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人不上网,把时间都拿去做什么了?

古代人不上网,把时间都拿去做什么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4/1/28 11:24:33

古代生产力低,普通老百姓几乎是没什么闲暇时间的。白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日落之后就回去吃饭、睡觉,养精蓄锐,然后第二天鸡鸣起床,接着干活。因为只要一天不干活,基本上就等于要饿肚子。

实际上不要说古代了,二三十年前电视机还没有在农村普及之前,那时的农村人的生活作息也是一样的。没日没夜的劳作,不可能有什么闲暇时间。

当然,古代有钱人的生活不是这么枯燥。尽管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电子游戏,看不了电影电视剧,听不了摇滚乐。但没有这些,一点也不妨碍有钱人玩乐。

比如前清的八旗子弟,也包括一些汉人。斗蝈蝈,斗蛐蛐,从年轻斗到咽气,死了也要拿蝈蝈葫芦陪葬。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时,洋鬼子就亲眼看到一群四五十岁的贵族子弟抱着蝈蝈葫芦逃跑的场景。

有的人不爱斗蝈蝈,斗蛐蛐,没关系,他们还有其它娱乐项目。比如养鸟,养金鱼,养宠物狗。老舍先生就曾经在他的作品里提到过,当年的破落旗人为了听鸟叫唤一声,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鸟儿喂得饱饱的。

有的人也不爱养鸟,不爱养鱼,没关系,他们还有其它娱乐项目。比如可以泡茶馆、泡澡堂子,抽大烟,以及没日没夜的打麻将。

一个人只要有钱,在前清,还怕找不到娱乐项目消磨时间?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清朝,别的朝代未必有戏听,有茶馆泡,有大烟抽,有麻将打。

是的,清朝往前再推一千多年,当的确实没有这些娱乐项目。可是当时也有当时人的娱乐项目。

比如汉朝时,当时的人就流行斗鸡。汉高祖刘邦和他的那帮沛县哥们,就喜欢斗鸡。没日没夜的斗。

三国时代,人口锐减,社会凋敝,可这一点也不妨碍贵族们在闲暇时间斗鸡。曹操的儿子曹植就专门为斗鸡写过一篇诗赋。名字就叫《斗鸡诗》。

有的人不爱斗鸡,没关系,当时还有很多娱乐游戏,比如弹棋(像现在的弹珠),比如下围棋,比如寻花问柳,比如赌博。只要有钱,还怕没娱乐项目?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汉魏时代,再往前的朝代未必有这些好玩的项目。

是的,汉朝往前再推几百年,确实没有这些娱乐项目。可是当时的人也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娱乐项目。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就流行一种叫双陆的游戏,这种游戏要扔骰子玩,类似于现在的大富翁。在清朝被称作升官图。

清朝的升官图

战国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书里就写道过,当时的达官贵人就经常聚众玩升官图,一宿一宿的玩。跟现在的人上网包夜没本质区别。

不喜欢玩升官图,没关系,当时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往杯子里扔筷子就是当时的贵族宴会上必备的高端娱乐活动。贵族们玩起来,也是一玩一天,不亦乐乎。

所以,不要以为古代没有网络,就觉得古人的生活就很枯燥。只要有追求快乐之心,即便是在河里摸鱼,也能快快乐乐的玩一天。

既然说到追求快乐之心了,再说点题外话。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现在很多家长动辄就把孩子不愿意学习归咎于网络游戏,仿佛没有网络游戏,孩子就会学习了似的。这其实是一种很扯的想法。大家都是过来人,真没必要骗自己。我们80~85年龄段,读高中之前就没有网络游戏,可这阻碍我们这辈人在中小学阶段在课堂上消磨时间了吗?

