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为大唐做出哪些贡献?

武则天为大唐做出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2/17 8:29:13

打击了保守的阀贵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武则天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

武则天作为一代明君女皇,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

但是我认为武则天做得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两点:一是大胆用寒门士子学子,打破了门阀贵族对权利的垄断性掌控,使他们有进阶的机会和空间;二是顺利掌权又顺利交权给太子,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两点重大贡献中,最大的还是第一点。唐太宗英明,但他那个时期门阀贵族对权利的掌控程度依然很高,寒门士子机会不多不大。但到了武则天时期,这一状况大为改观,成为此后历朝历代的重要人才取用之道。

从这点上说,武则天开了历史先河,她的社会意义巨大,影响深远,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稳定成熟的标志性阶段和标志性政策事件。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表述的是一个用人的原则问题,这是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

曾子(网络图片)

“用师者王”是说以他人为师,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王”者。“用友者霸”是说与他人交友,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人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样才能称霸。“用徒者亡”是说同小人为伍的人,这些人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有意讨好,喜好奉承的人,“用徒”(小人)处事,其结果是必然失败,走向灭亡的。中国当代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南怀瑾先生曾说:“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翻开历史书籍,我们看到,历史上周武王用姜太公,称之为尚父,代表着尊重,是对有才能尊长一辈人的称呼;周文王用吕望称师,治理天下为王,这就是“用师者王”。历史上“用友者霸”齐桓公管仲,汉高祖用陈平张良刘备诸葛亮等等,威震天下。“用徒者亡”就是那些惟命是从,不辨是非,很听话,很乖,“用徒”(小人)只能败下阵来,走向灭亡。

招贤纳士(网络图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但必然走向灭亡;“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但能称霸;“用师”能让自己受到压抑,但能成为王着。结合现实理解“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句话,对我们现在经济各领域激烈的竞争有着强烈的警示。

如果企业领导者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从而就能“王天下”大获成功。马云,王健林等著名企业家之所以能“王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奉行了“用师者王”定律。

如果企业领导者对其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那么,他就能在今天的竞争中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称王称霸。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很典型“用友者霸”的例子。

如果企业领导者不顾他人劝阻,只顾“用徒”(小人),信任使用那些惯用阿谀奉承拍马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小人,只能使自己走向必然的失败与消亡”。

用人之道(网络图片)

总之,我们要坚持用人之道,即坚持“用师者王”,用师道与德才兼备的人相处;坚持“用友者霸”,用友道对待有贤能的人;牢记“用徒者亡”这一定律,坚持“用师”“用友”。

用师、用友还是用徒,甚至用“奴”,取决于创业者个人的格局,也决定着其事业的格局。

一用师者王,师就是师父、老师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水平高于自己,可以指导自己的人”,如果倚重这样的人,你就可以成就一番王业。这里的“王业”极言事业之宏大、之覆盖性广,不必拘泥于“王”字,可以理解为“雄踞天下的伟业”。刘备用诸葛亮,就相当于用了一位老师。诸葛亮的智谋韬略远高于刘备,指引着刘备“三分天下而据其一”,建立了蜀汉政权。“用师”说易行难,这对创业者的胸怀是个极大的考验,事实上现实中的大多数老总都不愿意重用一个比自己高明的人怕他太拽不好控制、怕他太牛抢了风头、怕他薪资高不好养活、怕他脾气大不好伺候。这几个“怕”,就是格局不够的体现。

二用友者霸,友就是朋友,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能够全力以赴帮助你的人”,用了这样的人,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里的“霸业”可以理解为“在某个领域独树一帜的事业”。从表面上来看,古往今来和朋友一起打天下的人不胜枚举,但实际上是“用友”者多,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自始至终“以友待之”。大多数情况是可以有苦同当不能有福同享,事业略有小成,就开始各自算计、患得患失;有些领导甚至忘记了当初打拼时与朋友的肝胆相照,开始妄自尊大,对下属朋友的言语冒犯难以容忍,这就是胸怀不够的体现。当今社会,与朋友一起创业的情况很多,皆当以此为戒。

