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敞是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个怂包?

杨敞是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个怂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3/12/14 15:02:58

司马迁的女婿竟然是个怂包?关键时刻听媳妇话,竟成豪门旺族始祖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杨敞的曾祖父杨喜因为参与追杀项羽时候,抢到了一条腿,而被封为赤泉侯。这个赤泉侯本来是世袭的,结果传到了杨敞的爹杨胤的时候,因为获罪,把侯爵给取消了。杨敞都要含到嘴里的金钥匙就给吐出来了。

好在杨敞也是好读书之人,博通经史,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谨言慎行“,就好象现在说的"老实人”,今时今日的“老实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贬言词,不过在那个年代,还是挺吃香的。

这不,司马迁就因为相中了他,把女儿司马英嫁给了杨敞了嘛。

霍光也因为相中了杨敞。在昭帝登基、霍光掌权以后,便将杨敞升为了军司马,后来又升为长史,再之后就是上文所说的升为了搜粟都尉,负责管理征集军粮,也算是个肥差了。所以才会被上官等人抓住“把柄”,参了霍光一本。

3、“怂包”表现一

上官桀等人总是告霍光的状,昭帝非是不听呢。

没办法,只能铤而走戏,走上了谋反这条不归路。不料这个阴谋却被杨敞手下的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燕仓自然要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先告诉自己的顶头上司杨敞。

却不成想,杨敞听到以后,不但没向对他有伯乐之恩的霍光汇报,反而装病在家闷着不吱声了,生怕出了差错连累到自己,当真怂包至极。

燕仓只好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再向上奏报霍光。平反成功以后,燕仓和杜延年都封侯封地的,而杨敞因为寸功未立,啥也没得到。

要不是霍光太了解他的老实人的性格,肯定让他土豆搬家——滚球了。

可以说是”成也老实人,败也老实人“了。

“老实人”杨敞不但没因为“抱病”获罪,反而官运亨通,没过几年,便升为御史大夫,后来还做了丞相,位列三公。

在杨敞当上丞相的第二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了。霍光和群臣一商议,便选定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做了继承人。却不曾想,刘贺在服丧期间依旧豪饮歌舞、寻欢作乐、不守礼法。霍光为守的权臣便想废了刘贺,不过总要问一下当时位列三公之一的丞相杨敞的意见。

大司马田延年便作代表去找杨敞,把几人的商议结果告诉杨敞,约杨敞共同组团。

杨敞的“谨言慎行”劲儿又发作了。听田延年说完,顿时惊恐万分,汗流浃背,跟现在的一些人一样,只会说”嗯“说不出第二个字了。

田延年跟杨敞说了半天,看他就会说“嗯”,尿意都涌上来了,便去厕所解决去了。

这时候,杨敞的媳妇在后面都听到了他们说的话,看他老公这犹犹豫豫的劲儿也是恨铁不成钢,便闪身出来,对丈夫杨敞说:“国家大事,怎么能犹豫不决。既然大将军他们都有决定了,你也得速战速决啊,要不然我们一家都得大祸临头。”

杨敞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是也是个听老婆话的老实人。

等田延年回来,便跟他说,他愿意按照大将军霍光的吩咐,参团废帝。霍大将军听田延年回报完,自然大为满意,当即安排杨敞引领众臣上表,向皇太后力陈刘贺配不上皇位的原因。

太后采纳了众臣的意见,立即下诏废掉了刘贺。之后,另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一代名君汉宣帝。

杨敞因拥立有功,也是深得宣帝信任,获封安平侯。不过可惜的是,一个多月后,杨敞便去世了,

杨敞的儿子杨忠得以继承爵位,因为杨敞安定宗庙有功,加封了三千五百户。

注1:杨敞此时的妻子应该不是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汉书.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中有说:“恽母,司马迁女也……初恽受父财五百万,及身封侯,皆以分宗族。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予恽,恽尽复分后母昆弟。再受訾千余万,皆以分施,其轻财好义如此。”

恽就是杨敞的儿子杨恽,杨恽说了自己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但是也说了后来有个后母,因为妻子劝杨敞这件事发生在杨敞去世前不久,所以此时,杨敞的妻子是司马英的可能性较低。

注2:如果是司马英的话,应该也会说出同样的话。

在司马迁因李陵投降匈奴而替李陵说话获罪下狱的时候,司马英觉得大祸监头,便劝说母亲和两个哥哥逃离,以防不测。后来她的两个哥哥逃走后改名换姓,将司马二字拆开,司改为同,马改为冯。

