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有哪些皇帝出身贫寒,却靠自己奋斗逆袭成功?

古代有哪些皇帝出身贫寒,却靠自己奋斗逆袭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1/25 7:37:15

陈霸先,大家不熟悉,南北朝时的打鱼娃,最终成为一朝天子,国家就用他的姓“陈”命名的,太霸气了!

一战成名陈霸先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南北朝,各路王公贵族你争我夺,争抢地盘称王称帝。但陈霸先却出身贫寒,小时候以打鱼为生,喜欢练习武功强身健体。长大后在农村呆不住了,就跑到梁朝的都城南京打工,当了油库的库管。这小子运气不错,梁武帝侄子萧映发现他武功不错,就留在身边。

公元540年,梁武帝的军队发生兵变,包围了广州城,萧映被围在城中。得知消息,陈霸先带领三千精兵飞奔到广州,平灭了造反的两员大将及其军队,成功救出萧映。梁武帝听说后大吃一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竟然如此威猛,传旨提升他为直阁将军,还封他新安子爵位,食邑三百户。为了见识一下这个从未谋面的大将,梁武帝特意命画师将其画像送往南京。

侯景”栽树,“霸先”乘凉公元548年,东魏大将侯景投降梁武帝后,没多长时间又起反心,将梁武帝围困在台城。当时梁武帝萧衍已经是八十四岁了,结果被活活饿死,这就是历史上的“侯景之乱”,数千羯人在侯景的带领下横行江南。得知国君梁武帝饿死台城的消息后,陈霸先敏锐意识到这是自己成就帝业的天赐良机,遂以讨伐侯景的名义兴兵北上。公元552年,扬州刺史陈霸先、江州刺史王僧辩二人率军于芜湖、姑熟两地击败侯景,并在南京彻底消灭了侯景叛军。

之后,陈霸先与王僧辩一同掌管朝政。王僧辩一心想和当时强大的北齐结交,但陈霸先和他意见不和,杀了王僧辩这个强硬对手,废掉了以北齐文宣帝高洋为后台的皇帝萧渊明,立太子萧方智为梁敬帝,自己执掌朝。

一千只鸭子赢得一场战争公元556年六月,当时实力很强的北齐听说陈霸先废掉了他们支持的萧渊明,很没面子,就派大军教训一下陈霸先。

大兵压境,南梁官兵有点怂,都知道北齐军队很强大,加之国中没有战备粮,士兵连顿饱饭也吃不上,士气低下。在陈霸先一筹莫展之时,他的侄陈雪中送炭,为大军送来三千斛米、一千只肥鸭。陈霸先见此欣喜若狂,立马下令盐水煮鸭,荷叶蒸饭。相传,这就是南京名吃荷叶包饭、盐水鸭的来历。将士们吃饱喝足后,士气大振,一举击败了长途来犯,困顿不堪的北齐大军。

称帝急不可待陈霸先打败强大的北齐后,名声威震南朝,地位得到彻底巩固。梁敬帝萧方智为了表彰他的功劳,立他为陈王。此时的陈霸先已经不是往日的打鱼娃,他的胃口已经膨胀到极点,在当了三天陈王后,陈霸先已经对觊觎已久的皇位急不可待,就强迫萧方智将皇位禅位于他,然后改梁朝为陈朝,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一个出身贫寒的打鱼娃华丽转身,成为一朝天子!

纵观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真正出身贫寒的皇帝,只有朱元璋!

至于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是平民出身,起义前曾是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泗水亭长,似乎也是出身贫寒,但据家谱记载,刘邦祖父是魏国贵族,刘邦父亲刘荣是大财主,家资百万,到他父亲时虽家道有所中落,但相对于真正贫民朱元璋来说,还是非常富有的。刘邦虽出身为地位低下的亭长,但他仗义疏财,起义时招兵买马,且刘邦小时候读了很多书。

关于刘邦出身并非真正平民,从他的婚姻关系中可看出来,刘邦的妻子吕雌,是贵族官僚出身,她父亲吕公因躲仇迁居沛县时,县令都讨好他。

在当时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真正平民怎么可能娶到贵族高官之女吕雌为妻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太子成功转正为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太子转正是不太多,太子这个职业风险太大,正所谓树大招风。自古皇家无骨肉亲情。以明清举例。纵观清朝,康熙应该是唯一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注意,顺治帝生前都没敢公布皇太子人选。康熙以后,只有康熙的次子,也就是嫡皇子胤仍是太子。以后都是立

  • 贾谊之《过秦论》,为汉王朝谋划长治久安之道,是否只是个幻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的《过秦论》并非幻想。《过秦论》洋洋洒洒写尽“秦”之发家史,分析“秦”亡之原因,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核心不在于讲述六国、秦国,也不在于讲述陈涉,而在于上篇最后那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导致了天下攻守形势发生变化。”

  • 有哪些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分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欲成大器者必有苦读诗书的精神,然而中国历史上在寒窗中苦读者很多。最闻名的是苏秦和孙敬,这两个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户晓,夫孺皆知。《战国策、秦策一》中简介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子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苦读事例,孙敬,字文宝,特别爱学习,晨夕不休。当到了实在太困倦

  •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劝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反对意见,即使这些话不好听。这句谚语容易让人认为忠言就一定逆耳,一定不好听,就像良药一样苦口。其实,忠言也可以说得顺耳一些,就看怎么去表达,南辕北辙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都是忠言,但不会逆耳,君王自然愿意听取。一味地说教,一味地反对的忠言

  • 古代哪个皇帝最喜欢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如果从秦始皇开始到溥仪结束共经历了83个王朝,2132年。共有皇帝408位。在众多的皇帝中说谁最爱读书,这个还难说清,但我认为最爱读书的应该是清圣祖康熙。康熙执政长达61年,作为一个有远见有报负的君主,深知读书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

  • 有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

  •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庄王在侮辱大家,因而对庄王此举表示不满.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一天,优孟跑进大殿,仰天痛哭

  •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映月读书。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

  • 我国古代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