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以法家治国,凡事力求精准,那么商鞅是如何斗奸商的呢?

秦朝以法家治国,凡事力求精准,那么商鞅是如何斗奸商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70 更新时间:2023/12/13 23:44:49

商鞅斗奸商的方法很简单:一是统一度量衡;二是设置市场监管理商人。商鞅以法治国,凡事都认真依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自然就没有了奸商。统一度量衡的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商业贸易的基础,市场监的人每天都会去查商人的计量工具,如果计量不准确,商人会受到重罚。客人如果怀疑商人卖的东西计量不准确,可以请市场监用标准仪器测量,如果商人确实缺斤少两,那么商人会受到重罚。

秦国的官吏不贪且勤快,所有的商业纠纷当天就依法解决,跟本没有回转的地。商人想贿赂秦国官吏而发横财的机会根本没有,秦吏会把你的钱收了,但是交归国库,办事还是依法办事。商人如果想投机取巧,只要违法了,就会有很多人举报你,很快就被法办了。在一个整体唯法是从的社会,所有人都守法,所有人都有举报的义务,事情处理起来又快又狠,根本没有奸商生存的土壤!

自古以来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不奸没钱转没利润可图。

在古代商人是很没有地位的。

在秦朝国家推崇的是“重农抑商”,以农业为主,商业副所以商人的地位是很低贱的。即使是富可敌国,富得流油在生活方面也不能穿丝绸衣物的,更不能私自购买房产、土地。在政治方面不仅商人本身不能入朝为官,连其子女也是不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以说贯通了整个封建社会。

在古人的眼里,商人其实都为奸商。他们低买低卖,投机倒把,一些很正的商业手段当时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劳而获,偷封建主义“大米”行为。

在治理奸商的方面,商鞅做的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来来着,他拉动了整个社会来抵制商人,抑制商业。不允许商人穿上等人才能穿的丝绸,就是社会,向广大民众宣布,你商人再有钱也做不了上等人,再有钱也不能在世人年前衣衫光丽,你商人就是低贱的。

不允许商人入朝为官,不允许你接触统治阶级。让你商人明白贵族的圈子你是进不来的,绝对不允许你作为统治阶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年前。

最重要的就是法律面前商人也是弱势群体,同罪不同治的现象很多,商人以及子女被发配边疆,流放的可能性都比一般人大。

商鞅对商人所有的打击,就是其形象,你经商可以有钱可以,我不让你穿好的,住好的,不让你做官,不让你成为世人崇拜热衷的对象。防止世人崇商毁农,走前朝的老路子。

但是同样是在秦朝商人吕不韦官职很高也是一个例外。吕不韦的出现以及成就在当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治国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治国无法则必乱。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2.明主治吏不治民。汉王朝第7位天子刘彻3.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的“法”体现的是国

  • 秦朝商鞅以法家思想将秦朝变得强大,而汉朝开国以道家,到汉武帝时使用儒家治国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普通人只看见了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强,却没有看见商鞅的那些举措的巨大副作用。我打一个比方,一个身高170公分,体弱多病的人,你为了让他跑完马拉松,给他打了强心针,这个人立即亢奋起来,一鼓作气跑完了马拉松。跑完之后,这个人也累得口吐白沫了。商鞅变法,依靠的是刺激人民的贪欲,依靠剥夺所有人的活力,尊严,思想

  • 自秦至清,各朝代君主的主要治国理念是什么?或者侧重那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自秦至清各朝代君王的主要治国理念:1、秦朝。这一时期的治国理念我认为是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因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刚刚才结束战国时代的纷争,国家的各个地区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所以需要想办法来维护统一,因此秦始皇就下令书同文、车同轨,同时秦朝也受到法法家思想的影响,也十分注重律法的完善,继续

  • “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朱元璋如何“以猛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要进行反腐,是因为他来自底层,从小受尽贪官污吏的欺压,最后被逼到了绝路,才参加了农民起义。因此,他很清楚纵容贪官污吏将会对明朝的统治产生很大的危害,于是他设置了一套很完善的监督机制,而且对待腐败分子的手段十分凶残。明太祖设置了都察院,给事中和锦衣卫这三个监督机构,力图将贪污腐败彻底

  • 古人小时后聪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

  • 君臣父子怎样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这种观点落伍了。现在制度是最好的例证。《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句话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

  • 以礼治国成功的例子!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为政以仁存心以礼治国因为做司空的政绩卓著,孔子又被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司寇负责掌管一个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大司寇这个官职掌握生杀大权,等於将现在公、检、法、司四个部门的最高领导职位集于一身。所以这个时候的孔子实际上开始总理鲁国的政务。孔子主政时,非常谦卑,也非常民主,在处理案件时经常向众人徵

  • 有哪些皇帝既能打天下又能治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原创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既能率军征战沙场,又能治理天下,让天下保持安定和繁荣。那么“既能打天下,又能治理天下”,这样的皇帝到底有哪些呢?一、朱元璋首先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最符合这一评价的。在元朝末年,二十多岁的朱元璋参与到反抗元朝的起义中。自此之后,朱元璋带领着徐达、常遇春等优秀的

  • 在中国各朝各代中,最受百姓欢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一共0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的朝代建立。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封封建王朝的结束。期间经历了2132年的时间,共诞生了包括正统王朝、割据政权、过渡政权、临时政权、偏安政权、复辟政权、傀儡政权以及农民起义政权等在内的四百多位皇帝。那么,在中国

  • 位卑未敢忘国忧,这句话怎么理解?百姓关心国事有意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即使地位低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责任感。自古以来,“忧国”和“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国家的忧患和热爱。说到爱国,突然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