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2 更新时间:2024/1/28 11:04:05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

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扩展资料:

1、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公:

管仲相齐的故事广为流传,管仲是春秋时期最杰出的丞相,因为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逐渐富强并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实施政治改革,改革后齐国国内的气象焕然一新。我们都知道管仲相齐在齐国大展才干,但很少有人了解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公的过程。

齐襄王死后管仲本来是帮助公子纠来争夺皇位,可惜最后是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胜利,齐桓公登上皇位后在鲍叔牙的举荐下不计前嫌决定重用管仲,管仲对于齐桓公很是感激。当时的管仲由于曾帮助公子纠与齐桓公作对所以逃到了鲁国,齐王的使臣到鲁国以问罪的名义将管仲带回了齐国。

可入国后齐国人为管仲三熏三沐来表达尊敬之情,在当时的齐国人们对沐浴很看重,三熏三沐更是沐浴中最高的礼遇。齐桓公对管仲的礼遇和尊敬让管仲很是感动,从此以后他作为齐国的丞相一心辅佐齐桓公,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最终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

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的故事被记入史册广为流传,齐桓公不计前嫌的任用贤才,礼贤下士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君主的榜样。管仲三熏三沐的故事不仅仅表现了齐桓公是一位明君,而且还向读者们展示了春秋时期齐国对沐浴礼节的重视,事实证明只有懂礼的君主和懂礼的国家才能逐渐变得强大。

2、管仲不谢私恩

齐国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个为了争夺王位,可谓是水火不容。在齐襄王死后,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回到齐国,坐上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下令追杀公子纠。当时的公子纠正在鲁国,鲁国国君迫于齐国的实力,从而将公子纠与公子纠的随从召忽杀死,把公子纠的谋士管仲关押起来。

齐桓公的谋士鲍叔牙与管仲是多年好友,并且鲍叔牙十分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有大才能,从而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说齐桓公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要以管仲为宰相,否则难以一统诸侯。齐桓公告知鲁国,要鲁国将管仲押送回齐国。在管仲回齐国的路途当中,管仲十分的饥渴,但是又没有粮食。

于是就向镇守城池的一个官吏讨要食物,而这一个官吏对于管仲也是十分的恭敬。之后,这一个官吏悄悄对管仲说:如果你回到了齐国,侥幸没有被齐桓公处死,你会怎么样报答我?管仲直言到:如果我回到了齐国而没有被处死,我一定会知人善用,让有才能的人成就高官。

除了这些,你还要我怎么样报答你呢?官吏听到了管仲这么说,知道了管仲并不会因为自己给了粮食而以公谋私,给予官爵,于是这一个官吏一直都记恨这管仲。这一件事情说明了管仲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并不会因私废公,影响国家的安定。

这也正说明了,鲍叔牙一直没有看错管仲,后来管仲也为齐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乃至如今齐鲁大地的人们还在享受着管仲通过才智所换来的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

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双重忠诚和才华。。可以替你射得整个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较以前的恩怨,决定让管仲当宰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扩展资料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姜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谥号为敬。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历史上哪对君臣关系是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本期话题在外流亡19年后,晋文公终于返国执政。一人践祚,鸡犬升天,跟随文公流亡多年的功臣集团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文公的封赏。可是曾经在争取秦国援助的外交谈判中为晋文公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赵衰不但没有获得在中央任职的高位,却被晋文公远远地发配到了太行山以南的原县去做县长。究竟晋文公为什么要这样薄待赵衰

  •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能一剑杀了了事,那就不是权臣,而是孤臣。权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势力、一张牢不可摧网。所以,对于权臣,你根本无法一剑杀了了事,而只能先掺沙子、再拔钉子,等破了权臣的势,然后才能一网打尽。而对于孤臣,就没这么费劲了,一剑杀了就行。因为孤臣就一个人,想怎么收拾都可以。说权臣之前,先说孤臣

  • 感觉宋高宗如此昏庸却活到了81岁,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高寿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一直到1911年清末的辛亥革命,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总共出了几百个皇帝。据统计,这些皇帝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5个,70%的皇帝都活不过50岁,平均年龄只有39.2岁。所以说古代皇帝都短命。原因主要有:争权夺位相互残杀,被谋杀,被

  • 皇帝也多情,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多情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也是人,遇到喜欢的人也会多情。历史上多情的皇帝不少。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1.多情遭遇无情的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感情上却很不幸。他在祖母冯太后的授意下,娶了冯润冯青姐妹俩。冯太后喜欢姐姐冯青,孝文帝喜欢妹妹冯润,因为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冯润是个满满的心机婊。

  • 魏将姜维和王平投降蜀汉后为什么那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可以通过对比二人投汉前后的经历来找出答案。1.先说王平,王平开始只是曹操势力中的一个小官,最初是随少数民族首领一起归附的曹操可见并非曹操心腹,自然也不会受到重用。王平在曹操阵营当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战,是作为徐晃的副将参加汉中战役中的汉水之战,徐晃不听王平建议,背水扎营,结果败给了赵云黄忠,可

  • 中国历史上有谁堪称爱情专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帝感情很专一,为了宛儿被废了皇帝,唐太宗也还可以。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是用情专一的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子身边美人数量太多,眼花缭乱之间,用情专一竟成了稀罕。我要说的这位皇帝,是情痴中的典范,他就是清顺治帝福临。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生于1638年,五岁时即位,

  • 《三国演义》当中,一身傲骨的关羽,为何会对刘备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刘备仁义,起码对关张如此,要是碰见周瑜这样的,说不定关羽会翻脸。第二,关羽本人深通春秋大义,是那种傲骨且忠义的人。第三,就是桃园结义了,关羽要是不听刘备的,张飞就敢弄死他。因为关羽在家乡有人命案,逃亡与刘备相识,桃园三义拜为生死之交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的拜把

  • 历史上有哪些弑兄夺嫡篡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弑父弑君,没有弑兄,如果兄是皇帝,那叫弑君篡位,如果兄是太子,那叫杀兄夺位。中国历史上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事变。其实,纵观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一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煮豆燃

  • 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谨以此文,怀念最敬爱的人周总理】作为一名80后,如果只能选1个,只有周恩来总理配得上。仅仅是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就足以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在作品《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说道:“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

  • 诸葛亮对刘备到底是怎么样的忠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主人创业,定国策!借荆州立足,荆楚是战略门户,兵家必争!《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孔明自始至终能贯彻国策,把连吴抗曹看重,就如生命般可贵!挺身而出说服孙权放弃投降,共抗曹操!在古代,自己出主意,自己去落实,尤其是军事,能得到百分之百信任!还真不多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