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朱棣把铁铉的耳鼻割下,煮熟后又塞给铁铉亲自品尝。但铁铉抵死不向朱棣臣服,最终,朱棣下令将铁铉以磔刑处死,又将他的妻儿充为官妓。
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还有许多的“铁公祠”,里面供奉的人名字叫铁铉,当地人们还将铁公视为护卫一方太平的城隍爷。
铁铉原本是元代回民的后裔,祖籍在今天的河南邓州,明朝洪武年间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担任给事中,后来官至山东布政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永葆大明江山不变,便将他的诸多皇族分封为藩王镇守边疆,并且清洗了跟随自己打江山的一众名将。
朱允炆的父亲朱标还没等继承皇位就病死了,便从小少了父亲的庇护就使得朱允炆很缺乏安全感。因此,在担任皇储时候,他就开始担心自己的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叔父们将来有一天会造反。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正式即位。
为了防止藩王势力过大,他一上来就开始推行削藩政策。
眼看着一个个藩王都被皇帝拿下,燕王朱棣坐不住了,他决定发动政变,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从小就跟着这群名将学习排兵布阵,征战四方,见惯了血雨腥风和尸山血海。
由于他的老师都是朱元璋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们,而且他麾下有整个大明王朝最精锐的蒙古骑兵部队朵颜三卫。朱棣部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眼看着朱棣部队离南京越来越近,朱允炆赶紧派大将军李景隆领兵去讨伐朱棣,并且任命铁铉负责粮食的后勤保障工作。
可惜,李景隆根本就不是朱棣的对手,部队打散了,李景隆也匆忙逃命回了南京。
铁铉这个文弱书生却没有逃,他一面召集从前线逃来的士兵,一边和济南守将盛庸商量守城之策。
朱棣大军到达济南城下时候,曾经向城内射过去一纸劝降书,但是铁铉却回给他一份《周公辅成王论》,以表达自己效法周公视死如归的守城决心。
朱棣看完震怒,立即下令大军攻城。
谁承想,这济南城在铁铉的镇守下,竟然如铁城一般久攻不下,朱棣的部队死伤惨重。
朱棣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他决定把决堤济南附近的黄河决堤,放水淹城。
铁铉得知对方的行动后,脑筋一转想出了诈降的计策。
他安排重兵埋伏在城门口,并且用计谋引朱棣到城内接受投降。
信以为真的朱棣,刚刚骑着高头大马兴高采烈地进入济南城,只听见一声巨响,伏兵立刻从附近杀出,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朱棣不愧是名将,奋力杀敌才只身逃出济南城。
朱棣刚回到大本营便命令炮兵全力轰炸济南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济南。城门楼上的铁铉发现敌方炮兵在活动,眼珠一转又想出一个妙计,他命人找来十几块大板子,上书“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
朱棣一看傻眼了,如果下令开炮,这就相当于对着自己老爹开炮。
尽管自己实为造反,但是名义上还是进京勤王,要是连自己老爹都不认了,那可真就是师出无名,只落得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
后来,朱棣听从谋士姚广孝的建议先退兵修整,再绕开济南直接攻打南京,这才成功夺得了天下。
朱棣即位后,尽管自己在铁铉身上吃了个大亏,但他仍然认为铁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臣。
他开出重金和高官位想要收买铁铉。可是铁铉宁死不屈,盛怒之下朱棣便派刽子手对铁铉处以磔刑。
朱棣命人起大锅,割下铁铉的鼻子和耳朵扔进去煮熟,期间为了防止铁铉昏死过去还安排太医给灌补药。
鼻子和耳朵煮熟后又强迫铁铉吃下去,并且当众羞辱道:“自己的肉味道如何?”
铁铉忍着剧痛,轻蔑地回答说:“我乃大明忠臣,忠臣孝子的肉怎么可能不好吃?”
朱棣再也忍无可忍,大声骂道:“既然你宁愿死也不肯屈服称臣,那倒要看看你怕不怕这油锅烹炸。”
说完立刻下令将其全身骨头都割断,并且将骨头和身子全部扔进油锅。
铁铉依然没有屈服,行刑者们将铁铉的骨头架子扔进了油锅,铁铉当即毙命。
一代忠臣铁铉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完完全全对得起自己的姓氏“铁”字,满身是胆、铁骨铮铮即便面临油锅也绝对不向窃国皇帝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