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卢强

卢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9 更新时间:2024/1/6 3:41:49

卢强(1936年5月19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安徽无为,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卢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7年回国后继续在清华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3年当选为IEEEFellow;200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2022年12月23日逝世。卢强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名:卢强

外文名:QiangL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无为

出生日期:1936年5月19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3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6年5月19日,卢强出生于安徽无为,曾就读于杏花泉小学。

1954年,卢强从芜湖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填的志愿是水利系,但被分配到电机系,之后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59年)、硕士学位(1964年)。

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讲师(1979年至1984年)。

1984年至1985年,受聘为美国卡罗拉多州大学客座教授。

1985年至1986年,美国ColoradoStateUniversity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

1987年7月,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之后相继担任教授(1988年1月晋升)、博士生导师(1989年批准)。

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至1995年,日本KIT客座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

2003年,当选为IEEEFellow。

200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2012年4月,卢强与山东鲁电电气集团合作将自己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济南,这是中国首个节电领域的院士工作站。10月16日,芜湖大学科技园卢强院士工作站揭牌。

2022年12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成就

卢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卢强开拓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领域,推动了学科发展。将变分法及其他有关数学分支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动态学、计算机软件及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推广至多机系统,发展了多机系统分散最优控制理论,著有《输电系统最优控制》(科学出版社),按此理论研制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装置自1987年开始投入我国各大电网使用,对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将微分几理论与电力系统动态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集成,创立了电力系统非线性分散最优控制的微分几何方法体系,发表专著《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科学出版社)近年来,又进一步研究解决了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问题。2001年4月美国克鲁渥(Kluwer)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他著的《非线性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动态》(英文)一书。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电力系统非线性和非线性鲁棒控制问题的学术专著。与此同时他主持的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和调速器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励磁控制器的研制中有所突破。

卢强创建了电力系统混成控制理论,并用于东北互联系统、上海电力系统和深圳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稳定控制”和“电力系统智能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输配电系统混成控制系统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示范工程

三峡发电机组非线性励磁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非线性鲁棒调速控制装置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

青海西宁100kW光热复合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10MW给管线钢储气的CAES系统

青海省重点研究与成果转化项目

江苏金坛50MW盐穴储气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学术论著

1982年,卢强与仲鸿、韩英铎合作的《输电系统最优控制》出版,并获得了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2001年,美国克鲁沃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专著《非线性控制理论与电力系统动态学》(《NonlinearControlSystemsandPowerSystemDynamics》)。截至2013年3月,卢强一共出版《输电系统最优控制》、《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等中文专著8部;发表主要论文60篇,在IEEE、IFAC等学刊上发表有关论文6篇,奠定了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最优励磁控制器已用于多家大电厂,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3.03

《智能电力民智能电网》

卢强,何光宇,陈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3

《智能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

卢强,何光宇,陈颖,雪敏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3

《智能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导论第1版》

卢强;何光宇;陈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01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8卷电力系统工程》

周孝信,卢强等主编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09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第2版》

卢强,梅生伟,孙元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9

《现代电力系统丛书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

卢强,梅生伟,孙元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03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

卢强,孙元章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10

《输电系统最优控制》

卢强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

电力大系统非线性控制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卢强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卢强特别注重对研究生及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他们提出“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和勤奋”自我修养和成长五原则并身体力行。卢强多年来一直每周举办一次讨论班,从不间断。讨论班形式多样,有鼓励学生汇报自己科研进展的,有外请专家学者来作学术报告然后进行讨论的,讨论班涉猎的范围也很广。此外,卢强每年还请知名学者来做研讨会或讲座,请企业界的一线工程专家与学生交流,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境交流访问,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国外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开阔眼界。

指导学生

卢强的执导的学生刘锋获得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孙元章1998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梅生伟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2005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教学成果奖励

1997年获国家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卢强荣誉表彰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3年

IEEEFellow

2006年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七届)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八届)副主席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九届)副主席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青海大学“双聘”院士

人物评价

卢强是国内外公认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最优鲁棒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清华大学评)

标签: 卢强

更多文章

  • 张友尚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友尚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友尚于1948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从教;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1961年硕士

  • 黄克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克智

    黄克智(1927年7月21日-2022年12月6日),男,生于江西南昌,福建福州人,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于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1952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在清华大学任讲师;1955年至195

  • 沈其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其韩

    沈其韩(1922年4月27日~2022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1946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担任实习员和技术员;1949年至1952年担任

  • 王文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采

    王文采(1926年6月5日-2022年11月16日)出生于济南,原籍山东掖县,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194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系任助教半年;1950年3月调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院士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领

  • 唐有祺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有祺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2022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1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 杨叔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叔子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2022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西九江,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1956年杨叔子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师、副教授、正教授;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

  • 解思深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思深

    解思深(1942年2月18日-2022年11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思深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

  • 张佑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佑启

    张佑启(1934年9月18日-2022年9月23日),出生于香港,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启于1958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196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

  • 张兴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兴钤

    张兴钤(1921年10月16日——2022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武邑,金属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委顾问。张兴钤于1942年从武汉大学矿冶系毕业,之后分配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工作;1949年获得美国凯斯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麻省

  • 徐叙瑢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叙瑢

    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2022年7月12日),男,生于山东临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