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有的皇帝想炼丹成仙,最后吃的都是慢性毒药,御医难道查不出来吗?

古代有的皇帝想炼丹成仙,最后吃的都是慢性毒药,御医难道查不出来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21 11:38:30

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在我看来,御医应该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医术最好的一群人了。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国外的、国内的都有)质疑中医,但不可否认,中医既然存在了几千年,肯定有它独到之处。因此对于皇帝服用充斥各种重金属(铅、汞等)的慢性毒药金丹,御医们肯定是知道其中的危害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劝谏皇帝呢?我觉得原因有二:

其一,不敢打击皇帝长生不老的愿望从秦始皇开始,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个皇帝,这其中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能勘破生死的。一方面古代的科学知识比较匮乏,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只能归结到鬼神身上,因此封建迷信有着广泛的基础,皇帝也不能免俗;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掌握了全天下最大的权力后,肯定希望能够尽量延长这种权力的使用时效,这时候刚好金丹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尽管饱读诗书的皇帝们明知道长生不老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但面对延长皇权的诱惑,他们还是宁肯相信炼丹成仙这种荒诞的事情。

无论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种明君还是晋哀帝、明嘉靖这种平庸之主,对于丹药以及其所代表的的长生不老、羽化成仙都无比渴求。在这种情况下,御医即使明知道这些重金属混合物具有毒性,长期服用于健康无益,但他们是没法劝谏的,阻止皇帝长生不老,那是多大的罪过,抄家灭族都不过分。更况有许许多多成仙的故事,虽然都无从考证,但无从考证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你也无法证明是假的,因此即使劝谏了也未必有用。

御医说白了也是一种特殊官僚,也是要靠俸禄养家糊口的,既然劝谏了未必有用,还说不定丢了饭碗祸及自身,那又何必多事呢,毕竟谁当皇帝都是需要御医的。

其二,金丹往往会夹带一些“补肾”私货江湖术士们炼制的金丹,除了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外,往往还具备“补肾助力”这一辅助功能,毕竟长生不老是个慢功夫,不到皇帝死那天,谁也不知道真假。那么这个过程中,为了增加皇帝的信任,金丹中往往会添加一些“滋补”的作料,以使皇帝能看到短期收益。

虽然御医们也会给皇帝提供这方面的药剂,但御医毕竟有分寸,往往拿出的都是一些见效慢,但温补平的药。而江湖术士们基本都是使用一些民间偏方,虎狼霸道之药,虽然隐患很大,但胜在见效快。

在这种情况下,不明就里的皇帝,肯定认为御医没用而江湖术士管用。如果御医非议这些金丹,在皇帝眼中肯定会有诸如“羡慕嫉妒恨”“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此类的想法,而不会相信御医的说法。御医也不傻,明知道皇帝不信自己,那又何必去触霉头呢?

综上两个原因,使得御医们对于害人的金丹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不断服食慢性毒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主和百姓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 你听说过或经历过迷信故事吗?农村的迷信你知道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迷信已断送了上一代人,难道还要再断送这一代人吗?1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家乡的“鬼节”。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桌宴席招待祖宗,其名曰:“敬祖宗”。每年每逢这段时间,再忙,我都要抽出一天,回老家祭祀先人先祖。今年回老家却多了一个新任务,独眼堂兄说他忙,不能回家,托我把在乡下爷爷奶奶处度暑假的小侄子虎子带

  • 中国古代对百姓最有仁爱之心的皇帝是哪一位,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好友请,对历史了解少,那个皇帝对百姓好,也不如当今社会对人民多向优抚,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从古至今,现在人民最好,

  • 古代君王为什么自称寡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影视剧里面会看到这么一个画面,就是皇帝有时候会对着大臣或者其他人称自己是“寡人”或者“孤”。看到这一幕,我想很多单身的朋友会白眼翻到天,心里面估计在想:“苍天呀,就您这还寡人,后宫佳丽三千还寡人,那我们这些单色狗怎么办。”其实不要急,皇帝自称“寡人”、“孤家”的还真不代表着什么,纯粹就是自谦可能

  • 历史上关于人物孝敬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外是礼仪之邦,对内以仁治天下,而“孝”又是诸德的根本,融会于其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经》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不管老幼,孝在中国都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有关人物孝敬的故事。亲尝

  • 古代的皇帝是真的迷信还是想通过迷信来控制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啊,话不可说全。古代封建迷信是常见现象;信佛信神信上帝都是一种信仰;皇帝可以利用天授皇权神话自己;黎民百姓大将小兵皆信皇帝是神之子;于自己威望建立和稳定统治天下是十分有利;心灵有了寄托自然抱怨祸害少一点了;神之子号令天下人人可以理解不疑;神话自己使人臣服于我心甘情愿;信仰让团体有了凝聚力更强大;

  • 关于古代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短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头悬梁锥刺骨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

  • 纵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都与迷信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不应什么都往迷信边上拉,什么都扣上迷信的大帽子,这是很气妥的,世界并非真是不黑即白。世界是丰富多彩多样的,人亦如此,并不是不是科学就是迷信。科学,迷信之外还有哲学,文化,心理等等。人会有认知错觉,也会偏激情绪,这可理解。而对一些事不做充分认知理解,就凭感观而自以为是的乱扣帽子就欠妥,给人戴高帽尚可,

  • 武则天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弥勒佛在佛教文化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就能明白武则天为什么要极尽全力宣传自己是弥勒转世了。武则天时候所说的弥勒佛,不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寺庙看到的那个挺着大肚子开怀大笑的形象。那个其实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僧人,相传为弥勒转世,所以后人将其形象作为弥勒佛像。而在武则天所处的唐代,弥勒形象还是很标准的佛

  • 为什么古代君王要迁都?曾经的地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迁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君王对于国家王朝的掌控力,提升君王自己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实力也是在提升君王自己的实力)。在古代,首都一般意味着就是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代表着一个国家王朝的实力。而迁都则对于国家王朝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大,所以一般而言,君王是不会要求迁都,但历史上迁都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