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15 更新时间:2024/1/10 22:13:23

简单来说,是天生的,也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提及太平天国,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洪秀全,但在太平天国准备和兴起的过程中,另一个人的作用可能比洪秀全更为重要,那就是杨秀清。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来源于拜上帝教,这是屡试不中的洪秀全发梦之后结合基督教宗旨创立的。作为创立者的洪秀全自称“天父(上帝)之子、天兄(耶稣)之弟”,成为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注意是名义上,实际上在天平天国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洪秀全并不掌握大权,甚至不干预和处理具体的军政事务,其地位类似于当今的英女王。

从拜上帝教到后来的太平天国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洪秀全并不是一个有太强的能力和主见的人,太平天国能够崛起,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冯云山,另一个就是杨秀清

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学,两人关系很好,冯云山也是拜上帝教最初的信仰者,而且他的文化水平远高于洪秀全,能力也强得多。

1844年,冯云山与洪秀全离开广东,前往广西传教。到广西后洪秀全因为生活艰苦很快又返回广东,而冯云山则留下来继续传教。

冯云山第一次大规模宣教的地点是广西紫荆山,那里万峰重叠,与外界交流较少,是秘密传教的好地方。冯云山以塾师作为掩蔽,一面教书,一面与劳苦大众聊天,又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渐渐获得大众的信任。

这些劳苦大众饱受地主剥削,冯云山就宣传上帝爱护穷人,上帝眼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家要同拜上帝的思想,将穷人们组织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这群人中有不少是烧炭者,其中就有杨秀清,他年幼时就父母双亡,是伯父抚养长大,又因没有土地耕种,只能以烧炭为业,一年辛苦到头,也只能混口饭吃。

冯云山在紫荆山三年,就发展了两千多教众,洪秀全喜出望外,从广东赶往紫荆山,与冯云山商量着把宗教斗争引上政治斗争,通过打砸庙社来引导民众反抗清朝,这时期,杨秀清还是个不起眼的普通教众。

杨秀清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由于卖炭需要翻山越岭离开紫荆山去卖,他常年跟外界的商人打交道,被现实锻炼成一个深谙世故、脑子活泛、善于交游的人,在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1847年2月底,冯云山因带领教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首先想到的竟是向官府情愿,还跑到广州去告官,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而洪秀全一走,拜上帝教陷入群龙无首的瘫痪状态,人心动摇。

这时候,杨秀清出场了,他借鉴当地的降童巫术,来了一套“天父下凡”戏码,代表天父传达圣旨,稳住了人心。随后,杨秀清号召大家每人出点钱,贿赂救出了冯云山。

杨秀清的戏法骗的了穷人们,却骗不了洪秀全和冯云山,但他们看到这法子的作用,正好可以利用,于是杨秀清就成了拜上帝教的领导人之一。

杨秀清的能力更甚冯云山,而且冯云山个人不喜好争权,当初传教时就反复宣传洪秀全是老大,他甘居洪秀全之下,杨秀清则不同,他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很快就将冯云山挤了下去,成为拜上帝教中的二号人物,论起实权,他才是一号人物。

1850年金田起义爆发后,杨秀清一直扮演军事统帅兼宗教领袖的双重地位,多次利用“天父下凡”来指挥军队作战,从太平天国的迅速扩张来看,杨秀清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随着战功累计,杨秀清的地位自然也是青云直上,在随后的永安建制中,杨秀清被封为东王九千岁,仅次于天王的万岁,在他之后的还有西王萧朝贵八千岁(这是杨秀清的徒弟,搞“天兄下凡”)、南王冯云山七千岁(不争名利的实干家,从老二变老四),北王韦昌辉六千岁和翼王石达开五千岁。

最主要一点,是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都受东王节制,也就是说,杨秀清已经具有了军队的控制权,是太平军实际统帅。

作为实际统帅的杨秀清给太平天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在战术上的指挥也非常正确,使得太平军在前期可谓一路高歌猛进,比如1852年7月围攻长沙不下时,杨秀清果断进军江南,先夺取武昌、汉阳,然后沿长江东下进抵江宁(即南京),并于11日后将其攻占,太平军由此控制了南方的形胜之都。

在进驻南京后,杨秀清更进一步,整顿营规、立法安民这些事都是他来做,不仅仅是教权和军权,行政上杨秀清也插上手了,此时的他,已经集教权、军权、政权为一身,是太平天国真正的领导人!

