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28 更新时间:2023/12/4 22:30:29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

唐朝存续近300年,但在有唐一朝,文化之繁盛,思想之活跃,乃属空前。

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尤以诗文称最。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文坛群星闪耀,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诗篇。

在山水田园、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诸多流派当中,诗仙李白成就浪漫主义诗歌巅峰,那么在他之后又是谁来接棒呢?没错,他就是李贺。

众所周知,李白生活于盛唐,他家境优渥,年少成才,一生中游历祖国大好山河,他的乐观与豁达是与那个时代分不开的,而他笔下那些优美的诗篇也都充满想象与美好。

不同于李白的挥斥方遒,李贺出生时,盛唐气象已经远去,他所看到的处处是残破凋敝,哀鸿遍野的场景,盛风日下的唐朝也让这位年轻的诗人怀才不遇。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福昌。李贺家境贫寒,体弱消瘦,不过他学习勤奋。他还有个习惯,他喜欢骑着小毛驴四处游走,目的只为寻找灵感。

李贺年少时生得“细瘦通眉,长指爪”,早早便练就了一手“疾书”的绝技。

为了考取功名,李贺更是废寝忘食。其母不止一次对李贺说:“我儿这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而这便是成语“呕心沥血”的来历。

李贺身负国姓,有皇家血统,他是唐高祖李渊叔父郑王李亮后裔,不过传至他时,皇亲血缘淡薄,已与庶民无异。

元和二年,已经17岁的李贺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他常常彻夜不眠,为的只是推敲一个字一个词。

李贺走上仕途与一个人有关,他便是韩愈。众所周知,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不但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他在朝中担任要职。

李贺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不过韩愈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年轻人徒有虚名者众多,他认为李贺也一定是泛泛之辈。为了试其才学,韩愈带上弟子皇甫湜相约到李贺家中。

见到李贺时,韩愈让他即兴作诗。李贺随口将《高轩过》信手拈来。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酬诗,在我看来也是“拍马屁”诗。全诗十四句,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来访经过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后面四句却对两位客人有吹捧之嫌。

诗的后四句直言自己很庆幸能遇到韩愈这样的巨匠,犹如枯草逢春,并表达了自己若能投靠其门下,他日或许也能由蛇化龙的宏图大志。

韩愈直呼李贺为天才。他很享受这种高高在上被夸赞的感觉,他觉得眼前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日后将大有可为。

对于这样的人才韩愈有心提拔,只可惜,李贺的这份少年英明也成了他在仕途上的绊脚石。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据传,李贺还没走入仕途便得罪了元稹

元稹因仰慕李贺的才华欲拜见之,但李贺却没有见他,还叫书童传话说:“明经擢第,何事来见李贺?”

“明经”属于破格录取的进士,李贺此话一出让元稹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便向宪宗皇帝上奏:“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而晋肃与进士谐音,如果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就是犯了父亲的名讳,所以他不应参加考试。”

就是因为这句话,皇帝终止了李贺考进士的资格。

韩愈虽然有心帮助李贺,他甚至写了《讳辩》反驳元稹这一言论。他说:“父名‘晋肃’,子便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还不得为‘人’乎?”的质疑。但结局仍然没有改变。

古代这些讳莫如深的避讳制度很让人费解。

自春秋公羊氏制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3大避讳准则后,几千年间无数人因这项奇葩的制度而前途尽毁。这项制度从“忠孝”出发,却疏于人情,实在让人无力呻吟。

从满怀希望到梦想破碎,从信心满满到壮志难酬,这样的无妄之灾让李贺难以承受。在写下“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的诗句后,黯然神伤离开了京城。

不过在次年事情出现了转机,李贺便因李唐宗室的身份得到长安皇室亲族的举荐,得了一个奉礼郎官衔。虽然官职如芝麻粒,但“村长”也是官。

熟悉官场潜规则的都知道,李贺这个官位很清闲,甚至说是一个虚位,不但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连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更不必说参议国家大事。所以,每每这个时候李贺都显得非常无奈。

正是因为没事干,所以他有大把的时间纵情山水,赋诗田园。他见惯了老百姓生灵涂炭,也看惯了官场的险恶嘴脸,这一时期李贺的作品充满对百姓的同情,还有一部分是他对自己境遇的不甘与愤懑。

与其折磨,不如远离。在做了3年的奉礼郎后,23岁的李贺称病辞官,最终离开了太常寺。

814年,仕途无望的李贺沉下心来,选择了投笔从戎。这一时期他写下了那首惊艳千古的《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单独拿出这一首来看,表达了李贺一腔报国热情,不过将整组杂诗放在一起看,便可以看出李贺将自己壮志难酬的落寞表达的淋漓尽致。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唐后期,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拖着一身病痛艰难前行。面对内忧外患,大唐的气数将尽。

在韩愈侄女婿张彻的举荐下,李贺在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做了幕僚,替军队帮公办文。

但朝廷对昭义军的态度忽冷忽热,军队也备受排挤,最终将帅请辞,军队解散,李贺又成了雨打的浮萍,不知将飘零何方。

因长期郁郁不得志,加上本身体弱,不久之后,李贺便撒手人寰,这一年他27岁。

李贺死前看到一个穿着绯红色衣服的神人,骑着龙,手上拿着太古篆字的笏板,对李贺说,天帝想邀请他为新建城的白玉楼写一篇赞文,而且天上的日子,没有人间疾苦,要李贺跟他一起走。——李商隐《李贺小传》

短短二十多年,李贺走了很久,面对中晚唐时期的处处碰壁,壮志难酬,他郁郁不得志,满腹愤懑,但不管怎样,他在浩如繁星的唐代诗坛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很多诗词被后人引用到自己的诗词中:“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等。而那首《南园十三首》,更是惊艳了岁月、从容了时光。

也许做官不一定适合他,但作为一名诗人,他却是独一无二的李贺。

李贺年少成名,不负众望;他才情出众,留下了许多让人过目难忘的诗篇;他又怀才不遇,历史卷轴上从此多了一个郁郁寡欢的诗人鬼才。

芸芸众生,人何其渺小!在中晚唐,李贺的路途越走越窄,我们为其叹息之余,也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幸福且淡然。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罗隐是什么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罗隐,唐代文学家,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诗宋词元曲更是炫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耀眼明珠,至今无人能及。说起唐诗,人们首先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你历数到

  •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075年,几经外放,历尽坎坷,沉浮宦海10年的苏东坡知密州。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他再一次在梦中和亡妻王弗相遇。美貌聪慧的娇妻似乎从未远离,依然在昔日的窗棂畔下,安静优雅地为他款款地梳妆。蓦然

  •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位列其中,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其时,邓愈年仅33岁。但邓愈立下汗马功劳才挣回来的这个国公爵位,只传承了两代,就被朱元璋废掉了。邓

  • 李世民为什么会立李治作为太子 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啥立年幼的李治为皇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有十四子,李世民的第九子是李治,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治成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初,李治登基为“唐高宗”。众所周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还

  •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

  •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

  •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

  •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

  •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日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汤和是明朝名将,帮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为大明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当朱元璋猜忌群臣,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汤和成了少数躲过屠杀的功臣。那汤和为何能躲避朱元璋的屠杀呢一,投奔郭子兴汤

  • 李倓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李倓,唐朝宗室,肃宗李亨第三子,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赐死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建宁王李倓,这是唐朝皇室斗争中,著名的冤案之一。从历史记载看,李倓的死似乎是受到李亨宠爱的妃子张良娣(后被李亨册封为皇后)的陷害,《新唐书·肃宗废后庶人张氏传》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