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看待末代皇帝溥仪十岁才断奶?

如何看待末代皇帝溥仪十岁才断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18 更新时间:2023/12/4 20:49:19

首先,我们看溥仪为何可以吃奶到十岁大:

1、宫中女人多,像乳妈王焦氏这样的奶妈多,货源充足,源源不断;

2、皇室中有专门供皇帝(慈禧太后)吃人奶的奶妈机构,溥仪是皇帝,可以享受这个权利,其他人还真没这个待遇;

3,人奶更卫生,更有营养,对溥仪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其次,我们看溥仪吃人奶到十岁对他的影响有哪些:

1、幼儿时期抱入宫中,很是可怜,乳妈王焦氏便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一样,从那里寻求缺失的母爱;

2、长期吃王焦氏的母乳,以及幼儿时期与亲生母亲的强行疏远,导致其恋母情结严重,从后期对他身边的配偶态度上就可看出;

3、性格中依赖的成份较多,从其依靠关东军建立伪满就可看出;

第三,我们后人看待此事,不必太当回事,只需在育儿时,稍做借鉴就可以了。

清代末代皇帝溥仪9岁断奶这件事,应该是溥仪在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的第二章《我的童年.我的乳母》中提到的,这本书是溥仪的回忆录,可信程度非常高。(毛泽东和溥仪)

1906年出生的溥仪,到1915年9岁时才被强行断奶,我们如何看待溥仪到9岁才断奶呐?

溥仪“奶瘾”的形成。一、奶瘾。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到九岁仍在吃奶的溥仪应该是有了“奶瘾”,而且是异常产生的。

“奶瘾”是一种非生理需要的异常进食行为,几岁的宝宝还总想吃妈妈奶。它是因为不正常的哺乳,使中枢神经产生固定的兴奋点,导致心理情感上的依恋而造成的。

有了“奶瘾”的孩子不管有无饥饿感,经常有吮吸乳头的欲望,一旦不能满足则哭闹不止、萎靡不振。有“奶瘾”的孩子对食物缺乏兴趣,摄入营养少,生长发育一般比正常的孩子要低一些。(“奶瘾”图片)

溥仪有“奶瘾”导致身体发育不好,一直没有孩子,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溥仪和奶妈王焦氏。王焦氏(1887年出生,比溥仪大19岁)祖籍在直隶河间府任丘县,因为贫穷半卖半嫁和北京一个王姓差役结婚了,这个王姓差役有肺痨病。两个人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丈夫却死了,王焦氏和婆婆、女儿三人相依为命。这时醇亲王府溥仪出生了,需要找奶妈,王焦氏符合条件。在20个候选奶妈中,王焦氏以奶醇厚,并且长得端庄文静成为了溥仪的奶妈。(溥仪小时照片)

王焦氏不好说话,为了生活喂养溥仪,不准回家看望自己的女儿,每个月有2两银子的月钱,并且按照规定要经常吃不加盐的猪肘子等食物催奶。

溥仪三岁进宫成为宣统皇帝,醇王府也只有奶妈王焦氏随行,在陌生的环境里,奶妈成了溥仪唯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本来按照现在的标准,孩子断奶也就在一岁左右,不过清朝皇室的资源充沛,皇子们吃奶到5-6岁也是正常的,不过到了9岁仍然在吃奶,这和对孩子的喂养有很大关系了,是喂养不是太正确,断奶时间晚了不少。(伪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三、溥仪、隆裕太后和四个“母亲”。溥仪的亲生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慈禧太后的养女,大臣荣禄的女儿。溥仪进宫继承大统,他同时过继给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为子。他的母亲成了隆裕太后(慈禧太后的侄女)。按照先后顺序,溥仪是同治这边为主,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将同治皇帝的瑜、、三个妃子打入冷宫,她们不能做溥仪的母亲。平常吃饭的时候隆裕太后和溥仪就座,光绪皇帝的瑾妃(光绪帝珍妃的姐姐)按道理应该是溥仪的庶母,可是要站着伺候。(隆裕太后照)

1913年,隆裕太后病死了。瑜、、、瑾四个妃子,分属同治和光绪,这时候袁世凯插了一脚,将四个妃子都晋升为皇贵妃,以瑾妃为主,据说是瑾妃家里人找了袁世凯。这就有了溥仪的四个“母亲”,都是庶母。

溥仪在众多的“母亲”中没有得到母爱,看到的更多是残酷的宫斗。幼小的心灵必须接受残酷的现实,唯有自己的奶妈才是温情的港湾。

四、溥仪和太监。我们都知道溥仪捉弄太监,其实他们有时候也奉命监视溥仪。一次溥仪吃饭撑着了,隆裕太后就经常给溥仪喝小米粥,饿着他,控制他的饮食。吃多了的时候太监用砸夯的方式对待溥仪,溥仪落下了“胃病”,溥仪发脾气的时候,太监就按照隆裕太后的法子,将溥仪关起来任期叫喊。据说这是清朝皇室发明的对付小孩子发脾气。

看似光鲜无比的溥仪皇帝,其实也够可怜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可能真心对待他。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来看,溥仪“奶瘾”形成了,清朝的后宫和太监们“功不可没”啊!