我身边的同学,一支铅笔可以玩一个钟,看窗台上的蚂蚁搬家可以看半天。我们之所以不想学习,不完全是因为游戏好玩,而是觉得学习的过程太枯燥了。

这种人类对快乐的本能追求,以及对枯燥乏味事务的厌恶,是不可能单靠禁止游戏而彻底解决的。

难道说,禁了网络游戏之后,还要连铅笔和蚂蚁也一块禁吗?如果真要这样,那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要禁。因为当一个人不想学习,极度嫌弃学习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当作他消磨时间的游戏载体。包括手上的课本。

比如我读初中时,有个同学就很喜欢给课本中插画人物画涂鸦。一画画一节课。他不喜欢学习,难道为了让他能安心学习,还要把他的笔和课本也禁了吗?

所以,禁止行为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让一个人学习,关键还在于疏导。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和好处。

其实说到上网别说是古代人,现代人也不是很早就接触到的,也就是近些年快速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从计算机的产生到因特网的运用,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带给我们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更是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必须品。

当然古代人就不同了,他们虽然没有使用这些科技产品的幸运,但是他们的时间却激发了无穷的创新创造能力,给我们人类历史留下了瑰宝,足够让人惊叹和羡慕,我是@静静听浅浅笑,非常愿意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专心搞创作。就跟我们现在所处的头条平台学习创作一样,只是古代人没有那么便捷的交流平台,只是一个小圈子的聚友活动中互相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吟诗作画,佳作和精品就会被流传后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很多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这样传播和后世人整理成册后让我们看到的《四书》《五经》《诗经》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等。比较有故事的文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除了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然而,最出名的还是他留传于今的美食东坡肉,那是创意中最适合大众口味的菜品了,留给后人永远的记忆。

二是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很多人都会结合自己的爱好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行业,当然也都是解决的温饱问题之后了。虽然“设计”这个泊来词由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等传到中国时,中国到处都有各自特点的建筑,哪一个不是出自设计师的妙思构想,辅助汉高祖刘邦的萧何还是一名设计师,最早的长安城就是出自他的设计,长安城的轴对称设计是呈现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这种设计进一步奠定中国两千多年的宫城建筑格局。还有体现中国美学韵味的中国苏州园林设计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及用品饰品等,无一不是体现了匠人高超技艺的展现。

说起业余爱好,当然皇帝也会是引导时尚的引领者,比如宋徽宗喜欢蹴鞠,和高俅是球友,经常喊高俅来一块踢球玩,据说还是足球的起源呢。

还有说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宇文,他的爱好是搞服装设计,整天想着怎么样才能做出来一套别人没穿过的衣服,也算是本职工作之外的消遣了。

还有明熹宗朱由校,业余时间就喜欢宅在屋子里捣鼓木匠活,没事攒个家具啊、做个小人啊什么的,据说朱由校的木工都达到大师级别了,他做的木器偷偷让人拿到市面上,都能卖到很高的价钱,据说,折叠床也是这哥们发明的。

黄帝也会跟平常人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和玩法,史书上记载了清代的雍正皇帝喜欢“自拍”,闲暇时间经常穿着各种不同的服装,让人给自己画像,他留下的画像中有戎装照、文人照,甚至还有带着金色假发的欧洲风情照。

三是古代人都爱听戏。老百姓了解的故事都是由各路戏班子到处演唱后,有些特别痴迷的票友还会整段地自唱呢。

虽然古代戏子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能听上戏对于当时的古代人来说,可能比现在人的巨星的现场演唱会差不多了。很多人的文化知识还是通过听戏唱戏学的呢,也算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吧。

四是旅游赏玩。许多有钱人家中的公子们常常到处郊游,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玩的,生活也是非常安逸的,高兴了就三五个朋友一起在茶楼喝茶,有了兴致就会故作风雅地弹琴作诗等,当然也有下棋钓鱼、逛青楼的。穷人那就大多数为了生活种地、放牛、砍柴等等。女人们大多数都做些纺纱,纳鞋底,带孩子等家务活。

那个时候因为没有高层大楼,视野比较开阔,晚上看星星也是很多没事可干的人常做的事吧。因为没有电所以夜生活也不是十分多。但是正是因为需要干的事很多,古代人的发明创造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的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是古人创造或者是在他们创造基础之上的更新换代产品,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最主要是留下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所以每个时代都会以各具特色的存在,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历史能让我们更了解他们的智慧和源源流长的文化。

