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太子成功转正为皇帝吗?

历史上有太子成功转正为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32 更新时间:2023/12/29 1:49:29

这个太子转正是不太多,太子这个职业风险太大,正所谓树大招风。自古皇家无骨肉亲情。以明清举例。

纵观清朝,康熙应该是唯一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注意,顺治帝生前都没敢公布皇太子人选。

康熙以后,只有康熙的次子,也就是嫡皇子胤仍是太子。以后都是立个皇储,就是没有太子名分的皇位继承人。康熙算是唯一一位太子继位的皇帝。

明朝,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标,早死,后来继位的是太孙朱允(这个不算太子吧)。一直到靖难之后,明成祖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都是太子顺利继位的。两人之后,太子基本能比较稳定的继承皇位。这要归功于明朝文臣的努力,太子继承制基本完整的延续下去。

朱瞻基明宣宗太子朱祁镇

朱祁镇明英宗太子朱见深(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兄弟朱祁钰当了皇帝)

朱祁钰明代宗太子朱见深(夺门之变以后,朱祁钰再次成为皇帝,太子顺利继位)

朱见济朱见深明宪宗太子朱极(悼恭太子)

朱樘朱樘明孝宗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明武宗朱厚明世宗太子朱载基(哀冲太子,追封)朱载壑(庄敬太子)

朱载明穆宗太子朱翊(宪怀太子,追封)、

朱翊钧朱翊钧明神宗太子朱常洛(明光宗)

历史上太子转正的皇帝有很多呀,虽然太子的宝座有很多人在窥伺,但是,被立为太子的人,还是有别人没有的优势的。

就说汉朝的皇帝,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大汉的第一位国君,他的帝位就传给了,早早被他立为太子的刘盈,也就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汉惠帝。

虽说在刘盈当太子的这段时间内,也是不很太平的,毕竟遇到了戚夫人为他的儿子刘如意争夺太子之位的事,但是,总体来说刘盈这个太子继位还是比较顺利的。

刘盈人生比较悲剧的地方,就是他遇到了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就是因为他母亲的残忍,导致了他过于受惊吓,而沉迷于酒色之中,年纪轻轻二十四岁就死掉了。

刘盈死后,吕后执政。吕后不但执政,而且他还乱政。他在执政期间大肆的屠杀和打压了刘邦的皇子皇孙。

就是因为吕后的这种作为,导致了皇族派和外戚派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吕后死掉之后,他们吕家也随之被灭了族。

紧接着登场当皇帝的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很意外的当上了皇帝,他的皇位也是传给了自己的太子刘,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皇帝,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盛世,文景之治。

到了汉景帝这里传位的时候就出了意外,本来当时的太子是刘荣,但是,因为刘荣母亲栗姬的愚蠢,他到处惹事生非,还得罪了当时的权贵,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

最终导致了汉景帝把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给废除了,随后他又把皇十子刘彘给立为了太子,刘彘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说到汉武帝,这个帝王是很有争议的,有的人说他就是第二个秦始皇,比较残暴,爱杀戮。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赞扬他,说他为国争光,打的匈奴四处逃窜。总之,这些已经成了过往。

至于汉武帝的传位,也不是太子刘据继承了他的皇位,他本来早早的就把长子刘据,卫子夫生的儿子给立为了太子,可是,到了晚年他任用了小人江充,江充和太子有过节。他就开始为了搬到太子而利用汉武帝了。

结果汉武帝和自己的儿子刘据兵戈相见在战场上,最后太子刘据兵败自杀,汉武帝不得不让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总之,中国历史上太子成功继位的皇帝是比谋逆夺来的要多的多。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贾谊之《过秦论》,为汉王朝谋划长治久安之道,是否只是个幻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的《过秦论》并非幻想。《过秦论》洋洋洒洒写尽“秦”之发家史,分析“秦”亡之原因,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核心不在于讲述六国、秦国,也不在于讲述陈涉,而在于上篇最后那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导致了天下攻守形势发生变化。”

  • 有哪些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欲成大器者必有苦读诗书的精神,然而中国历史上在寒窗中苦读者很多。最闻名的是苏秦和孙敬,这两个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户晓,夫孺皆知。《战国策、秦策一》中简介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子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苦读事例,孙敬,字文宝,特别爱学习,晨夕不休。当到了实在太困倦

  •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劝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反对意见,即使这些话不好听。这句谚语容易让人认为忠言就一定逆耳,一定不好听,就像良药一样苦口。其实,忠言也可以说得顺耳一些,就看怎么去表达,南辕北辙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都是忠言,但不会逆耳,君王自然愿意听取。一味地说教,一味地反对的忠言

  • 古代哪个皇帝最喜欢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如果从秦始皇开始到溥仪结束共经历了83个王朝,2132年。共有皇帝408位。在众多的皇帝中说谁最爱读书,这个还难说清,但我认为最爱读书的应该是清圣祖康熙。康熙执政长达61年,作为一个有远见有报负的君主,深知读书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

  • 有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

  •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庄王在侮辱大家,因而对庄王此举表示不满.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一天,优孟跑进大殿,仰天痛哭

  •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映月读书。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

  • 我国古代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

  • 古人读书可以刻苦到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古人读书非常用心刻苦;尢其在晋朝有一位叫车胤,夏天的夜里用装有萤火虫照明夜读。还有些在乘月亮之光夜读;有些用芦苇草篇成片写字,练字。可见古代人是多么用功学习,虽然贫寒,都想尽办法多读点书,都说读书才有前途,等得秋闱待考,争取功名,光宗耀祖!俗语日;这就是古人创意!谢谢!古人刻苦读书的各类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