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白手起家,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
刘秀和朱元璋都是优秀的军事家,也是优秀的战略家,二人军事才能差不多,都是空手起家,刘秀名义是中兴,实际是创业,昆阳之战不到二万人打败了王莽军四十多万,后以河北为根据地,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重建汉政权,刘秀是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皇帝。朱元璋出身低微,投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渡江南进以南京为根据地,翻阳湖大战以少胜多打败了陈友谅,又东进消灭了张士诚,1368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先取河南.山东,进逼大都,元顺帝北逃,被少数民族统治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重归汉人怀抱,元朝在中国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历史上真实的李渊能力强不强?有什么功绩呢?
首先要给能力一个定位,一种能力是只会不会操作,另一种能力是指能不能操作。
首先从会不会操作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不仅仅是看他在顺境中如何意气风发,更重要的是看他在逆境中能否乘风破浪。不难发现,李家在起兵反隋的前夜表现的很优柔寡断,这说明李渊并没有准确预判局势的能力。李渊能得天下,表面上看是逆境,但透过实质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国运之战。
另外,上述情况或许会因为历史记录问题出现偏差,但是无论如何玄武门之变死了两个儿子,自己成为太上皇达九年直到老死的结果来看,李渊缺乏对复杂局面的预见性,没有及早的规避风险,玄武门事变之后没有应急预案,只能任其发展。从这件事来说,李渊的能力并不抢眼,是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做的不比他差。
从能不能做的这一方面来说,李渊以前是唐国公,守着太原,是有名有实的封疆大吏。后贵为唐朝开国国君,其手上掌握着其他人做梦都梦不到的资源,因此他想要做个啥子,很多情况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李渊的能力很强。
这个现代社会一样,很多很多的人都会做,都知道怎么做,但是做不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代表你能把事情做成。而李渊恰好相反,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他能做成。这就是命运。
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隋代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各地,使隋朝的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乘机起兵割据。驻守在军事重镇太原的李渊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胸怀大志的李渊深知自己无力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又恐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在儿子李世民的建议下,于公元617年起兵反隋。他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贤能多才的将领,加之部队纪律严明,因此很快壮大起来。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7月率师南下。
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半年之后,李渊起义军占领了当时的都城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黄钺:以黄金为饰,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以黄钺借给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的意思)、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朝政。
次年(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订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可见李渊并非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