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传》中,甄册封贵妃时,皇上说“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甄传》中,甄册封贵妃时,皇上说“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1/22 6:11:08

甄回宫时封了妃,又赐居奢华的永寿宫,还有了一个皇子傍身,算是阵仗宏大了。诞下双生子以后,母凭子贵,当即被封为熹贵妃,册封礼在孩子满月那天举行的,鸾凤归巢的她可以算是平步青云了。

册封那天,甄穿着贵妃服在永寿宫跪听苏培盛宣读圣旨,接着又将贵妃宝册金印交于甄以交差,接下来就是去皇后宫里听皇后发表宣言了。本来皇上应该在景仁宫等着的甄的,不料却来了永寿宫,说是在皇后处等着着急,想赶紧见到甄,就过来一起去了,还邀请甄同乘轿辇前去,甄拒绝了,这才有了皇上的一句:“时刻不忘却辇之德”!

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乘坐的车或轿子乘为辇,而却辇,就是推掉,辞掉轿辇,却辇之德出自于汉成帝与他的宠妃班婕妤之间的典故。

那时班婕妤是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汉成帝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严厉拒绝,她还用这样一句话劝说皇上:“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意思就是说明君身边应该是贤臣在侧,只有荒淫无道的才是姬妾环绕,这样国还有什么前途?汉成帝听后认为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想法作罢。后来这件事传到当时王太后耳朵里,对她大加赞赏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此话一出便是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后来却辇之德这个词就用来形容贤德明理的女子。

皇上当时这么说就是对甄的赞赏了,赞赏她贤德识礼。

而甄时时不忘却辇之德是出于这几点考虑:

第一点,明礼谦虚的表现

她知道什么是后妃的本分,皇上再宠也不能越了规矩和本分,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一副回宫后温驯懂事多的姿态,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第二点,不想让皇后抓把柄做文章

皇后一直盯着甄的错处,从前哪怕皇上许可议政还是被皇后诟病,说越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准则而大做文章。所以甄这次当然要格外留心,不能落下什么把柄。

第三点,让太后更认可自己

甄怀着身孕回宫,太后一直心里有疑惑,有疑虑的。虽然甄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借祺嫔整肃后宫不良之风,还是很难打消太后的怀疑的,所以做一名真正的贤妃才能让太后放心。

第四点,平复秽乱后宫,魅惑君王的谣言

甄从回宫,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众人都说着各种诋毁甄的言语,甄在皇上面前表现的不在意,但是她还是希望能有所收敛与平复,起码甄并不想做一个遗臭万年的妃子。

第五点,想要拿到协理六宫的权力

甄一直被皇后压着,被后宫很多人诟病,最主要不就是自己没有实权,如今当了贵妃,拿下协理六宫的权力势在必得。所以在这个时刻格外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出半点差错。

没想到啊,却辇之德这小小的四个字里竟然藏着甄这么多用意。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发表留言!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1)古代不忘君王的故事:

唉,前几天我去看望朋友,她却撵我走!

开个玩笑,其实问主应该是把字打错了吧,正确的应是“却辇”,没有旁边那个提手。

却这个字,有推却、推辞的意思,而辇字,指的则是古人出行时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需要前边有人挽着、拉着。

所以将两个字连起来,却辇,便是推却辇车,也就是推脱乘坐辇车的意思。

那么,却辇之德又是指什么呢?原来,这里有个典故。

西汉时期,有一位杰出女性名叫班婕妤(后两字读音:jiéyú),此人文采出众,堪称一代才女,论辈分,则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她留给后世的著名诗篇便是《团扇歌》(又名《团扇诗》),抄录如下: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言归正传,这班婕妤当时是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刘骜的后妃,深受宠爱。那时候皇帝在宫苑内巡游,坐的是前面两个人拉的辇车,而皇后和妃嫔们坐的则是一个人拉的辇车,汉成帝巡游时,就想和班婕妤同坐一个,但那些辇车都有点小,不适合两人同坐,于是便让人打造了一个大一些的。

班婕妤得知后,极力劝阻,她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什么意思?

