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观点落伍了。现在制度是最好的例证。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句话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或者可以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方时治国之道。
历史上有哪些励精图治的皇帝?
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宋史神宗纪赞》:“励精图治,将大有为。”
真要说励精图治的皇帝,网友说的都不对,真正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近女色,节衣缩食,殚精极虑,夜以继日,事必躬亲的还是崇祯皇帝!!!单论这位皇帝,而不以结果论事,并以词条意思理解,唯有崇祯真正当之无愧第一。
一、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继续推行汉高祖无为而治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汉文帝励精图治,兴建水利,减轻刑罚,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
二、汉宣帝。可以说西汉的第一次巨大的危机是“白登之围”,而第二次则是由汉武帝穷兵黩武所造成的。汉宣帝即位可谓是当了为“缝补匠”,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汉宣帝在位时,收西域,平民愤,整个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三、隋文帝。隋文帝杨坚是深受国外认同的皇帝,他们甚至认为隋文帝是“千古一帝”,要知道就算在后来的唐太宗,国家繁荣也不及隋文帝的“开皇时期”。
四、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杀兄逼父退位,但他为帝后,广纳群谏,劝课农桑,使得国泰民安,而且唐太宗开疆扩土,驱突厥,设安西四镇,将唐帝国的威名扬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