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承康

吴承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1/7 4:11:20

吴承康(1929年11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出生于上海,籍河北滦县,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承康1957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学博士学位;1957年—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副研究员;1960年—197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0年—1974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207所副研究员;1974年—1978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701所副研究员;197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84年2月—198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2年12月25日逝世。吴承康长期从事烧蚀、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以及燃烧科学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名:吴承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滦县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5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上海

人物生平

1929年11月14日,吴承康出生于上海。

1947年—1948年,就读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49年—1951年,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1年—1952年,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2年—1954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得机械工程师学位。

1954年—1957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195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龙内燃机实验室研究工程师。

1957年—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副研究员。

1960年—1970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0年—1974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207所副研究员。

1974年—1978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701所副研究员。

197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84年2月—198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2年12月25日21时5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吴承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承康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内,结合航天、能源等任务开展了研究;在中国弹道导弹弹头防热系统研制中,率先全面发展了烧蚀实验装备与方法,对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可靠性、人造卫星回收方案、再入通讯可行途径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燃烧学方面,对汽油机爆燃机理、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正确测定方法等基础问题有贡献;还领导开展了新型燃煤预燃室燃烧气脉冲除灰技术的研究,用于多处电站,解决了某些关键的稳燃和积灰问题;在等离子体技术方面,带头开展电弧等离子发生器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学术论著

吴承康编著的论著有《推进剂组分对电弧加热推力器性能的影响》《小功率氨电弧推力器性能研究》《推力器射流动压分布检测与分析》《层流氩等离子体射流温度的测量》《低功率电弧加热推力器喷管温度与性能》《减压热等离子体特性研究》《千瓦级电弧加热推力器羽流动压测量》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86年6月

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

北京

1986年

第21届国际燃烧会议

1988年

第1届中日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1988年

中日流动显示会议

1990年

第2届日中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1997年

第13届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北京

2001年

第15届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

2000年

第5届亚太等离子体科技会议

2005年

中韩等离子体学术研讨会

2006年

第8届亚太等离子体会议

2008年

第1届高超声速科技会议

2008年

第2届非平衡流动国际研讨会

2008年10月

第9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

黄山

2011年11月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分会学术年会

杭州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1989年11月2日

气膜防焦燃烧器

CN2048161U

1991年9月25日

偏置射流火焰稳定装置

CN1014088B

1991年11月20日

水煤浆直流型低压雾化喷嘴

CN2088899U

1995年3月1日

壁面吸附射流稳燃方法及预燃室

CN1099469A

2000年11月29日

壁面吸附射流稳燃方法及预燃室

CN1059027C

2002年2月13日

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燃烧气脉冲除灰装置

CN2476733Y

2003年6月4日

层流等离子体喷涂装置及方法

CN1421278A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0年

国防科委成果奖二等奖

1983年

煤粉锅炉无油和少油点火技术

中国科学院成果奖一等奖

1983年

蒸汽热网管道保温技术

中国科学院成果奖二等奖

1986年

直流型煤粉预燃室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

水煤奖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

扁平射流火焰稳定方法及其装置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8年

燃烧气脉冲除灰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再入通讯可行途径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再入通讯可行途径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吴承康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据2022年9月梁何利基金官网显示,吴承康已指导研究生(包括未恢复学位制以前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毕业生、博士学位毕业生)和合作博士后研究人员共30人。

吴承康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88年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

国防科工委

1989年

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务院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1年

杰出贡献奖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1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5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二届学位委员会主任

1985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7月—1990年8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务理事、秘书长

1988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三届学位委员会主任

1988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0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0年8月—1994年8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1992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2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1997年

第十三届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主席

1998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06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08年10月

第9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主席

2010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4年11月—2019年10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9年10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力学学报(中文版)》主编

《力学学报(英文版)》主编

《等离子体化学与等离子体工艺(PlasmaChemistryandPlasmaProcessing)》编委

中国科学院能源委员会副主任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力学进展》常务编委

第23届国际燃烧会议审稿委员会委员

第24届国际燃烧会议审稿委员会委员

第25届国际燃烧会议审稿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吴承康的父亲是吴兴业,母亲是韫珠。

婚姻家庭

吴承康的妻子是黄兰洁。

兴趣爱好

吴承康年少时,在学习文化课之余,他利用空闲时间刻苦练琴,并被国力音乐院录取。从此便开始了他科学与艺术并驾齐驱的人生之路。耄耋之年的吴承康不仅没有丢下琴技,还加入了业余交响乐团,并担任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人物评价

“吴承康是中国弹头烧蚀防热研究、等离子体科学和燃烧科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为发展中国航天、能源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评)

“吴承康学识渊博,为人正派,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吴承康对待事业勤勤恳恳,身体力行,为人谦虚,作风正派,学识渊博,工作讲求实效。在燃烧科学、等离子体科学以及国防科研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卓越成果,在中国成功地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力学学会评)

标签: 吴承康

更多文章

  • 蒋华良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华良

    蒋华良(1965年1月10日-2022年12月23日),男,出生于江苏常州,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87年蒋华良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

  • 卢强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卢强

    卢强(1936年5月19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安徽无为,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卢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张友尚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友尚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友尚于1948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从教;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1961年硕士

  • 黄克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克智

    黄克智(1927年7月21日-2022年12月6日),男,生于江西南昌,福建福州人,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于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1952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在清华大学任讲师;1955年至195

  • 沈其韩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沈其韩

    沈其韩(1922年4月27日~2022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1946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担任实习员和技术员;1949年至1952年担任

  • 王文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采

    王文采(1926年6月5日-2022年11月16日)出生于济南,原籍山东掖县,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194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系任助教半年;1950年3月调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院士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领

  • 唐有祺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有祺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2022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1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 杨叔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叔子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2022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西九江,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1956年杨叔子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师、副教授、正教授;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

  • 解思深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思深

    解思深(1942年2月18日-2022年11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思深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

  • 张佑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佑启

    张佑启(1934年9月18日-2022年9月23日),出生于香港,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启于1958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196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