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童坦君

童坦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92 更新时间:2023/12/21 18:09:55

童坦君(1934年8月15日—2022年12月25日),浙江慈溪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坦君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78年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1981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结业证书;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医学学部院士;2022年12月25日逝世。童坦君主要从事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

基本资料

名:童坦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1934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5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

人物生平

1934年8月15日,童坦君出生于浙江慈溪,后转到上海求学。

1947年,童坦君考入上海市立育才中学。

1949年春,童坦君因肺结核休学在家。两年多后病愈,转而就读于该市光实中学。

1954年,童坦君顺利考入北京医学院。

1959年,童坦君在医疗系毕业前夕,因肝炎休学半年;同年考入该校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除头半年“大跃进”波所及,未能专心学习外,其后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政治运动甚少。

1964年,童坦君研究生毕业;4月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1978-)、副教授(1985-)、教授(1988-)等职。

1972年,童坦君因病在家休养。

1978年;童坦君考取中国首批赴美留学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研究访问,并获NIH颁发的博士后结业证书。

1978年12月至1981年5月,童坦君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

1978年12月至1986年10月,北医大生物化学系讲师、副教授。

1981年,童坦君回中国继续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肿瘤生。

1982年,童坦君教授和宗玉教授建立衰老分子机理研究室。

1985年,童坦君升任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副教授,生化教研室副主任。

1986年,童坦君应美国加州大学维斯分校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邀请,再次赴美,在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作研究访问。

1988年春,童坦君回中国,同年升任教授。

1988年9月至2000年4月,童坦君任北医生化系副主任。

2000年4月,童坦君北大医学部生化系教授,研究室主任。

2004年3月,童坦君以衰老分子机理研究室为主体正式成立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

2005年,童坦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童坦君院士因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末,童坦君主要从事肿瘤的基础研究,揭示了生物体液中存在抑癌活性物质,此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不抑制自身骨髓细胞。

1981年,童坦君访美回来,从此他就开始设计衰老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潜心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解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迷,阐明了P16基因是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也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的主要因素。

1988年,童坦君涉足老年医学基础研究,与爱人张宗玉教授共同将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念与技术系统引入中国衰老研究。他们在这一方面做了富有创新性的系统工作,在阐明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方面成果突出。

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肽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方面提出了生长因子干预原癌基因转录因子及DNA甲基化的设想。他领导的研究组揭示表皮生长因子(EGF)具有降低某些原癌基因甲基化、促进染色质蛋白激酶的活性,使某些原癌基因特异结合蛋白增多等作用,并对影响途径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9年,童坦君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与衰老相关基因或基因群的克隆与功能研究”部分任务。为观察不同因素对衰老的影响,他们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用于衰老研究,不仅为研究项目检测细胞衰老程度提供了依据,也用于检验药物抗衰作用,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2000年,童坦君开展了“衰老的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

科技成果

童坦君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理论研究和药物抗衰效果评价。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和评价,并因此于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6年,童坦君以“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研究获重要成果”为题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主要论著

截至2019年7月,童坦君发表中文研究论文160余篇,综述数十篇。除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参编各类书籍30余部,倡立中华健康老年网外,他主编的《医学老年学》(1995)是第一部系统引入分子生物学现代理念的中文老年医学专著,曾获卫生部科技著作奖(1998)。

人才培养

据2018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显示,童坦君教授领导的衰老研究中心已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30人。

童坦君主讲本科生“生物化学”与研究生“核酸生化”,主编本科生《生物化学》教科书(2003),1993年因“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质量”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童坦君认为博士后培养与研究生培养不尽相同。研究生以学为主,培养为辅,博士后则是“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博士后是介于学生身份与工作人员身份的中间状态。在“培养”博士后的同时,要强调“使用、效益和产出”三个环节。对此,童坦君建议引入博士后竞争机制与鼓励机制。在既有封顶又有保底的情况下,根据博士后的资历和业绩给相应的待遇和保障。

童坦君及多位院士联名提出“以项目为基础、以导师为核心”,作为中国博士后管理制度市场化运作的基本理念。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童坦君现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务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生理科学进展》常务编委等。

人物评价

童坦君、张宗玉两位教授具有学者风范,但从不摆学者架子。他们的科研思路、学术观点、学术水平都是高水准的。他们面对荣誉,心态平和,客观干扰,正确对待,不为外界环境所束缚,一心一意傲学问。(《勇于创新的人们》评)

标签: 童坦君

更多文章

  • 吴承康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承康

    吴承康(1929年11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河北滦县,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承康1957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学博士学位;1957年—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副研究员;1960年—1970年任中国科学

  • 蒋华良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华良

    蒋华良(1965年1月10日-2022年12月23日),男,出生于江苏常州,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87年蒋华良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

  • 卢强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卢强

    卢强(1936年5月19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安徽无为,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卢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张友尚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友尚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友尚于1948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从教;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1961年硕士

  • 黄克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克智

    黄克智(1927年7月21日-2022年12月6日),男,生于江西南昌,福建福州人,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于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1952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在清华大学任讲师;1955年至195

  • 沈其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其韩

    沈其韩(1922年4月27日~2022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1946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担任实习员和技术员;1949年至1952年担任

  • 王文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采

    王文采(1926年6月5日-2022年11月16日)出生于济南,原籍山东掖县,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194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系任助教半年;1950年3月调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院士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领

  • 唐有祺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有祺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2022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1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 杨叔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叔子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2022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西九江,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1956年杨叔子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师、副教授、正教授;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

  • 解思深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思深

    解思深(1942年2月18日-2022年11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思深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