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哪些典型的位高权重者成功消除了君王的猜忌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4/1/18 20:11:21

大臣位高权重,而得以善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最著名的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

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几次被解除兵权,但是正逢乱世,国难思良将,皇帝虽然心有猜忌,还是不得不屡屡用他。但战乱一平息,往往就解除实职,高官厚禄把他供起来,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功成不居,最终福禄寿大全。仔细梳理他的生平事迹,其实还是比较波折。

皇帝强势,大臣功高,而能君臣相得,有始有终,就格外可贵。唐太宗李世民和大唐军神李靖,就是这样一对模范CP。

《旧唐书列传十七》记载:李靖出身于隋朝的官宦世家,年轻时就有文武之才,他的舅舅是名将韩擒虎,认为这个外甥足以与之讨论孙、吴兵法。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都对他青眼有加。

李渊起兵时,抓住了准备向朝廷告发的李靖,打算处斩。李靖满腹才华还没施展,怎甘心一死,大叫道:你要做大事,怎么可以为了私怨斩杀壮士!李渊觉得他挺有胆识,李世民也坚决为他求情,于是赦免,并被李世民招纳进幕府。

李靖首次立功是在战场上斩杀开州蛮兵首领冉肇则,俘获五千多人。李渊很高兴,手书一封信给李靖: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我早忘了。

李靖再接再厉,帮助李唐宗室李孝恭,大破梁王萧铣。这件大功,让李靖真正站稳了脚跟,确立了大将的地位。

辅公造反,李靖以副帅的身份,配合李孝恭平定叛乱,再立新功。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李靖参与了对东突厥的灭国之战,立下大功。但被御史大夫弹劾他治军不严,纵容士兵洗劫。唐太宗没有趁势把他拿下,而是敲打了一番后,还是加以重赏,并且提升为右仆射(宰相)。这就是英主的自信和度量。

吐谷浑入侵,李靖再度披挂出征。一举灭了这个不知好歹的国家,立下不世功勋。这样的大功,赏无可赏了。有人告发他谋反,李世民没有将错就错,除了这个功高震主的大将,而是查明真相,还李靖清白。

李靖也是明白人,懂得自我保全之道。他关门谢客,不掺和人事纷争。

明君名将,就此相安无事。李靖病逝,身后哀荣备至。君臣两不相负,也是一段佳话。

(1)古代不忘君王的故事:

卫青

我只佩服西汉汉武帝时期的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从一个骑奴,一步步在汉武帝的栽培下成为当时汉朝最高军事长官,而且自己做人谦虚敬慎一辈子,在那个时代做到官拜大司马大将军而没有引起帝王的猜忌和迫害实属难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舍得杀最宠宦官的君主最终不会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真正的好皇帝就不会有什么宠信的宦官,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谁宠信宦官的。像一些中兴之主如汉朝的文帝、景帝、宣帝,(唐朝中后期情况特殊)宋朝的仁宗、神宗、孝宗,明朝的仁宗、宣宗、孝宗,他们留在史书里的是与大臣的关系、对话。宋朝和清朝在制度上就对外戚和宦官进行限制

  • 古代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

  •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在用碎布缝制的被单,他到底有多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后,挥挥手让太监去他的寝宫,不一会儿,那太监捧着一块被单出来了。朱元璋接过被单,展开让大臣们看。大家一看,整个被单五颜六色,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

  • 历史上有哪些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莫过于毛主席。毛主席在十三岁变写下了《呈父亲》的立志诗,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见毛主席从小便志向远大。毛主席自从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后,就坚定了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推翻三座大山,他于1920年提出新民学会的时候说“要变为

  • 乾隆皇帝一生最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延禧攻略》中,卫龙夫妇(魏璎珞和乾隆)可以说让屏幕前的每个人都很羡慕,而在我们吃这把高甜狗粮的时候,你们可知道,历史上乾隆心中的C位,明明就另有其人。她就是长得好看+性格温柔的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而且乾隆一遇富察皇后就化身宠妻狂魔,和其它包办婚姻不同,乾隆和富察,婚后生活时刻都散发着恋爱的酸臭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

  • 道光帝一生“节俭”,为何他却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陵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节俭终究是相对的。清朝皇帝中,道光素有“节俭”的美誉,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于这位皇帝厉行节俭之事,还有个颇为讽刺的段子:道光皇帝为了省钱,逼着后宫后妃学习针线活,缝补衣服,而大臣们为投其所好,纷纷跑到旧货店买破衣服,致使京城里的旧衣服,卖的比新衣服还贵!提倡了大半辈子借鉴的道光,虽然也想给自

  • 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

  • 管仲与鲍叔牙的舍得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侯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一、管鲍分金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后来病发身亡。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建议,一意孤行,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结果打草惊蛇。攻打郑国不成,反被晋军所败。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很欣慰看到有同样三国兴趣的职场人。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弱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