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公元264年一公元280年)十七年,本来是有一翻作为的,可是他当皇帝一年以后开始沉湎于酒色,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孙皓另一个爱好是喜欢杀人娱乐。剥面皮,凿眼,剁脚,锯头,凡是让他盯上的大臣,很虽便的安个罪名大刑伺候,残暴无比。孙皓如此残暴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吴国大帝孙权英明神武,十几岁时便继父兄之基业,北霸江东。曹操都耐何不了他,反而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是古代长寿的开国帝王之一,活了七十多岁,主政五十余年。他老年时期犯了被迫害幻想症,成天疑神疑鬼,昔日亲如手足的大臣不再信任,对几个儿子也是模挑鼻子,竖挑眼。
太子孙和的地位出现挑战,出现两宫争的局面。后来宗室孙浚把孙和的舅舅诸葛恪给杀了,孙和发配到地方还被赐死。孙皓是孙和的嫡长子,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生长在这样血雨腥风的环境中,孙和的内心是扭曲的,充满对权力的渴望,内心中也充满复仇的火焰。继孙权之后,孙爽,孙休两朝都比较短。
孙休死后,皇子尚幼。此时,国际环境非常严俊。西蜀已被曹魏收购,曹魏也面临被司马氏资产重组问题。吴国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老臣经过一翻商议,认为必须选一个年纪较大的,思想比较成熟的皇帝才能掌控危局。于是,废太子孙和子乌程侯孙皓被扶上帝位,是年23岁。
孙皓继位之初,中规中矩,各位老臣加官晋爵,政通人和,抚恤百姓,开仓振济贫民,减省宫女。连宫中养的珍禽异兽都被放生。孙皓的政绩受到广泛的好评,誉为一时令主。在取得初步政绩后,孙皓燥动和不满的扭曲心态开始表现出来。他让两千石以下的文武大臣下基屋劳动,当然不是和百姓打成一片,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孙皓自己大兴土木营建楼堂馆所。
大臣们养尊处悠惯了,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他们私下里和计,有一百多人联明给孙皓上书,提出建议。孙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选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中书令贺邵得了中风,口不能言,无法自我申辩。孙皓说他谋反,当众拷问,直到被活活打死也没有说一句话。从此以后,孙皓对杀人产生浓厚的兴致,扒面,凿眼,剁脚,锯头。凡是不顺眼的人,被随意安排个罪名处死,十多年间有上千人被迫害致死。
孙皓的军事能力也比较突出,收多交趾,打败晋军,名气比较大,晋军必较慌恐。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路几路大军伐吴。孙皓众叛亲离,不得以象刘禅一样,白马素车,棺材,带着家人,反绑双手,来到晋军大营投降。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难为他,封以归命候。
孙皓为人比较残暴,但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不卑不亢的说:臣子南方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说南方人喜欢赋诗,问孙皓能否吟一首。孙皓则即席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司马炎后悔让孙皓吟诗,六年以后,孙皓死于洛阳,享年42岁。
。
280年5月1日,西晋王兵临建业(江苏南京)城下,吴主孙皓按亡国之礼,自己绑了自己,抬着棺材请求投降,随即被押送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等人,对孙皓说:
“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司马炎的意思是说他早就为孙皓准备好了座位,等着他的到来,孙皓的回答也不含糊:
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孙皓虽然亡国被擒,但嘴上的功夫丝毫不让司马炎,有王者气概。历史真给司马炎开了一个大玩笑,30多年后,东晋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西晋灭亡,可谓一语成谶。(王图,灭东吴主将之一)
孙皓为何残暴不堪?一、年轻时磨练了孙皓的性格。
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天生残暴,都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磨练影响太大了,恰恰孙皓从小就历经了非常人的磨难。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孙权的第三子,东吴的第二任太子。250年,孙和被废太子位,253年,东吴大将诸葛恪被杀,诸葛恪是孙和正妻张妃的亲舅舅,是朝廷中的当权派。他的死也导致了孙和的死,有人称诸葛恪意图立孙和为帝。孙皓兄妹几人都在孙皓母亲何妃的抚养下长大,孙皓又是庶长子,历经了苦难。
年轻时的经历对孙皓影响特别大,对他性格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人间的冷暖和政治的残酷。(孙皓请降图)
二、继位后政治倾轧频繁,猜忌之心太重。
264年,作为庶长子的孙皓却被拥立为帝,张布、万、朱太后为拥立他的主要功臣。其实这些人拥立已经23岁的庶长子孙皓,各有企图,吴景帝孙休自己有儿子,就是要控制孙皓。同时此时蜀国已经被消灭,所谓的三国鼎立局面已经成了西晋和东吴两个政权,对孙皓来说是内忧外患。
孙皓在即位之初,处处受到掣肘,更有张布等人后悔立孙皓为帝,张布被诛杀。孙权死后吴废帝孙亮(又称吴少帝)、孙休(吴景帝)时期,权臣当道,帝王基本被架空,孙皓即位之初也是如此,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权利。
孙皓继位后,面对西晋王朝的压力,很多人自谋生路,投靠西晋,毕竟西晋强大;内部权臣也蠢蠢欲动,希望左右朝政;孙权其他后裔子孙也希望取代孙皓。孙皓自己掌握政权后,压力巨大,猜忌心非常严重,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开杀戒,清除异己,将可能的隐患消除。譬如,孙皓的异母兄弟孙谦因造反被迫自杀;孙俊因为是孙和的嫡长子也被毒杀;孙霸的子孙也被屠杀,因孙霸和孙和争夺太子位;朱太后也被杀。
至于朝臣被杀更是不在话下,不过像丁奉、陆抗这样的重臣,他却没有动,知道轻重缓急。
三、孙皓迷信,大兴土木和对外征讨。
东吴的整体势力不如西晋王朝,但孙皓自信心强大,频繁征讨西晋王朝,搞得西晋一头雾水,孙皓想统一全国,他迷信自己将来能统一天下。
公元276年,孙皓居然进行了“封禅”仪式,在宜兴的离墨山举行了南方唯一的一次封禅活动,刻印禅国山碑,流传至今。碑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宜兴离墨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
至于封禅的祥瑞更是数不胜数,并在封禅之前修建了太初宫和昭明宫,大兴土木,大有天下归一的感觉,此时距离东吴亡国只有四年时间。
在搜刮钱财的过程中,很多交不出钱财和赋税的官员都被处斩,劝谏这也被杀。
人生经历,东吴内部纷争,西晋的外部压力,使得孙皓的性格发生了严重扭曲,频繁发动战争解决外部压力,通过残酷手段镇压内部,以期取得短暂的稳定,他本来就没有长期打算,沉迷在酒色和迷信谶语之中,不能自拔了。
一旦东吴的名将(如丁奉、陆抗)凋零,东吴灭亡的日子也就很快了,孙皓也非常清楚,西晋王到达建业,他随即献城投降,这能够自保家族。(司马炎剧照)
孙皓虽然残暴,但文采还不错,一日,晋武帝司马炎聚会,让孙皓作一首“尔汝歌”,孙皓当即做成: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本来司马炎要调侃一下孙皓,没想到孙皓露了一手,他并不只有残暴,文采还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