此后杨秀清指挥攻破清军江北大营,随即命令太平军进攻江南大营,太平军众多将领都觉得军队已经疲惫,不如暂缓攻势。可杨秀清认为江南大营孤立无援,又士气低落,乘胜攻打更为有利,坚持命令进攻,最终攻破江南大营。

两座大营拿下,南京周围的清军势力被一扫而空,太平天国达到全盛,而这,显然都是杨秀清的功劳,洪秀全只是个招牌!

不过杨秀清的内部斗争经验还是不足,最后中计身死,太平天国因此分裂不说,失去了英明领导,形势每况愈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后来感慨:“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

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带领一群农民起义军,日辟百里,除了天生的军事才能,实在难以解释,而军事才能这东西,的确是可以天生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个居安思危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

  •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最严重的朝代有三个,即汉朝、唐朝和明朝。但并不是说其他朝代就没有宦官乱政现象,实际上这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情况,而宦官这一群体之所以能乱政,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君权”与其他权力。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宦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科举之前,平衡君权与世家大族之争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前,职

  • 古代太医真的能悬丝诊脉为皇帝妃子看病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医的四步即为“望、问、问、切”,没有切,怎么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但是我们很小就听过“悬丝诊脉”的故事: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更为严厉,太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女眷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女眷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而负气的妃子们常常把她那头系在椅子腿上,想

  • 项羽和张良算是最后的贵族了,为什么项羽讲诚信,张良不讲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我不敢苟同这个观点!项羽如果是讲诚信之人,他也最后不会败给汉王刘邦。正因为项羽毁了当初先入关中者谁为王的盟誓,才让项羽失去了人心。假如项羽真的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他就不该把刘邦封为汉王,并贬到人迹罕至的汉中。项羽不但不讲诚信,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小心眼。他不但把有功之人刘邦整走,还把他叔父项梁被秦

  • 古代强奸犯会有怎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犯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相较于现在的刑法,是更轻还是更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是在周朝或者秦朝,就要看犯的身份是什么样的。如果是奴隶主对自己的奴隶犯下了这样的错,那么不好意思,啥事儿都没有,没有任何的惩罚。如果是奴隶对自己的奴隶主这样做,那就是犯上作乱的行为,属于伤害自己的奴隶主,不死

  • 在古罗马,主人是如何处置买来的奴隶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古罗马人不把买来的奴隶当做是人,在他们眼里奴隶与牲口没有啥两样。男性奴隶需要帮助人干重体力活儿,有时候也会被送到角斗场与动物或者其他奴隶进行角斗。女性奴隶除了被奴役之外,还会被男主人当做满足自己性欲的工具。有时甚至被卖到妓院充当妓女。无论男女奴隶都不能结婚生子,也不能改变自己奴隶的身份,一旦女奴怀孕

  • 为什么说古代皇帝有三千佳丽?皇帝真的有这么多妃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汉语常常喜欢用虚词,“三千佳丽”只是用来表达皇帝后宫妃子很多,并不是说有3000个。那问题来了,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古代到底有多妃子呢?那就不一定了,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妃子据说就有上万人;但是又比如明孝宗朱佑樘,不封妃,美人,一生就娶了张皇后一个人,每天只与她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

  • 古代幼时顽劣,后受到教诲和启发,终成大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孟子幼年时贪玩,爱嬉戏,学人挖墓、学商人叫卖,孟母三次迁居,直至住到学宫帝。孟子曾经废学回家,孟母用剪刀剪断正在织着的布来教训他,孟子从此朝夕苦学,终成大儒。西汉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

  • 历史上转败为胜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天上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还要和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雪山,草地,大江大河,疾病,饥饿……换了你做这支三万人的疲惫之师的统帅,你会如何?1934年10月,经过一年苦战,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开始长征,1934年12月,长征的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经历无比惨烈的湘

  • 李白政治前途暗淡,是因为唐玄宗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这种才高八斗的人,本身骨子里就有一种高傲,桀骜不驯,清高,不受拘束等特点,而这种特点恰恰是走仕途作官的大忌!唐玄宗什么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巅峰。这在封建君主时代,可是会自认了不起的(虽然前人基础好)。试想一下,两个高傲的家伙能尿到一个壶里才怪!这跟高力士进不进谗言没有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