三用徒者亡。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师”、“友”、“徒”,都是取其本意。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都把这里的“徒”理解为小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古人写排比句最讲究对称,师、友、徒,三者同属一个层面,互相对称,整个排比句论述的核心并不涉及道德层面。“徒”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徒弟,指那些“水平低于自己,干事离不开自己指导的人”。用样的人,不说是事业“亡”,至少是干着累,且难有大成。但现实恰恰是,最大多数的老总倚重的都是这种“徒弟”,因为他们对你唯命是从、俯首帖耳、诚惶诚恐、阿谀逢迎,使你心情舒畅,更加有“朕即天下”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成就高于常人的事业,就要具备高于常人的胸襟和格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多少境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期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仅仅觉得能有一份工作,混个饭吃,不必很操心,也不用担多大的风险,不必付出很多的辛苦,可能碌碌一生,但只要平平稳稳,快快乐乐,也就行啦。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就此说几句吧。孩子小时候,我时常

  • 朱元璋在执政期间手段非常的残暴,为何还可稳坐皇帝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残暴,是对他的大臣,而对于百姓,他是一位圣君。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童年时间,家里饿死一堆人,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造反。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不相信任何大臣。刚刚登基的时候,开始对大臣进行封赏。然而,天下稳固了,开始了“兔死狗烹”的模式。朱元璋在位之时,杀掉了几乎所有能威胁他的人,“洪武四大

  • 因李世民用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才有“贞观之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关中王,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和一大批文臣武将共同努力,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魏征是其中敢于直谏的代表,人们对唐太宗和魏征最深的印象是一个明君能虚心纳谏,一个性格耿直敢于直谏。唐太宗用的贞观年号出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是以

  • 一意孤行而成功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马云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此时,离

  • 为什么古代有像商鞅、张居正那样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君王贤德,治国又太垃圾。能驾驭人才,自己却不能治国,只好选德才兼备的能让辅佐。如果君王和商鞅,张居正那样的才能。商鞅,和张居正该抄家灭门不知多少回了。君王治世能人,希望得天下辅佐的相对于他是庸才,又不是庸才。只有君王是庸才,但不甘心庸政,所以启用一些信得过的良才辅佐,为他办事。一个是关键时机、一

  • 永乐、洪熙、宣德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想谈明朝,谈到明朝心里很沉重。更别说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什么名臣名相,这是一个名偷,名盗都没有的万马齐喑的朝代,就见朱家那班暴君昏君上蹿下跳,最后把国家社稷玩完的身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丞相一职的国家,君主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他解决的是国家政权来源的合法性问题,至于如何治理国家,这

  • 古往今来,有哪些杰出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心目中的儒将非开国元帅叶剑英莫属。叶剑英元帅广东省梅县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首任黄埔军校教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二代资深的创始人之一。叶剑英元帅没有像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那样指挥大兵团作战,他所做的事情有时比战场上更为惊险,本人举一两例如下:最为惊险的是在中央红

  • 在我国历史上的16国时期,哪个君主最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十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朝代更迭,说明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残暴,那个时期,所谓的道德规范如一张废纸,没有什么仁政可言,有的只是利益!没有最残暴,只有更残暴!十六国时期是华夷融合时期,五胡乱华暴君昏君迭出,其中以后赵的石虎,前秦的苻生最为著名,石虎将叔父石勒的儿孙尽皆屠戮,连后宫的妃嫔也不曾放过,全部赐死

  • 权倾天下的明朝大太监刘瑾,如何一夜之间被皇帝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谈到凌迟,就不得不想到明朝刘瑾的案例,那么刘瑾是为何被凌迟处死的呢?先来介绍一下刘公公刘瑾,刘瑾是明孝宗和明武宗皇帝时期的宦官,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因此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明武宗朱厚照,就开启了他的上位史。正德元年(1505),他执掌钟鼓司,与马

  • 清朝木兰围场皇帝巡游打猎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木兰秋围是清代的定制。木兰位于现在河北承德,每年秋季清代皇帝率领宗亲王公大臣前往木兰进行围猎活动。围猎是为了多重目的,并非简单的检阅八旗将士。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巡边,安边。木兰再往北部就是蒙古居住地区。蒙古族与满清皇族不仅结成姻亲,而且双方军事联盟。然而,蒙古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也是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