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历史上庙号‘’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这并非是偶然,对于过世皇帝的庙号,继位皇帝是根据其统治时期的政绩来衡量的,很有考究的,‘’仁‘’就是仁爱厚德的意思,没有良好口碑的皇帝,是无法享受这种称呼的。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一共出现了500多位皇帝,一般来说,建立基业的皇帝庙号为‘’祖‘’,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等,守业建功的皇帝为‘’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唐朝以后,除开国皇帝庙号称‘’祖‘’之外,其他的皇帝庙号基本上都被称为‘’宗‘’。但历史上庙号被称为‘’仁宗‘’的,只有宋仁宗赵祯、西夏仁宗李仁孝、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等几个皇帝,后人也有把清朝嘉靖皇帝称为‘’仁宗‘’的,嘉靖的‘’仁宗‘’庙号其实是没有的,是后人配送的,得名不正。
在不少皇帝的庙号称呼里,有“哀”、“殇”、‘’炀‘’等字的,一般来说有这些字的庙号,都是亡国之君,国亡了,那就是换代朝廷皇帝封赐的,多少带有侮辱的成分。如汉哀帝、隋炀帝等。如果用“文”和“武”这两个字来做庙号的皇帝,那就代表这个皇帝文治武功相当了得,在位期间很有作为,如汉文帝、汉武帝、隋文帝等。那要是用“仁”做为庙号的皇帝,可就更不一般啦,肯定在位期间实行的是仁政。
西夏仁宗李仁孝,大量起用汉臣,推行科举取士,同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同临国金和南宋之间几乎没有战争,国家安定,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统治时期,非常符合仁政的标准。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是比较仁慈的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人民幸福指数相对较高。明仁宗朱高炽,虽说父亲朱棣不怎么待见,但继位后却是个有道的仁君,可惜的是在位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不过他短暂的统治并不影响他仁宗的庙号。
当然这些仁宗皇帝,在位期间都有不错的口碑,但要跟宋仁宗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1018年立为太子,1022年继位登基,1033年亲政。在位期间与西夏发生了战争,后签订“庆历和议”,缓和了同西夏的矛盾,安抚了西夏,却又被辽朝施压,被迫增加岁币,这也就是史称的“重熙增币”。当时的北宋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宋仁宗感到压力山大。不改变就要挨打亡国,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但新政在一片反对声中,很快就废止了。宋仁宗由于实施仁政,处事优柔寡断,没有魄力,因此统治期间没有骄人的政绩。
不过宋仁宗统治时期,宋朝非常繁华,面对外敌的入侵,宋仁宗基本上都是破财消灾,采取安抚的政策,他在位42年,国家相对安定,人民生活安定。对于‘’仁‘’,他也做到了极致。对身边的宫女太监,也从不摆皇帝架子。亲政后,体恤民情,善于纳谏,从不以势压人,发现自己不足,也会及时改正,诚恳恭谦。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环境,才有包拯这样铁面无私的清官。宋仁宗身为皇帝,却非常节俭,他的以身作则,为百官树立了典范。宋仁宗统治时期,北宋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仁宗善待百官,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就算是包拯情绪激动,与他争辩,把口水都喷到他脸上,宋仁宗也是一笑了之。1063年,宋仁宗赵祯去世,享年54岁。
关于宋仁宗的故事很多,他的仁德也一直被后人推崇。因此说,在古代历史上,宋仁宗是最仁慈的皇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心里有仁德,眼中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