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东吴皇帝孙皓为什么如此残暴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1/23 19:49:19

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公元264年一公元280年)十七年,本来是有一翻作为的,可是他当皇帝一年以后开始沉湎于酒色,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孙皓另一个爱好是喜欢杀人娱乐。剥面皮,凿眼,剁脚,锯头,凡是让他盯上的大臣,很虽便的安个罪名大刑伺候,残暴无比。孙皓如此残暴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吴国大帝孙权英明神武,十几岁时便继父兄之基业,北霸江东。曹操都耐何不了他,反而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是古代长寿的开国帝王之一,活了七十多岁,主政五十余年。他老年时期犯了被迫害幻想症,成天疑神疑鬼,昔日亲如手足的大臣不再信任,对几个儿子也是模挑鼻子,竖挑眼。

太子孙和的地位出现挑战,出现两宫争的局面。后来宗室孙浚把孙和的舅舅诸葛恪给杀了,孙和发配到地方还被赐死。孙皓是孙和的嫡长子,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生长在这样血雨腥风的环境中,孙和的内心是扭曲的,充满对权力的渴望,内心中也充满复仇的火焰。继孙权之后,孙爽,孙休两朝都比较短。

孙休死后,皇子尚幼。此时,国际环境非常严俊。西蜀已被曹魏收购,曹魏也面临被司马氏资产重组问题。吴国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老臣经过一翻商议,认为必须选一个年纪较大的,思想比较成熟的皇帝才能掌控危局。于是,废太子孙和子乌程侯孙皓被扶上帝位,是年23岁。

孙皓继位之初,中规中矩,各位老臣加官晋爵,政通人和,抚恤百姓,开仓振济贫民,减省宫女。连宫中养的珍禽异兽都被放生。孙皓的政绩受到广泛的好评,誉为一时令主。在取得初步政绩后,孙皓燥动和不满的扭曲心态开始表现出来。他让两千石以下的文武大臣下基屋劳动,当然不是和百姓打成一片,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孙皓自己大兴土木营建楼堂馆所。

大臣们养尊处悠惯了,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他们私下里和计,有一百多人联明给孙皓上书,提出建议。孙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选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中书令贺邵得了中风,口不能言,无法自我申辩。孙皓说他谋反,当众拷问,直到被活活打死也没有说一句话。从此以后,孙皓对杀人产生浓厚的兴致,扒面,凿眼,剁脚,锯头。凡是不顺眼的人,被随意安排个罪名处死,十多年间有上千人被迫害致死。

孙皓的军事能力也比较突出,收多交趾,打败晋军,名气比较大,晋军必较慌恐。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路几路大军伐吴。孙皓众叛亲离,不得以象刘禅一样,白马素车,棺材,带着家人,反绑双手,来到晋军大营投降。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难为他,封以归命候。

孙皓为人比较残暴,但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不卑不亢的说:臣子南方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说南方人喜欢赋诗,问孙皓能否吟一首。孙皓则即席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司马炎后悔让孙皓吟诗,六年以后,孙皓死于洛阳,享年42岁。

280年5月1日,西晋王兵临建业(江苏南京)城下,吴主孙皓按亡国之礼,自己绑了自己,抬着棺材请求投降,随即被押送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等人,对孙皓说:

“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司马炎的意思是说他早就为孙皓准备好了座位,等着他的到来,孙皓的回答也不含糊:

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孙皓虽然亡国被擒,但嘴上的功夫丝毫不让司马炎,有王者气概。历史真给司马炎开了一个大玩笑,30多年后,东晋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西晋灭亡,可谓一语成谶。(王图,灭东吴主将之一)

孙皓为何残暴不堪?一、年轻时磨练了孙皓的性格。

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天生残暴,都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磨练影响太大了,恰恰孙皓从小就历经了非常人的磨难。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孙权的第三子,东吴的第二任太子。250年,孙和被废太子位,253年,东吴大将诸葛恪被杀,诸葛恪是孙和正妻张妃的亲舅舅,是朝廷中的当权派。他的死也导致了孙和的死,有人称诸葛恪意图立孙和为帝。孙皓兄妹几人都在孙皓母亲何妃的抚养下长大,孙皓又是庶长子,历经了苦难。

年轻时的经历对孙皓影响特别大,对他性格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人间的冷暖和政治的残酷。(孙皓请降图)

二、继位后政治倾轧频繁,猜忌之心太重。

264年,作为庶长子的孙皓却被拥立为帝,张布、万、朱太后为拥立他的主要功臣。其实这些人拥立已经23岁的庶长子孙皓,各有企图,吴景帝孙休自己有儿子,就是要控制孙皓。同时此时蜀国已经被消灭,所谓的三国鼎立局面已经成了西晋和东吴两个政权,对孙皓来说是内忧外患。

孙皓在即位之初,处处受到掣肘,更有张布等人后悔立孙皓为帝,张布被诛杀。孙权死后吴废帝孙亮(又称吴少帝)、孙休(吴景帝)时期,权臣当道,帝王基本被架空,孙皓即位之初也是如此,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权利。

