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在古代大部分将军都效忠皇帝?

为什么在古代大部分将军都效忠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46 更新时间:2024/2/29 5:57:35

以往的朝代,皇帝都会在都城为武将建造府邸,安置武将的家属,并包揽安保工作,免除武将临敌对阵时的后顾之忧。武将的适龄子弟大多享有免试进入初级公务员序列的优惠待遇,猛看是一人为将,全家在公,实际上是武将的家人都当了朝廷的抵押品人质。所以,古代的武将通常不会反叛,而是效忠皇帝。

谢邀,让一个人效忠一个人,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人不大可能忠于别人

那为什么会忠呢?缚于形势不得不忠,

韩非子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所以,皇帝不会相信你忠于他的,他不会把希望寄托于你的忠诚,人性是不靠谱的。

那么,为了权力安全,为了万世基业,就必须设置制约机制,让你不得不忠于他。

制度永远比人性可靠。

如果皇帝把希望寄托于人性,那世袭制、君主制早就玩不下去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王莽、霍光是不是忠臣?结果呢?赵匡胤是不是忠臣?

所以,你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武将并不是忠诚,而是不得不忠诚,利益所致,制约机制的结果。

武将想造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自给自足的后勤补给能力。

二,手下将领的人事权。

但凡取得这两个条件的,能不造反的少之又少,

皇帝也是通过控制这几点,让他不得不做一个忠臣的。

没有自给自足的后勤补给能力,一旦造反,皇帝断你后勤,如果你不能迅速打开局面,马上就会困死。

如果没有手下将领的人事权,不能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凭什么跟着你造反?

再就是驻地周围其他军队的制约、驻地周围其他同级别官员的制约,军队内部同级别官员的制约。

总得来说,粮草会集中在内地,每月往驻地运粮,武将不能接触驻地文官,防止就地解决后勤

军队内部设置众多跟你同级别的官员,比如若干副将、中护军、参谋,都是跟你级别差不多的,人事权在皇帝手里,而且中护军这类官,可以直接杀武将,比如钟会邓艾伐蜀,卫持节监军,

驻地周围是其他军队,跟你相互制约,你要造反,得解决他们吧?

所以,北宋以后,武将造反的机会没有了,并不是北宋以后武将都是忠臣,而是北宋以后,武将权力被分割了,没有造反的能力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国为何能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不能说个个都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至少孝文王(在位三天)和庄襄王(在位三年,没有建树)就担不起这种称呼,另外,轻骠好勇,受伤而死的秦武王以及大半生形同傀儡,后半生昏招迭出的昭襄王,算不算雄才伟略还待商榷。如此算来,当的起雄才伟略四字的怕只有秦孝公、惠文王和秦始皇三人了。那么

  • 刘禅对诸葛亮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对诸葛亮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刘备死后,诸葛亮迫害李严,自领益州牧(前任益州牧是刘备),己然篡国,将后主变成了苦主。刘禅为了避免蜀国分裂,被迫忍让。诸葛亮大权独缆,执意北伐,顺便收了魏延的汉中军权。六出祈山,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后主与百姓皆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后,刘禅迅速收

  • 宰相管仲的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创业过程中,两种人的作用最为重要,一是明主,二是良弼。就像人必须有两足一样,创业若没有明主与良弼的结合,则鲜有成功者。周文王父子不得姜尚,难败殷商;齐桓公不得管仲,难霸诸侯;齐威王不得邹忌、孙膑,也难振国威;刘邦没有张良、萧何,又如何能一统天下?宰相之责,乃是率领百官,总理国政。直到今天,全世界各国

  • 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都在谱写着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告诉大家历史的道理,让大家的生活更通透。一、汉武帝刘秀刘秀先生是汉高祖刘邦同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背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

  •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初年,二千石以上的官僚任职三年,可以推荐家中子弟到京师为郎,是谓“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制,察举分两类,一是有特殊才能或专长足以定国安邦之人,称为贤良;另一类是品行端正足以为世人榜样的

  • 形容“古代跟君王表忠心”的句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惧今日艰苦多,坚持斗争定胜利.白日不照吾忠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 吕不韦怎样从一介商人成为大秦丞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商人吕布韦成就了千古一帝的传奇人生,我们可以发现其大致经过了以下过程:一,以经商聚财为其实现政治抱负铺路。吕布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以“囵积聚奇”的商谋,聚积了大量财富,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奠定了经济基础。二,通过拉关系让赢异人(子楚)成为太子并顺利登级。赢异人本是秦在赵国的人质,是吕布韦通过金钱

  • 对刘邦最忠心的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批人因为勇敢、忠诚被人们歌颂。他们也许一生都是配角出场。他们虽然没有主角的光环耀眼,但是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今天解读一下刘邦众多“配角”中,最忠心的一个。他就是刘邦的“专车司机”滕公夏侯婴。最忠心的表现:第一,夏侯婴跟刘邦是老乡,两小无猜。刘邦做亭长时,夏侯婴因

  • 秦时明月,为何秦帝国的将军们如此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帝国自商鞅变法后,形成了一些列具有非常明显刺激军功的政策,一般做饭将军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一级级战功积累而成的。所以他们一般很珍惜,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必须的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大王,也就是说叛变的代价是惨重的!在封建时代,虽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君往往决定了社稷民生,所以君和国家是一

  • 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有哪些,他们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他们没有好下场正是因为他们的仁慈。众所周知,仁慈对一名帝王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仁慈往往代表着优柔寡断,遇事举棋不定,这都不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好的帝王往往是说一不二,果决无情的。首先,说到仁慈的君主不得不提赵匡胤。他是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普通家庭,在做帝王之前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不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