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与鲍叔牙的舍得智慧

管仲与鲍叔牙的舍得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99 更新时间:2023/12/18 9:20:49

管仲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我小时侯比较喜欢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重点记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现在许多的成语典故也出自那个时期。一、管鲍分金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二、一起充军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不过我想也就是个连长一类的基层干部吧!)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拨重用。三、各为其主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你听听这名子——公孙无知,肯定是个笨蛋吧!就这么一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已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四、阵前对垒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弛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呆着吧!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啊!他瞪着眼睛喝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已的事情,你管的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嘛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已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大喜!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都全力疾弛。五、顽抗到底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侯,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已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摔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那有不败的道理呀!辛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后,称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这么个破外甥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六、举贤重德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左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维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的为您卖命啊!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七、成就霸业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就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的再次问:那么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后来病发身亡。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建议,一意孤行,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结果打草惊蛇。攻打郑国不成,反被晋军所败。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很欣慰看到有同样三国兴趣的职场人。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弱胜强、

  • “兔死狗烹”是刘邦的典故,为何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狗肉,只有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编这种段子的人,本意是抬高刘伯温的“天才之处”,结果弄巧成拙,整体拉低了朱元璋集团的智商。这个段子大概是这样的,某一次朱元璋请客吃饭(朱元璋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关于吃的,可见段子手很爱吃),各位大臣们兴高采烈的来了,想跟着吃一顿好的。谁知道,宴会上都是素菜,整体档次似乎低了一点那也没办法,毕竟是大老板

  • 舍得有的关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舍得”的故事据说人死后,离开阳界到阴界接受阎王爷重新发落。如果这个人在世时。好事做的多,允许转世仍然为人;好事做的少,只能托生为动物;做过坏事的,不能转世,只能在阴界做鬼;坏事做的太多的,不但不能转世,就是在阴界当鬼都不行,要放在油锅里煎熬,以示惩处。有两个人离开阳界,来到了阴界,战战兢兢地站在阎王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子拉下马!这是谁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毛泽东说的。典故是明朝的时候,有父子二人在京城里开了一个珠宝店,父亲叫王义,儿子叫王明,因为生意做得诚实热情,所以这家珠宝店一派兴隆景象,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天,一个太监来到王义家,命父子二人在三天内用大珍珠镶个万寿无疆四字的金匾送进皇宫,皇上一看,真是字字珠玑,加上金边衬托,很有皇家风范。皇上很高兴

  • 《西游记》中玉帝为什么很多事都要听从下属的建议,他自己没有办法做决定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西游记》中,说玉帝很多事情都要听下属的建议,这是片面的说法。说玉帝自己没有办法做决定,也是错误的说法。一、玉帝在什么情况下听从下属的建议?(1)玉帝在遇到新问题时,集思广益,听取众神仙的意见,择良策而用。在孙悟空因抢去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和销毁了冥界的生死薄后,被龙王和秦广王告上了天庭。面对这种突

  • 有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历史上有这种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梗概:明朝年间,有父子二人在京城里开了一家珠宝店。父亲叫王义,儿子叫王明,因为生意做得诚实热情,所以这家珠宝店一派兴隆景象,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天,一个太监来到王义家,命父子二人在三天内用大珍珠镶个“万寿无疆”四字的金匾送进皇宫,皇上一看,真是字字珠玑,加上金边衬托,很有皇家风范。皇上很高兴,就赏

  • 关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兵力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袁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楚汉相争,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

  • 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刘邦非常擅长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从一个非常普通的平民,一路走来,不断壮大不断升级,最终击败一代霸王项羽,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之君,这样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长久以来,人们也经常会把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讨论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

  •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作文素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可见能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多少少句名言警句说要听取他人意见,要相信他人.毕竟,别人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他们提出的建议大多也都为你好,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亲戚.同样的,历史上又有多少君王因听信小人谗言而自毁江山

  • 古代的舍小家顾大家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