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乾二

张乾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6 更新时间:2024/1/3 20:53:55

乾二(1928年8月15日-2020年5月3日),男,出生于福建惠安,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张乾二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54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1987年至199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1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020年5月3日20时33分,张乾二逝世,享年93岁。张乾二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

基本资料

名:张乾二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惠安

出生日期:1928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2020年5月3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多面体分子轨道》《有限群基础理论及其在物理与化学中的应用》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8年8月15日,张乾二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古城的一个书香门第。小学毕业后,他考上集美中学。但是由于当时抗战爆发,集美中学被迫迁到安溪的文庙。年仅12岁的张乾二每次得花3天时间徒步到安溪上课。

1947年,张乾二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就读。

1951年,张乾二从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时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卢嘉锡

1954年,张乾二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54年—1962年)、副教授(1962年—1978年)。

1978年,张乾二晋升为教授,并历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3年,张乾二参加了唐敖庆教授在吉林大学主持的“配位场理论”研讨班,在唐敖庆教授的指导下,与来自全国的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开展配位场理论的群论方法研究。

1987年,张乾二兼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至1992年)。

1991年,张乾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0年5月3日20时33分,张乾二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乾二在配位场理论方法研究中,研究新的耦合系数性质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标准化,并将弱场和强场理论的计算相互沟通,改进和简化计算方法的普适化。发展了分子轨道图形方法。在原则簇化学键理论研究中推导出旋转群─点群变换系数的闭合表达式,为簇骼多面体分子轨道的构造和计算的统一处理提供了可能。在探索簇合物电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既可对簇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定量计算,又可对所给结构的合理性作出定性的判断和解释。在多电子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中,应用群论中的双倍集方法,统一解决了多体理论方法中一些重要系数的计算问题,如点群耦合系数、酉群内外积耦合系数等,并提出一种与经典结构式相对应的新型多电子体系波函数(键表),建立了价键理论的对不变式方法与直观的化学反应规则,为多电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键表酉群方法。

学术论著

截至2010年12月,张乾二在国内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出版4部专著,1部译著。

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张乾二教导学生淡薄名利,潜心科研,对学生因材施教,放手发展,不拘一格。张乾二要求他的弟子们搞科研要“沉得下去”,一旦发现他的弟子们有了“浮躁”的倾时,他总是亲自给他们讲基础理论,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张乾二培养学生的风格是:重视研究课题的基础性;注重思索问题的本质规律;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多方位地培养学生。

张乾二认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是年轻人的,科学家的创新高峰期都在30至40岁之间。青年包袱少,敢想敢干,因而更具创新的活力和潜质,只要他们刻苦努力,甘于寂寞,沉下心来做学问,在新的世纪一定会有所成就。科学研究没有捷径。不囿于传统,勇于挑战现实和人生,是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条件。而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会给你带来生活的乐趣。

讲授课程

20世纪60年代,张乾二在厦门大学讲授《物质结构》,并整理了《物质结构》的教案。

指导学生

张乾二先生培养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林梦海已经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授。他培养的人才中一些成为了中国国内高校的领导者,更多的是成了中国国内化学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建立了一支凝聚力极强而又不乏灵活性的团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张乾二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政协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物理化学学报》《结构化学》和《J.Mol.Sci》等杂志副主编或编委。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个人生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乾二沦为“牛鬼蛇神”,后又经历了妻亡子散之痛,直到1972年初,才被允许为工农兵学员上数学课。1978年春天,张乾二才开始公开搞科研。

人物评价

张乾二主要开展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其独特的数学悟性,结合广博的结构化学知识与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推理,获得了一些富有独创性的系统研究成果,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与知名学者的赞赏。(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评)

张乾二在配位场理论中的弱场方法及其与强场理论的相互联系和统一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参加了卢嘉锡院士领导的钼、铁、硫等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研究,在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类芳香性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标签: 张乾二

更多文章

  • 周俊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俊

    周俊(1932年2月5日-2020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东台,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51年周俊从南京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学)专科毕业后进入南京援朝医疗团工作;1953年调任华东卫生局保健委员会,担任司药;1958年从华东化

  • 周同惠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同惠

    周同惠(1924年11月8日—2020年2月23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和色谱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周同惠于1944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48年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

  • 孙儒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儒泳

    孙儒泳(1927年6月12日—2020年2月14日),浙江宁波人,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儒泳于195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保送到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学习;1958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

  • 李方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方华

    李方华(1932年1月6日-2020年1月24日),女,生于香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专家,中国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李方华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6年从前苏联列

  • 方守贤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方守贤

    方守贤(1932年10月28日—2020年1月19日),男,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原主任。方守贤于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7年至1960年被

  • 田波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田波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男,汉族,山东桓台县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病毒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毒学创始人,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

  • 陆士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陆士新

    陆士新(192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苏盐城,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陆士新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被国家选送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学习;1961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陈星弼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星弼

    陈星弼(1931年1月28日-2019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浦江,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星弼1952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电机系;1953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9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3年

  • 曾融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融生

    曾融生(1924年8月16日-2019年10月22日),男,祖籍福建平潭,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应用面波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

  • 张嗣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嗣瀛

    张嗣瀛,(1925年4月5日-2019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章丘,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张嗣瀛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49年到东北工学院当讲师,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59年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