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907-923)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灭亡。当时,后梁地区的人们是可怜的。他们原以为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最终也只是黄粱一梦。在后梁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温还是有点一代枭雄的风范。他在政治上做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革除了唐朝的一些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赋。然而朱温并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统治之下,后梁没过多久便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在后梁短暂的16年生命中,先后历任了三个皇帝,而且这三位皇帝都不得善终,其结局让人震惊。
开国皇帝朱温称帝不久,便因积劳成疾而病入膏肓,不得不从前线退至洛阳修养。不料在养病期间,朱温竟被自己的三儿子朱友干掉了。
朱友篡位,成为后梁的第二任皇帝。然而朱友连龙椅都还没坐热,第二年就被自己的四弟朱友贞逼宫,无奈之下只能自杀。
第三位皇帝朱友贞活得比他的哥哥要久一点,也没有自己父亲和哥哥那么凄凉讽刺,被至亲“大义灭亲”。但他其实也好过不到哪去。在他统治期间君臣离心,朝臣纷纷离他而去,并投到他的死对头晋王李存瑁门下。最终篡位大戏又一次上演,他被李存瑁逼宫,自杀而死。
历史长河中不乏弑父杀兄的王朝。一方面是因为皇权至高无上,让人贪恋。另一方面,生在君王家有太多的不得已,有时候在各方势力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选择夺权。然而尽管皇室众人从小在政坛浸染,他们也还是有人性的,也知父慈子孝、手足情深。
那么为何他们还能做出如此违背伦理之事?一直以来,笔者都相信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他们父子三人的悲惨结果必然有其合理的原因。
先来说说第一代皇帝朱温。朱温自宣武镇起家,于唐僖宗乾符年间投效黄巢,逐渐晋升为大将。中和二年,战败投敌,归在唐僖宗门下,从此与大将王重荣并肩作战,屡战屡胜。
人们原以为他将成为人人赞颂的大唐英雄,却没想到他在击败黄巢之后成了唐的叛徒,将胜利果实收入囊中,自己称帝。从他早期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算得上战场上的佼佼者。但是他的人品存在很大问题,毫无忠信可言。
如果读者朋友以为他也就为人不实罢了,那可就错了。草莽出身的朱温在称帝之后很快就暴露出他龌龊的本质。后梁建立后,朱温仍然连年征战,与晋国(后唐)抗衡。说来也奇怪,一直打胜仗的朱温,在晋国面前总是翻跟头。屡战屡败让朱温心中异常烦躁,于是他便滥杀无辜,以杀人寻找快感。此外他还纵欲宣淫,经常将大臣之女招入宫中,强迫女子侍寝。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还觊觎自己的儿媳!不少皇子为了争宠,甘愿献出自己妻子,且毫无羞耻之心。皇子们利用自己妻子入宫侍寝的机会,打探消息,谋划夺位。朱温养子朱友文之妻,貌美灵巧,深得朱温宠爱。因此,朱温对朱友文非常宠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亲儿子。
这么看来,朱温的性情是极其卑劣的。朱温对自己的子女谈不上有什么真感情,尤其是对他的庶子朱友。
关于朱友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比较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其母亳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从朱友母亲的身份,我们就能明白,朱温对他们母子并不重视,朱友幼年也活得十分卑微。或许他把这种不幸全部归结于自己的父亲,因而最终选择弑父。
弑父夺权终究是被世人诟病的,更何况朱友还是一个庶子,一个军妓的儿子。对朱友的反对之声,从未消止,但最初大多数反对的声音但是无力的。直到朱友贞出手,反对者才占了上风。而最终反抗成功的决定因素,则是杨师厚的加入。
起初杨师厚犹豫不决,对其部下说:“我与友君臣之分已定,今无故改图,别人又会怎么议论我?”马慎交劝喻说:“友以子弑父,天下人皆知,友贞是太祖至亲之子,仗义讨贼,名正言顺。如果一旦事成,令公又如何相处?”杨师厚醒悟,决意支持朱友贞。
强强联合,朱友贞成功称帝。之后,为了奖励之前支持自己的臣子,朱友贞大举封赏,以致财政紧张、军粮不足。更要命的是,他任用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轻信小人谗言。在杨师厚死后,朱友贞强行将杨师厚的军队一分为二,但将士大多不想分离,最终纵火掠夺,劫持节度使,请降于晋。朱友贞亲小人,远忠臣,朝廷内部矛盾逐渐激化,许多忠臣心灰意冷,投奔于晋。晋如虎添翼,乘胜追击,直驱开封府。
深入探究这三位皇帝的经历后,我们或许不再会为他们的下场唏嘘。
唐朝诗人杜牧早就借古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然而这三位皇帝丝毫没有领悟,一味地独断专行,暴虐猜忌,只享受帝王的权力,不履行帝王的使命。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来与来迟”,所以他们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开平元年四月,朱温接过了唐哀帝禅让的玉玺,登基称帝,他将一个曾经辉煌无比的时代,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尘埃。
此时的朱温,站在丹犀玉阶之上,回顾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程,唏嘘的同时,也充满了自豪,白手起家,几经起伏,最终成为九五至尊。
一时间,朱温不由地志得意满。
然而,朱温却不会想到,当他身披黄袍龙衣之时,老朱家的厄运,也就自此注定,正如他大哥朱全昱在家宴上的哀叹:
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足矣,何故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吾不忍见血吾族矣!
