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君子固穷”。不是说君子本来就该穷,而是说真君子不免穷。古君子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有才,二是不贪财。有才不贪财难融于世俗与污浊官场甚至格格不入。于是愤世疾俗,为权贵所不容,以至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穷途潦倒,藕入污泥不堕质节,玉埋瓦砾无损光华。他们不变的是热情正直的基本品格。表现为国爱丶民爱和自爱。
他们来自生养自己的热土,感恩热爱自己的国家,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他们来自百姓,同情挣扎于封建奴役的下层人民,用饱含真情的笔墨描述百姓奉献国家养育国人的艰辛,颂扬他们逆境中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清廉与正直。两袖清风不敢忘国,一身正气不敢忘民。为民族大义,折腰,不为五斗糙米;摧眉,不事将相王侯。途穷,不为金钱泼墨;潦倒,不为权势作伥。自始至终不改君子“应有的”那份“潦倒与贫穷”!坚守着人格与国格融合的品格!因此,不是因为穷才爱国,而是穷了也爱国。穷途潦倒的读书人爱国的执着是无可厚非的圣洁。那份爱是以高尚的人格去维护崇高的国格!人能择家国强弱,国不嫌富贵贫穷。什么人爱国都欢迎。当富人弃国穷人爱国时,人们也会思索为什么?当然,穷困不是爱国必然,潦倒不是爱国标签。秦桧潦倒时就由才子脱变成了金国四条腿的红“人”,遗臭万年。
我爱我的国。
因为国灭,伯夷叔齐饿死首阳;
因为国谏,屈原汩罗投江;
因为国格,苏武持节牧羊。
爱国不是朝秦暮楚,爱国不是索取,不是信仰,不是兴趣,不是等价交换;爱国是付出,是责任,是义务,是平常而高尚的情操。所以穷途不改爱国情怀,潦倒不忘生养的土地。这就是古读书人,古正直的读书人,古正直而又穷途潦倒的读书人,他们爱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