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沈其韩

沈其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1/3 22:15:52

沈其韩(1922年4月27日~2022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1946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担任实习员和技术员;1949年至1952年担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1953年至1956年担任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工程师、地质组长、分队技术负责;1956年至1978年担任北京地质部和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矿产研究所高工、副主任工程师,青海研究队队长,铁铜队副队长,第一铁矿队副队长等;1978年至1983年担任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所行政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员;1983年3至1986年担任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导师;1986年担任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2年11月27日,沈其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

基本资料

名:沈其韩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淮阴县

出生日期:1922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中国变质地质图1:5000000》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人物生平

1922年4月27日,沈其韩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现淮安市),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中学时,沈其韩对地理学产生了兴趣,希望有机会考察祖国锦绣河山。但彼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中学毕业那年家乡江苏已全省沦陷,各类学校停办,求学无门。1941年,他在堂兄资助下与人结伴,从上海转赴浙西,冲破日军封锁线,历尽艰辛,抵达重庆,在当地参加短期进修班后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次年,20岁的他考入重庆大学地质系。

1946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

1946年4月—1949年4月,担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术员。

1949年4月—1952年12月,担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

1953年1月—1956年10月,担任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工程师、地质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在山西垣曲华北地质局214队任工程师、地质科副科长。

1956年10月—1978年9月,担任北京地质部和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矿产研究所高工、副主任工程师,青海研究队队长,铁铜队副队长,第一铁矿队副队长等。

1978年9月—1983年3月,担任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所行政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员。

1983年3月—1986年5月,担任地矿部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所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年5月,担任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2年11月27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

主要成就

沈其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其韩于20世纪50年代从事铁、铜详勘;参与中国前寒武系首次总结和1:300万前寒武纪地质图编制。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早前寒武纪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岩区方法研究。20世纪70年代在青海、陕西进行铁铜矿产调查。20世纪80年代在华北地台对深变质岩和重大地质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参与主编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及其总结。20世纪90年代对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和地层(构造)年代格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小组多次发现最古老陆块。

沈其韩的重要学术观点与贡献:1.认为变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各种地质作用综合控制的结果,但深部热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动起到了主导作用。2.变质反应不是简单地固相矿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以及熔体的参与反应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3.认为前寒武纪至少在新太古代已存在板块,新太古地体是由不同微板块拼贴而成,但与显生宙以后的板块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4.太古宙下地壳主要由20-25%的基性麻粒岩和75-80%的深成紫苏花岗质岩石组成,总化学成分相当于中性成分。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沈其韩先后正式发表专著15种(包括图一种)论文12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3.09

《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

沈其韩,程裕淇等著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1982.12

《山东太古代雁翎变质火山沉积岩》

程裕淇,沈其韩,泽九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04

《中国变质地质图编制与研究论文集第1辑》

董申保,沈其韩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03

《中国变质地质图编制与研究论文集第2辑》

董申保,沈其韩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07

《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

沈其韩,徐惠芬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08

《中国地层典太古宇》

沈其韩等编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03

《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论文集》

沈其韩,程裕淇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03

《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伍家善,耿元生,沈其韩,等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06

《山东沂水杂岩的组成与地质演化》

沈其韩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08

《沈其韩文集》

沈其韩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6.04

《中国变质地质图1:5000000》

沈其韩,耿元生,刘福来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沈其韩先后获得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同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年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3年

内蒙古中南部太古宙变质岩

国家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沈其韩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沈其韩尤其注重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前一阶段到后一阶段,不断推前进的。科技工作者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回忆一生的科研事业,他认为,年轻的时候什么工作都要做一点,现在年轻科技工作者学历很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钻研得很深,但是也应该具有战略性的长远的思维,应该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沈其韩荣誉表彰

1991年,沈其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9年—1988年

中国地质学会32、33届理事

1986年5月—2006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6年

《岩石矿物学杂志》主编

2000年—2005年

中国地质学会37届常务理事

2002年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科技委员会主任

2004年

《中国科学》编辑委员会地质科学顾问

2004年—2006年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4年—2007年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年9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委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主任

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地球学报》主编

《前寒武纪》副主编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岩石学报》《中国区域地质》等编委

人物评价

沈其韩在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和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以及铁铜矿产研究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评)

沈其韩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对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地质学和矿产勘查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问、学识、学养广为业界所赞誉。他虽已过鲐背之年有六,仍勤于工作,笔耕不缀,不断有诸多重要成果问世,其成就令人敬仰,其精神令人敬佩。(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评)

标签: 沈其韩

更多文章

  • 王文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采

    王文采(1926年6月5日-2022年11月16日)出生于济南,原籍山东掖县,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194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系任助教半年;1950年3月调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院士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领

  • 唐有祺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有祺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2022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1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 杨叔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叔子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2022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西九江,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1956年杨叔子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师、副教授、正教授;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

  • 解思深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思深

    解思深(1942年2月18日-2022年11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思深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

  • 张佑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佑启

    张佑启(1934年9月18日-2022年9月23日),出生于香港,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启于1958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196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

  • 张兴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兴钤

    张兴钤(1921年10月16日——2022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武邑,金属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委顾问。张兴钤于1942年从武汉大学矿冶系毕业,之后分配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工作;1949年获得美国凯斯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麻省

  • 徐叙瑢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叙瑢

    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2022年7月12日),男,生于山东临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物

  • 范海福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海福

    范海福(1933年8月15日-2022年7月8日),男,广东省广州市人,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

  • 於崇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於崇文

    於崇文(1924年2月15日-2022年6月12日),男,浙江宁波人,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於崇文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於崇

  • 庄巧生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庄巧生

    庄巧生(1916年8月5日-2022年5月8日),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农艺系获学士学位,1945-1946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学习小麦品质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