司马英还按照父亲的嘱托,将《史书》手稿和相关资料藏在了杨敞的老家华阴,以防手稿付诸东流。

太史公司马迁受了宫刑以后,依旧完成了剩余的《史记》编撰工作,并将全本的《史记》都保存在了女婿杨敞华阴的老家里。

主要是由于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记载了一些汉武帝不好的事实,担心被武帝烧毁,只好“ 藏之名山”,便一直没有流传于世。

后来,司马英在家时,教导儿子也会将《史记》拿出来给儿子们读。尤其是小儿子杨恽,对《史记》爱不释手,读到动情处,还会热泪盈眶。

霍光死了以后,杨恽因举报霍氏子孙谋反有功,被封了平通侯。

再加上杨恽认为当时的皇帝汉宣帝也是有道的明君,便决定将自己外公司马迁的这部史学巨著献给宣帝,让其重见天日。

宣帝果然如杨恽所想,《史记》从此名震华夏,成为“二十四史之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弘农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可能也是最耀眼的一个。

在此后的千年间,弘农杨氏产生的闻名子孙不绝于耳。

如东汉年间的四世三公,以”关西孔子“太尉杨震始,以东汉末年名臣杨彪终;

如西晋初年的权臣,”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

更有开创大隋王朝的隋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

还有北宋名将杨家将、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等等等等。

弘农杨氏传承超过千年,名家辈出,可为氏族之典范。

而这个豪门望族的第一世始祖便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1、杨敞这个“老实人”在历史记载中“怂包”的所作所为,确实不是水一白所喜欢的。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谨言慎行”的性格,铸就了弘农杨氏传承千年的辉煌。

2、杨敞这种处事犹豫不决的性格,也正需要一位敢于决断的妻子作为其贤内助。正巧,他的两任妻子都是果断之人,确实为杨敞之幸。

标签: 杨敞汉朝

更多文章

  • 西汉大臣韦贤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韦贤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

  • 宋朝靖康之耻韦贤妃与公主最后的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贤妃与公主最后的命运如何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也是汉族人民的一次深重的灾难,和明末的“甲申国难”齐名。那么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变首先要从金国的崛起说起,金国和宋朝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击辽国。在打败了辽国之后,金国又以张觉叛逃事件为由,撕毁了盟约,开始对宋朝进攻。金国攻打宋朝,共有两次,都是以

  • 韦贤妃是谁?北宋的妃子,却成了南宋的皇后和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韦贤妃,宋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韦贤妃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话说“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人俘虏北上,受尽凌辱。当时一同被金国的女真人俘虏的,还有北宋的许多皇室宗亲,后宫女子和前朝大臣。当时在宋徽宗的后妃里,就有这么一个位“韦贤妃”,同样也随着金国的大军

  • 从买官入仕到名留青史,黄霸为官期间有哪些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黄霸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黄霸的人生经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廉洁爱民的清官,值得我们敬仰的有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因为他们为官清正廉洁,喜欢主持公道,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君主心目中的社稷之臣。在汉代也出现了一大批清官,《汉书》把这类官员称为

  • 黄霸:靠买来的官入仕,却成了名留青史的一代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霸,西汉

    你真的了解黄霸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捐资入仕,步入官场黄霸出生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今天河南太康县人,黄霸的家族在太康县是名门望族,武帝时期由于这类家族不便于控制,常常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根本不受地方官员的掌控,武帝只好把他们迁移至京城附近,黄霸族人也在迁移的名单里。

  • 黄霸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为何会被很多史学家称颂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黄霸

    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是整个“传送带”中的关键环节。古代的“芝麻官”,被升迁或革职都是常事,在官场能走多远,关键还看自己的德行。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奏疏说:“治理天下的人要把百姓看作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于选好刺史、

  • 西汉匡衡凿壁借光是真的吗?匡衡官居何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匡衡,凿壁借光,西汉

    说起匡衡大家都会知道他凿壁借光的故事,因为它曾出现在小学的教材里面,以好学的榜样鼓励孩子学习。那么历史上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还有历史上匡衡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匡衡,字稚圭,是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衡以凿壁借光的故事传世,人们大多认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两千年来对匡衡好学的赞赏从来

  • 揭秘西汉匡衡如何从寒门子弟变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匡衡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逃避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曾经和萧望之、梁贺等人一起辩论,因此被推举为官。匡衡画像匡衡刚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笔官员,但是

  • 西汉一代名相匡衡竟是靠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匡衡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曾经和萧望之、梁贺等人一起辩论,因此被推举为官。匡衡刚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笔官员,但是也干得非

  •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成为一代大儒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匡衡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逃避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曾经和萧望之、梁贺等人一起辩论,因此被推举为官。匡衡刚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笔官员,但是也干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