孙皓继位后,面对西晋王朝的压力,很多人自谋生路,投靠西晋,毕竟西晋强大;内部权臣也蠢蠢欲动,希望左右朝政;孙权其他后裔子孙也希望取代孙皓。孙皓自己掌握政权后,压力巨大,猜忌心非常严重,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开杀戒,清除异己,将可能的隐患消除。譬如,孙皓的异母兄弟孙谦因造反被迫自杀;孙俊因为是孙和的嫡长子也被毒杀;孙霸的子孙也被屠杀,因孙霸和孙和争夺太子位;朱太后也被杀。

至于朝臣被杀更是不在话下,不过像丁奉陆抗这样的重臣,他却没有动,知道轻重缓急。

三、孙皓迷信,大兴土木和对外征讨。

东吴的整体势力不如西晋王朝,但孙皓自信心强大,频繁征讨西晋王朝,搞得西晋一头雾水,孙皓想统一全国,他迷信自己将来能统一天下。

公元276年,孙皓居然进行了“封禅”仪式,在宜兴的离墨山举行了南方唯一的一次封禅活动,刻印禅国山碑,流传至今。碑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宜兴离墨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

至于封禅的祥瑞更是数不胜数,并在封禅之前修建了太初宫和昭明宫,大兴土木,大有天下归一的感觉,此时距离东吴亡国只有四年时间。

在搜刮钱财的过程中,很多交不出钱财和赋税的官员都被处斩,劝谏这也被杀。

人生经历,东吴内部纷争,西晋的外部压力,使得孙皓的性格发生了严重扭曲,频繁发动战争解决外部压力,通过残酷手段镇压内部,以期取得短暂的稳定,他本来就没有长期打算,沉迷在酒色和迷信谶语之中,不能自拔了。

一旦东吴的名将(如丁奉、陆抗)凋零,东吴灭亡的日子也就很快了,孙皓也非常清楚,西晋王到达建业,他随即献城投降,这能够自保家族。(司马炎剧照)

孙皓虽然残暴,但文采还不错,一日,晋武帝司马炎聚会,让孙皓作一首“尔汝歌”,孙皓当即做成: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本来司马炎要调侃一下孙皓,没想到孙皓露了一手,他并不只有残暴,文采还相当不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大唐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打击了保守的阀贵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武则天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武则天作为一代明君女皇,为大唐大周做了很多大事好事和贡献,她所治理的天下,太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但是我

  • 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多少境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期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仅仅觉得能有一份工作,混个饭吃,不必很操心,也不用担多大的风险,不必付出很多的辛苦,可能碌碌一生,但只要平平稳稳,快快乐乐,也就行啦。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就此说几句吧。孩子小时候,我时常

  • 朱元璋在执政期间手段非常的残暴,为何还可稳坐皇帝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残暴,是对他的大臣,而对于百姓,他是一位圣君。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童年时间,家里饿死一堆人,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造反。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不相信任何大臣。刚刚登基的时候,开始对大臣进行封赏。然而,天下稳固了,开始了“兔死狗烹”的模式。朱元璋在位之时,杀掉了几乎所有能威胁他的人,“洪武四大

  • 因李世民用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才有“贞观之治”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我是关中王,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和一大批文臣武将共同努力,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魏征是其中敢于直谏的代表,人们对唐太宗和魏征最深的印象是一个明君能虚心纳谏,一个性格耿直敢于直谏。唐太宗用的贞观年号出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是以

  • 一意孤行而成功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马云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此时,离

  • 为什么古代有像商鞅、张居正那样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君王贤德,治国又太垃圾。能驾驭人才,自己却不能治国,只好选德才兼备的能让辅佐。如果君王和商鞅,张居正那样的才能。商鞅,和张居正该抄家灭门不知多少回了。君王治世能人,希望得天下辅佐的相对于他是庸才,又不是庸才。只有君王是庸才,但不甘心庸政,所以启用一些信得过的良才辅佐,为他办事。一个是关键时机、一

  • 永乐、洪熙、宣德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想谈明朝,谈到明朝心里很沉重。更别说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有什么名臣名相,这是一个名偷,名盗都没有的万马齐喑的朝代,就见朱家那班暴君昏君上蹿下跳,最后把国家社稷玩完的身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丞相一职的国家,君主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他解决的是国家政权来源的合法性问题,至于如何治理国家,这

  • 古往今来,有哪些杰出的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心目中的儒将非开国元帅叶剑英莫属。叶剑英元帅广东省梅县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首任黄埔军校教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二代资深的创始人之一。叶剑英元帅没有像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那样指挥大兵团作战,他所做的事情有时比战场上更为惊险,本人举一两例如下:最为惊险的是在中央红

  • 在我国历史上的16国时期,哪个君主最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十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朝代更迭,说明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残暴,那个时期,所谓的道德规范如一张废纸,没有什么仁政可言,有的只是利益!没有最残暴,只有更残暴!十六国时期是华夷融合时期,五胡乱华暴君昏君迭出,其中以后赵的石虎,前秦的苻生最为著名,石虎将叔父石勒的儿孙尽皆屠戮,连后宫的妃嫔也不曾放过,全部赐死

  • 权倾天下的明朝大太监刘瑾,如何一夜之间被皇帝消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谈到凌迟,就不得不想到明朝刘瑾的案例,那么刘瑾是为何被凌迟处死的呢?先来介绍一下刘公公刘瑾,刘瑾是明孝宗和明武宗皇帝时期的宦官,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因此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明武宗朱厚照,就开启了他的上位史。正德元年(1505),他执掌钟鼓司,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