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2,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3,宋太祖在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策划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
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是好事,但要看对方是不是比你有见地,你怎么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但有时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那怎么办呢?那就多听取别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是好事,但要看对方是不是比你有见地,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具体分析如下。
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好的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人的知识、眼界、经验等各方面都有限,有时看问题,不一定很全面,总有欠缺的地方,如鲁莽行事、轻易决定,通常过后都会后悔,但这时已水过三秋,无力挽回了。那怎么力呢?事前要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要善于学习,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人要学会变通,脑子要灵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人思想不要太僵化,脾气也不要太倔,也不要太高估自己,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有人比自己有能力、有本事,不要只会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地,日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查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善于听取比自己有经验、有本事、见多识广、有见地的人的意见。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老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人在听取意见中,要学会分辨,学会取舍,吸取合理化的意见。别人的意见是别人的想法,别人也和你一样难免会存在对事情的判断不准、见识不广等局限,这时,要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思考和研判,合理的采纳,不合理的舍弃,自己要有主见,有分析判断能力,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总之,人,特别是做大事的人,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对别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要采纳,不合理的要舍弃,特别注重听取那些比自己见多识广、说话有见地的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