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在用碎布缝制的被单,他到底有多节俭?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然在用碎布缝制的被单,他到底有多节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7 更新时间:2024/2/20 14:45:57

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后,挥挥手让太监去他的寝宫,不一会儿,那太监捧着一块被单出来了。朱元璋接过被单,展开让大臣们看。大家一看,整个被单五颜六色,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朱元璋说:

“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把这些边角料丢弃实在太可惜了。大臣们跪地高呼万岁,心想大明皇帝都节俭成这样,我们当臣子的就更应该节俭了,于是上行下效没有人敢铺张浪费。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朱元璋治理大臣浪费的手段,而是他自己一生勤俭节约的写照。

在我们今天看来,朱元璋都已经是皇帝了,不应该如此节俭,甚至更不应该节俭到如此“吝啬”的程度。其实这和他的出身背景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家里没有什么后台去依靠,祖辈靠给地主家种地养家糊口。朱元璋家里兄弟姐妹又多,他从一出生就没有吃饱过。在一次蝗灾和旱灾中他的父母双双病饿而死,他大哥也死了。朱元璋没钱买棺材,没地葬亲人,凄惨之境让人忍不住落泪。后来他当过和尚要过饭,深深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因而他当上皇帝后,仍然过着简朴节约的生活。

咱们先看看他对住房的要求:据正史记载,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计划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把设计好的图纸送给朱元璋批申,当他看到复杂的雕刻设计时,想都没想,直接拿笔划去了。他对设计人员说,建设皇宫只要求坚固耐用,不要求装饰的多么华丽。要想添加装饰,就在宫墙上画一些激励人的历史故事画吧。朱元璋所用的“龙床”,其实并没有雕刻盘旋的金龙,而是“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朱元璋在饮食方面也很节俭朱元璋的节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饮食上也是如此。陈梧桐在《朱元璋大传》里说:朱元璋每天的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对于朱元璋的饮食在他的故乡凤阳,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对于他的节俭,民间有这样的故事:他最心爱的马皇后过生日时,朱元璋只用韭菜,红萝卜、两种青菜各一份,小葱豆腐汤,宴请臣子们。他还规定: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朱元璋的午餐和晚餐和其他一般帝相比也是相当简朴。另外,他令宫人垦荒种菜。朱元璋看到宫中犄角旮旯里闲置很多的土地,决定不浪费土地资源,他命人深耕细作,开了荒,用来种菜吃,他还把御花园变成了菜园子。

在出行用具方面同样节俭按照惯例,帝王的车舆器具大都用黄金装饰,而朱元璋却下命令车舆器具所需用黄金的部分一律用铜代替。除了自己低调简朴出行之外,他还规定自己的儿子们,在出远门时,不可全程骑马。要求他们“十分之七骑马,十分之三步行”。

穿衣方面:他令后宫织布做衣服穿,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根本不舍得扔掉。在一次巡访时,因天气炎热,朱元璋脱去外衣,大臣们看到他里面穿的竟是多处打了补丁的破烂衣服,都惊的无言。此外朱元璋还还令人编造麻鞋穿。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皇后及妃子们,在穿衣打扮上也不去浪费,她们的衣服反复洗、穿,很少换新。马皇后平日生活也是相当简朴,她平时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她还带头令太监们把织布机搬到她的宫中,她亲自织布,后宫妃子纷纷效仿。

马皇后画像

朱元璋最见不得别人“糟蹋”衣物。据说朱元璋看到一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漫步,他气的把他大骂一通。他的一个近侍穿了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看到就问他:“这衣服很贵吧?”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小姐姐说:其实朱元璋也有挥霍的时候,由他的思想决定。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想学习刘邦,荣归故里,他想在家乡凤阳定都,其实又有谁在外面打拼成功,不想风风光光回归故里呢?朱元璋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花大量钱财买建筑材料,为了宫殿的坚固,他选用最好的料。他征招大批农民工,事无巨细,就连石头缝里都灌入铁汁。不堪劳苦的工匠怨声载道,用“魇镇法”偷偷抗议。他们把自认为会带来坏运的泥人、木人、弓箭、剪刀、纸人等东西藏到建筑里,咒诅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怒,杀了一批工匠。最终由于上下反对,凤阳都城未建成。

朱元璋从小经历太多苦难,他更懂得珍惜,也更怕浪费。他的“小气”既是性格使然,也是防止自己骄奢,大臣奢靡的方法,从而也是为了让大明更加清明,让国家更加强大。

(1)关于古代君王舍得的故事简短:

朱元章受过苦讨过,他深知幸福生活来的不容易。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莫过于毛主席。毛主席在十三岁变写下了《呈父亲》的立志诗,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见毛主席从小便志向远大。毛主席自从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后,就坚定了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推翻三座大山,他于1920年提出新民学会的时候说“要变为

  • 乾隆皇帝一生最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延禧攻略》中,卫龙夫妇(魏璎珞和乾隆)可以说让屏幕前的每个人都很羡慕,而在我们吃这把高甜狗粮的时候,你们可知道,历史上乾隆心中的C位,明明就另有其人。她就是长得好看+性格温柔的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而且乾隆一遇富察皇后就化身宠妻狂魔,和其它包办婚姻不同,乾隆和富察,婚后生活时刻都散发着恋爱的酸臭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

  • 道光帝一生“节俭”,为何他却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陵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节俭终究是相对的。清朝皇帝中,道光素有“节俭”的美誉,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于这位皇帝厉行节俭之事,还有个颇为讽刺的段子:道光皇帝为了省钱,逼着后宫后妃学习针线活,缝补衣服,而大臣们为投其所好,纷纷跑到旧货店买破衣服,致使京城里的旧衣服,卖的比新衣服还贵!提倡了大半辈子借鉴的道光,虽然也想给自

  • 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

  • 管仲与鲍叔牙的舍得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侯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一、管鲍分金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后来病发身亡。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建议,一意孤行,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结果打草惊蛇。攻打郑国不成,反被晋军所败。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很欣慰看到有同样三国兴趣的职场人。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弱胜强、

  • “兔死狗烹”是刘邦的典故,为何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狗肉,只有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编这种段子的人,本意是抬高刘伯温的“天才之处”,结果弄巧成拙,整体拉低了朱元璋集团的智商。这个段子大概是这样的,某一次朱元璋请客吃饭(朱元璋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关于吃的,可见段子手很爱吃),各位大臣们兴高采烈的来了,想跟着吃一顿好的。谁知道,宴会上都是素菜,整体档次似乎低了一点那也没办法,毕竟是大老板

  • 舍得有的关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舍得”的故事据说人死后,离开阳界到阴界接受阎王爷重新发落。如果这个人在世时。好事做的多,允许转世仍然为人;好事做的少,只能托生为动物;做过坏事的,不能转世,只能在阴界做鬼;坏事做的太多的,不但不能转世,就是在阴界当鬼都不行,要放在油锅里煎熬,以示惩处。有两个人离开阳界,来到了阴界,战战兢兢地站在阎王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子拉下马!这是谁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毛泽东说的。典故是明朝的时候,有父子二人在京城里开了一个珠宝店,父亲叫王义,儿子叫王明,因为生意做得诚实热情,所以这家珠宝店一派兴隆景象,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天,一个太监来到王义家,命父子二人在三天内用大珍珠镶个万寿无疆四字的金匾送进皇宫,皇上一看,真是字字珠玑,加上金边衬托,很有皇家风范。皇上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