溥仪和奶妈王焦氏的后话。到了溥仪9岁时,王焦氏被四个太妃赶出了皇宫,偷偷的瞒着溥仪。溥仪尽管哭闹不止,但是人不可能回来了,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奶妈王焦氏的女儿在三岁时去世了,醇王府封锁了消息,回到家的王焦氏情景可想而知了。

溥仪大婚后,掌握了自己的事情,派人找到了奶妈,时常接进紫禁城住一段时间。溥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他将王焦氏接到长春的皇宫供养起来,一直到日本投降。

溥仪是个可怜人,一生身不由己,对待奶妈可以看出他的真性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梁立国16年,为何历任皇帝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后梁(907-923)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灭亡。当时,后梁地区的人们是可怜的。他们原以为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最终也只是黄粱一梦。在后梁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温还是有点一代枭雄的风范。他在政治上做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革除了唐朝的一些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赋。然而朱温并不是一个杰出

  • 同为末代皇帝,为何尼古拉二世和溥仪的命运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很有脑洞的问题。作为封建专制国家的末代皇帝,失国之后的尼古拉二世和爱新觉罗溥仪的命运的确大不相同。先说尼古拉二世,俄国2月革命和10月革命相继爆发之后,尼古拉二世先是推下了沙皇的宝座,随后,在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关押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俄国内战,尼古拉二世一家最终被苏联秘密处决。尼古拉二世而同样

  • 历史上杨广是如何夺嫡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隋大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诗人。可惜他的帝位,是通过弑父杀兄篡位得来的。杨广自小就比较聪明,他继位后,为了加强南北两方的联系,他修建了大运河。在位14年,因为修建大运河以及一系列的开疆拓土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后世对他的评价,暴君一个。大运河虽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南北

  • 明清皇帝用年号称呼,以前为什么不用年号称呼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中国的纪年都采用帝王来纪年,通用格式是“帝王+X年”。帝王登基那年称为元年,之后则是按年岁记,比如秦始皇登基后的第37年,史书记载为秦始皇三十七年,用公历记的话则是公元前210。纪年格式帝王+X年”中的“帝王”通常有三种格式,分别是谥号、庙号、年号。谥号是对帝王的综合性评价,庙号是帝王在家族中的

  • 西周时期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可称皇帝,应称王。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平王时候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殷是商朝的最后一个都城。西周第一位王是周武王姬发,最后一位王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东周第一位王是周平王,最后一位王是周赧王(被秦昭襄王废除)。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

  • 谁能讲讲唐玄宗李隆基的发家史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起唐玄宗,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他和杨贵妃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千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其故事。不过白居易就是唐朝人,本朝人说本朝事,毕竟有些打皇家

  • 汉朝历代帝王按顺序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一共经历29位皇帝,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历代皇帝及年代如下: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

  •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权力还大,为何平均寿命很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皇帝就是身份地位最至高无上的一个人!几乎皇帝上拥有的一切,都会有人双手奉上!因此古代人人都想要坐上皇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代,开国皇帝打江山容易,但是后代子守江山就难了!因为大多数皇子都会手足相残,根本弃百姓而不顾。这就使得古代的皇帝平均寿命大多都没有超过40岁,尽管我国历史上出现过400多

  • 朱元璋怎样一步步成为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主要有这么几步:1328年~1344年:苦难的童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的,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那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但是作为父亲的朱五四此时却很无奈,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饭吃。在朱元璋降生之前,农民朱五四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而

  •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的姓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代夏:姒商:子周:姬秦汉秦:赢西汉:刘新:王东汉:刘三国魏晋魏:曹蜀汉:刘东吴:孙西晋:司马五胡十六国前汉:李前赵:刘后赵:石前燕:慕容前凉:张前秦:苻后秦:姚后燕:慕容西秦:乞伏后凉:吕北凉:沮渠南凉:秃发南燕:慕容西凉:李夏:赫连(后改刘)北燕:冯南北朝东晋:司马宋:刘齐:萧梁:萧陈:陈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