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晖,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文晖于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文晖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态物质和功能材料的理论和计算设计、固体的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低维物理、量子材料及其新奇物性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段文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冷水江市
出生日期:1967年1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纳米材料热传导》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7年1月,段文晖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
1981年—199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2年—1994年,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担任副教授。
1996年—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2000年,晋升为教授。
2002年—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
2001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段文晖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段文晖从原子与电子层次出发开展材料性质预测和微观结构设计。发现对称性选择定则导致的量子输运性质,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直接构筑基本器件单元的方案,并预测了多种组成简单的二维拓扑材料。提出了半导体材料反常表面金属化的氢桥键机制,发现超晶格调制可诱导新铁电相并提高压电性能。揭示了磁掺杂拓扑材料中的量子相变机制,发现其薄膜中的负双折射现象。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清华大学网站显示,段文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引用超过15000次。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4月清华大学网站显示,段文晖先后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3项教育部科技奖励。
段文晖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段文晖在清华大学开设研究生《固体理论》和本科生《计算物理》等课程。
指导学生
2011年,段文晖指导的博士生黄兵的毕业论文《碳基材料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段文晖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段文晖在利用计算和理论方法发现二维电子学和先进功能材料中的新物理现象方面,以及新量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预测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美国物理学会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