1日—2020年10月21日),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雷达技术领域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保铮1948年9月进入南通学院(现公立南通大学)纺织科学习;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同年留校任教

  • 张俐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俐娜

    张俐娜(194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7日),籍贯江西萍乡,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长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1963年毕业于武汉

  • 刘若庄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若庄

    刘若庄(1925年5月25日-2020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79年7月晋升为教

  • 戴元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元本

    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2020年9月2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湖南常德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元本于1947年7月被中央大学附属中学保送至中央大学,并选择了物理系;1952年8月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南京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

  • 张新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新时

    张新时(1934年6月30日-2020年9月24日),男,1934年6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系,获得学士学位。中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优秀代表,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