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隐是什么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罗隐是什么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12 更新时间:2023/12/4 22:31:21

罗隐,唐代文学家,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唐诗宋词元曲更是炫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耀眼明珠,至今无人能及。说起唐诗,人们首先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你历数到著名的文学家罗隐时,早已是唐朝末年,各地霸主纷争天下,历史即将进入五代十国。在这种形式下,大诗人罗隐仍不灰心丧气,坚持走仕途之路,一心考取公务员效力祖国。

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捉弄有心人,一生连考十三次,屡试不第。最后只得退居山野,过起隐居生活。这还不说,他的爱情也因其丑,被女方一次又一次拜拜。

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有一首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蜂》诗,不知道如今你是否还记得?对了,这首诗就是出自罗隐之手。

单从字面上看,“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无非是写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飞东又飞西,无论平地与山峰,这个小生灵无所不及,见识了无限风光,实在令人艳羡。

但是细读之,特别是最后两句话题一转:“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你那么辛勤与忙碌,将采得的花粉酝酿成蜜后,都是自己享受了吗?

可以说,这首《蜂》是罗隐经历人间沧桑后向人们传递的正能量。如果不读懂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你就不会了解此诗更深一层的含义。

那么,罗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罗隐出生在公元833年,原名叫罗横,从小便以才学闻名乡里,所以很横,以至于“十上不第”。官府之人都认为他的文章“奇丑无比”,专门影射手握重权却不为民做事的贪官污吏。于是,从公元859年始,先后十三次参加科考,皆是铩羽而归。去时壮志豪情“十二三年就试期”,回来伤心无比“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最后隐居池州一隅,更名为“罗隐”。

罗隐到底写了什么“丑文”,令台上之人痛下杀手呢?

据后世人整理发现,留存于世的仅有《馋书》五卷,《两同书》上下两卷等著作。虽然他主张“大道不旁出”、“大政闻天下”,但是,他的文章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反对朝廷对于跋扈不臣藩镇割据采取姑息养奸的措施不加以制裁,对王朝统治产生强烈不满,具有极强的战斗性。

由于他的文章是对封建制度下最高统治者的极致讽刺,纵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哪个主考官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放他走进领导班子呢?且看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如何评他:“诗名于天下,犹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罗隐这样真性情的人,写出这样批判的文章,就是放在西方也不是受人待见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宁愿听一百句美丽的谎言,也不愿听一句直白的真话。”生活中谁愿意接受批评呢?都喜欢得到夸奖吧,哪怕他很虚伪!

读懂了罗隐的人生,便真的读懂了《蜂》诗,他哪里是在写一只小蜜蜂,他是在社会的底层呐喊:可怜的人们,你们整日辛苦忙碌到头来食不果腹,这到底是为了谁?

二、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唐僖宗时期,宰相郑畋非常喜欢诗词歌赋,更是喜欢罗隐的诗,常常把他的诗带回家来吟诵。

郑畋有一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生得如花似玉,常以牡丹自喻,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龄,却没有心仪人出现。她终日待自闺中吟诗作画,真是无缘接触男生。

一天,她站在窗前,静望着庭院中的牡丹,不由得叹息道:“富丽端庄的牡丹啊,你虽然众香国里最鲜艳,但是你知道人世间有真情存在吗?世人只是欣赏你美丽的容颜,只道是‘花须折时堪须折’,有谁知道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娇艳的牡丹啊,如果你会说话就好了,你一定是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一定会让天下才子聚拢来,争相拥之。可惜小女子每日独守西窗,孤影对烛......”

忽然楼下传来家父的吟诵之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听此佳句,郑小姐急忙下楼,忙问此诗出自何人之手。父亲告诉她是一位叫罗隐的大才子。

从此,郑小姐的心里印下“罗隐”的名字,把他的诗收集整理成册,默念朗诵吟唱。

起初,郑小姐只是罗隐的一位小粉丝,日子久了,她读他的诗越来越多,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认为罗隐的诗那么美,读诗思人,他的仪表也一定是风流倜傥。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会醉,郑小姐整日思念心中的白马王子,身体渐渐消瘦下来,父亲问其何故,她竟毫不忌讳地回答:“我想嫁为罗隐之妻。”“我的傻乖乖!”父亲一听这话吓了一跳,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告诉她:那罗隐虽然很有学问,但是其貌很丑,而且声音刺耳难听,文章也多讥讽官吏,所以每次考试都是失败告终。

这些都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据史料记载,罗隐“貌古而陋”“乡音乖刺”“性简傲”“好谐谑”“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俗话说,宁和美人睡一晚,不与丑鬼度百春。丫头,你快醒醒吧!”父亲苦口婆心地规劝她。

郑小姐害了相思病,哪里听进去老父的肺腑之言,她茶不饮饭不吃,像是和父亲挑战似的,“我不管,只要罗隐是个男人,有鼻子有眼就中!”