一场血腥的杀戮,即将在朱家皇族之内,残酷地展开……
那么,为何后梁王朝的传承,最终所有人都会难以善终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嫡长子的陨落原本,朱温的晚年,也是可以安稳度过的,不过前提是长子朱友裕还活着。
朱友裕作为朱温的继承人,从各方面来看,都是毫无挑剔,即便朱温不像明太祖朱元璋对朱标那样大度,偶尔会派人(朱友恭)来敲打一下风头正盛的儿子。
但整体来看,如果朱友裕不死,后梁皇太子的位子,非他莫属,而且他若成为太子,甭管是哪个皇子,都不敢翻起觊觎的浪花。
首先,朱友裕的身份尊贵。
作为朱温和元贞皇后张氏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的身份,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其次,作为老爹团队的元老、骨干,朱友裕从黄巢军之时,便跟着父亲朱温打天下了。
那些年,朱友裕跟着老爹一起投降朝廷,跟着老爹一起反击黄巢,跟着老爹一起熬过了宣武军至暗时刻,并帮助朱温扫平了河南道的其他藩镇。
从朱温对自己这个儿子偶尔流露出来的忌惮,可以看出,朱友裕在军中的地位和威信,已经十分根深蒂固了。
因此,如果朱友裕成为太子的话,不仅朱温可以避免被弑杀的厄运,其他皇子甭管是朱友文还是朱友、朱友贞等人,谁都不敢有多余的想法。
比身份,比不过,比实力,碎一地,谁还敢造反?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枚定海神针,最终英年早逝了。
天元年七月,镇守西部的朱友裕病逝在军中,噩耗传来之时,朱温懵了,当时的他很痛苦。
当朱温后来登基之后,这个痛苦变得更加强烈起来,因为自己必须要给王朝指明一个继承人,而那个最佳人选,却早已离去了。
自己身后该传给谁?还真没一个看上眼的。
这种无可奈何,也造成了朱温迟迟不愿宣布太子人选,也为后梁皇室的未来,奠定了一抹狰狞的血色。
对于朱温的犹豫,很多人表明了不满,而有一个人却表现得极其期盼。
这个人就是朱温的养子,朱友文。
养子的野望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原本他对多分点儿老爹朱温的产业,报的希望并不大。
然而,朱友裕的早逝,却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甭管怎么说,自己毕竟是老二。
从序列上来讲,我也有份。
同时朱温一直不宣布太子的人选,也让朱友文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错觉,那就是,我爹其实中意我的。
这就使得原本希望不大的朱友文,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夺嫡之争当中。
他这一热情,可把朱温其他儿子们气坏了,我们这群亲生的都没啥表示,你这个螟蛉之子,竟然有了想法。
父皇,你这态度,也实在是太过分了,难道你不是我们的亲爹?
这里面,朱友的愤怒,表现得十分强烈。
人伦的惨变作为朱温的庶子,母亲又是营妓出身,本身不在计划之中的孩子,朱友在朱家的地位,自然比较低。
咱们抛开末帝朱友贞自己说自己母亲是元贞皇后的说法,以老朱的好色,很有可能,除了朱友裕之外,其他孩子们都是庶出,因此当大哥去世之后,在朱友的眼里,自己才是老二。
朱友文,就是一打工的。
对于儿子们的明争暗斗,朱温的想法可能跟康熙末年的想法一样,让孩子们去争去斗,自己稳坐钓鱼台,掌控着至高的权力。
或许他心中已经有了中意的人选,但时间却已经不允许他去开奖了。
看着老爹不断偏向朱友文,朱温这帮亲儿子们慌了神,朱友文一旦上位,自己这帮人,还能有几个活?
朱友开始谋划政变自保,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末帝朱友贞此时已经倒向了朱友,成为了安插在汴梁城内朱友文身边的一个暗线。
也成为了最终终结朱友文的一柄利刃。
只是朱友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是属螳螂的。
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乾化二年,朱友领着叛军冲入皇城,弑杀了自己的父皇,这种悖逆人伦的惨剧,将皇位竞争的底线彻底突破了。
毫无底线的竞争,使得朱家的皇子们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弑父的朱友都可以,我们凭什么不行?
就这样,原本一副乖乖相的朱友贞也开始了行动,不过他玩得就比较高级:
先是跟军方大佬杨师厚商议,我要搞朱友,你反对不?事成有好处,不成你也跑不了。
后来又跟禁军、勋贵们商议,我要为父报仇,这帮人都是跟朱温绑在一起的,突然换了新君,正惶惶不可终日,如今送来了个拥戴之功,让谁能狠心拒绝这份荣华呢?
随后,朱友贞又制作了一封伪诏,告诉驻扎东京的龙骧军,你们跟我二哥先前走得太近了,如今我三哥下旨要杀你们,你们怎么办吧?
要不跟着我,讨个活命?空口白牙,套了一票人马,后梁末帝朱友贞这一手,玩得漂亮。
就这样,还没开打,朱友贞就已经在汴梁判了身在洛阳皇宫内的三哥朱友的死刑。
乾化三年二月十五,禁军发动政变,仓皇无措的朱友,最终被迫自杀身亡。
朱温第四个儿子朱友贞,揭开了乖乖子的面纱,踏着哥哥们的鲜血,登上了其觊觎已久的皇位。
当然,他们的这波操作,也使得其他皇子们深受教育,随后康王朱友孜也想尝试一把,最终失败被诛杀。
堂兄朱友能、朱友诲也相继起兵叛乱,最终被镇压下去。
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朱友贞执政时期,除了与北面沙陀一直PK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叛的路上,不仅提心吊胆,还得加倍防范,那是一个心累……
综上所述,后梁皇位之所以那么血腥,跟朱温大儿子早逝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朱温的暧昧,导致众位皇子们陷入夺嫡的角逐之中,朱温本身难逃始作俑者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