让我们在品味古人的智慧中享受美好的生活。我是@静静听浅浅笑,非常愿意让朋友们分享您的观点,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讨论、交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人民晚上睡得早吗。也会失眠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人失眠肯定比现代人少很多!一,体力劳力使失眠减少在农业社会,解决温饱是人们的普遍需求,绝大多数人从事体力劳动,肌体疲劳有助于睡眠。有诗为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哉!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真实生活写照。二,简单的生活使失眠减少古代有电、网络、手机

  • 古代皇帝一天工作几个小时?5点起9点睡一年无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王朝距今已经很遥远了,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那里的大臣是怎么工作的?那里的君王是怎么管理国家的?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随着现在一些大众的影视作品的播出,人们才开始了解到那里的历史,但毕竟是影视作品,很多内容离真实历史是有很大差距的。电视上播出的层出不穷的影视剧,其实很多都是经过大量改动的,而

  •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16个皇帝,在《明史》当中,至少有10个以上是昏君,真不知道张廷玉这位大兄弟怎么下得去笔的!难道明朝真的就没几个明君吗?其实按照综合实力和贡献,做一个排名的话,还是能挑出不少明君的。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前中期,明君自然是不会少的。我认为明朝的16位皇帝,大致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综合

  • 古人没有电,晚上都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人没有电灯,但有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可燃烧发出光亮。其作用和电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灯那样明亮。城市市民们的夜晚生活显得较为精彩,唐朝(包括唐朝)以前,城市坊间几乎都施行夜禁,夜禁期间长安主干道几乎看不到灯光,但是各个坊子里面却十分热闹,邸舍、酒肆里面人声鼎沸,但是大抵也不会超过酉时(晚上七

  •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为何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从谏如流则吏治清廉,吏治清廉则天下大治,天下大治则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则民风淳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作为它的开创者,李世民同样是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那么,这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治理经营出来的呢?第一,减轻徭役,少收赋税,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

  • 魏征和徐茂公谁的政治和军事能力更强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和徐茂公,这个谁的军事能力更强?首首先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根本回答不了。因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徐茂公这个人。徐茂公是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大将军徐世绩,再说了,魏征是大唐的文臣。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军事才能,所以就拿历史上真正的徐茂公来讲。他们两个的军事才能也

  • 有人说古代的谋士去劝谏的时候说一大堆长长的话,听的人有耐心听他讲完吗?不会拉出去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去别国谏言话句都不多,但用语很考究,每个字都能把事说清楚,多为文言文浯。这是因为开头几句话的原因,单刀直入点到对方要害,使得对方性起,想听他多说几句,没料到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使得自己思想松懈,到最后答应了说客意愿。这就是谋的智慧。

  • 有人说明朝皇帝非昏即愚,最有能力的两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开国立业的朱元璋,以及他的第四子朱棣了。最有能力,或者铁腕的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治国有方,能文能武的朱棣。朱元璋得天下,朱棣夺天下。他们防武将,不信任官吏,但对老百姓还凑合!军事能力上,毫无疑问是超一流水平,和唐宗汉武乃至太祖()都是一个等级的。行政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首先就是废丞相,做上皇

  • 古代的妃子一听被打入冷宫就显得无比绝望,冷宫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妃子打入冷宫比死还难受!没有饭吃、不敢上厕所、没地方睡都是小事,有时候甚至要被太监霸凌,甚至之后还要给他钱物!整个紫禁城中没有一个宫殿叫做冷宫,冷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宫名,冷宫特指那些偏僻的宫殿,人迹罕至,寸草丛生,甚至有个妃子打入的“冷宫”宫墙之间的一个夹道,她就是明熹宗的妃子张氏,真的是连盖的被子

  •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权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严于治、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要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不仅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在学术史上占一席之地。作为一代名臣、一代重臣,他做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扫清反叛分子,开办洋务事业。他的政治眼光,比清政府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在组织和缔造制度上颇具智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