看到女儿执迷不悟,父亲只好将罗隐请到家里,让女儿躲在帐帘后面偷偷观其容听其声。这一看一听不要紧,可把郑小姐吓坏了,这个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不仅是公鸭嗓子而且鼻子眼睛都好像是装错了地方,看上去好像长得太着急了点,真是奇丑无比。眨眼之间,郑小姐爱意全无,急转身跑回西厢房,把罗隐的诗篇全部撕掉,终身再也不读他的文章了。

三、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和许多有志之士一样,很想通过仕途改变自己一穷二白的寒士身份。大中十二年,这位大才子正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阔步直取京师,欲与天公试比高。

罗隐由江西南康出发,不一日,来到钟陵县(现在江西进贤境内),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歌舞演出,于是便在此停歇。

由于他的才情过人,当地还是有许多小迷妹的,虽然那时没有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但是一听说大才子到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与他交往的。这期间他就结识了一位歌舞团的大美女,著名歌唱家云英小姐。可以大胆地说,这位貌似天仙的晚唐歌妓,并不是看上罗隐的相貌,她是爱上这位穷书生的一身才气,她认为这位罗公子是个潜力股,此去应试,不论状元还是探花,到时候将自己迎娶罗家,夫荣妻贵,必是一段好姻缘。

一天晚上,乐滋滋的罗隐十二分的高兴。如果能得到云英小姐的爱情,再金榜题名,岂不两全其美,妙哉妙哉。这样想着,他与云英对饮而坐,越看她越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又像当年千娇百媚的杨贵妃,只可惜这样的花中之王,往往被插在金瓶之中,云鬓之上。如果能把这富贵之花栽在庭院之中,普通人也能随意观赏与触摸,那该多好啊,更能彰显她无穷的魅力,使春风更惬意,是她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风姿。

想着想着,罗隐起身将云英相拥入怀,深情地说:“云英小姐,跟我一起远走高飞吧?”云英含情脉脉地回了一句:“我的傻哥哥,你现在拿什么把我赎出去?”是啊,一位穷得叮当响的书生拿什么带着自己心爱的人离开呢?又一杯花酒下肚,一醉方休。

第二天,罗隐程奔赴京师。分别之时他俩依依不舍,罗隐只好赠云英一首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光阴似箭,转眼十二年过去,罗隐屡试不第,终不如愿。真是天公不作美,既然赏赐他一身才学,为何不再还他一身好容貌呢。你看那位家贫如洗的大诗人李商隐,虽然科举之路多有不顺,但是生得一表人才,深受权贵令狐楚的青睐而名列榜首,后来又成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乘龙快婿,最终谋得一份公务员的上好差事。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就是罗隐,他没有什么想不开的,既然无法捧到铁饭碗,那就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吧。“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一路风雨一路歌声,日夜兼程。这么多年他都在科考这棵树上吊死,耽误了美丽年华,不知不觉进入不惑之年竟没有解决婚姻大事,一下子让他想起当年的云英小姐。

刚到钟陵“天上人间”歌舞剧院门口,云英一眼认出阔别十余年的罗隐,看到他一身布衣没有衣锦还乡,便知他这么多年仍是一位穷秀才,就半开玩笑地说:“罗大才人,等你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一身白衣啊?”一句话噎得罗隐半天喘不过气来。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官爷们看我不顺,难道你把十二年前的情谊也忘到九霄云外?也罢,才子就是才子,罗隐随口吟诗一首怼过去:“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我虽然这么多年名落孙山,但是这么多年你不也没嫁出去吗?我们俩可能在某些方面都不如别人吧!这个罗隐,人丑是爹妈给的,自己无法选择,可是见到心爱的女子,学会好好说话有多难呢?说不定这么多年,人家云英小姐是在等着你呢!

就这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又告吹了。

罗隐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更没有收获芳心,从此变得愈发狂妄不羁,诗文更加抨击和讥讽当时的朝廷和官员。

直到去世前,吴越王钱镠前往病榻前探视,潸然泪下地说道:“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这是一代帝王对罗隐的最高评价。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075年,几经外放,历尽坎坷,沉浮宦海10年的苏东坡知密州。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他再一次在梦中和亡妻王弗相遇。美貌聪慧的娇妻似乎从未远离,依然在昔日的窗棂畔下,安静优雅地为他款款地梳妆。蓦然

  •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位列其中,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其时,邓愈年仅33岁。但邓愈立下汗马功劳才挣回来的这个国公爵位,只传承了两代,就被朱元璋废掉了。邓

  • 李世民为什么会立李治作为太子 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啥立年幼的李治为皇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有十四子,李世民的第九子是李治,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治成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初,李治登基为“唐高宗”。众所周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还

  •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

  •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

  •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

  •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

  •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日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汤和是明朝名将,帮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为大明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当朱元璋猜忌群臣,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汤和成了少数躲过屠杀的功臣。那汤和为何能躲避朱元璋的屠杀呢一,投奔郭子兴汤

  • 李倓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李倓,唐朝宗室,肃宗李亨第三子,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赐死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建宁王李倓,这是唐朝皇室斗争中,著名的冤案之一。从历史记载看,李倓的死似乎是受到李亨宠爱的妃子张良娣(后被李亨册封为皇后)的陷害,《新唐书·肃宗废后庶人张氏传》中记载

  •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全部接手元朝的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对朱元璋没有接手元朝的土地是因为没能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覆灭了元朝,开创了大明王朝,在当时的人看来算是“民族英雄”从大元手中解放了汉人,话说这在大元的天下中人是分种类的,而汉人几乎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那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何不彻底覆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