就是说,古往今来的圣贤明君,比如舜禹汤,出行的时候都是那些名臣、贤臣陪伴左右,只有像夏朝的夏、商朝的商纣、周朝的周幽王这三个末代君王,出行的时候才让宠妾爱妃陪着。

原话就是上面的这层意思,其实班婕妤隐喻的更深含义是:万岁你一定要当一代明主,要学贤圣之君,万万不要学那三代末主。

汉成帝感觉班婕妤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放弃了同辇出游的念头,这件事传到汉成帝的母亲太后王政君那里,太后甚为赞赏,对旁边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代楚庄公的王后,也是个深明事理之人,“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在这里,太后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可见她对这个儿媳的赏识和认可。

所以,却辇之事,就被后人加以用典并引申,主要是用来形容讲道理、明是非的贤德女子。

现在我们回到问主的问题,《甄传》中的这段台词原话是这样的:

”皇上怎么来了?”

”朕等不及要见你,与其在景仁宫苦等,不如和你一起同去。”

”今日盛礼,愈发不能失了礼数,皇上请上轿辇,臣妾随行就是。“

”时时不忘却辇之德吗?”

”从前不敢忘的,如今更不敢忘。”前后对比,就更容易理解“却辇”的含义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1948年4月25月,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义无反顾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只有19岁!我们的祖国现在这么

  • 有有舍才有得的名人事例吗?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胡雪岩的故事你可以搜一下,在百度搜胡雪岩拾金不昧,就有他捡到了钱财,还给施主的故事。另外,胡雪岩捐了很多钱,修桥铺路,我有急事,不帮您详细找了。搜一下,会找到的。关于有舍才有得的事例一、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

  • 崇祯宁可上吊也不逃跑,真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回答,我是伯清,一个专注历史领域的逗比作者[耶][耶][耶]其实在伯清看来崇祯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局,除了当时明朝的腐朽之外,和他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崇祯即位时,只有16岁,虽然他执政以后一丝不苟、对国事上心,可当时的国内经济萧条,饥荒不断,崇祯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当时还有个魏忠贤在皇宫内形成

  •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臣位高权重,而得以善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最著名的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几次被解除兵权,但是正逢乱世,国难思良将,皇帝虽然心有猜忌,还是不得不屡屡启用他。但战乱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实职,高官厚禄把他供起来,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终福禄寿大全。仔细梳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舍得杀最宠宦官的君主最终不会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真正的好皇帝就不会有什么宠信的宦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谁宠信宦官的。像一些中兴之主如汉朝的文帝、景帝、宣帝,(唐朝中后期情况特殊)宋朝的仁宗、神宗、孝宗,明朝的仁宗、宣宗、孝宗,他们留在史书里的是与大臣的关系、对话。宋朝和清朝在制度上就对外戚和宦官进行限制

  • 古代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

  •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在用碎布缝制的被单,他到底有多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后,挥挥手让太监去他的寝宫,不一会儿,那太监捧着一块被单出来了。朱元璋接过被单,展开让大臣们看。大家一看,整个被单五颜六色,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

  • 历史上有哪些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莫过于毛主席。毛主席在十三岁变写下了《呈父亲》的立志诗,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见毛主席从小便志向远大。毛主席自从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后,就坚定了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推翻三座大山,他于1920年提出新民学会的时候说“要变为

  • 乾隆皇帝一生最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延禧攻略》中,卫龙夫妇(魏璎珞和乾隆)可以说让屏幕前的每个人都很羡慕,而在我们吃这把高甜狗粮的时候,你们可知道,历史上乾隆心中的C位,明明就另有其人。她就是长得好看+性格温柔的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而且乾隆一遇富察皇后就化身宠妻狂魔,和其它包办婚姻不同,乾隆和富察,婚后生活时刻都散发着恋爱的酸臭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