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唐绍仪是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也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兄弟,早在袁世凯朝鲜发家之时,唐绍仪就是其左膀右臂。1912年3月,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临时大总统之位,但前提是要遵守《临时约法》,约法规定,国民政府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也就是说,大总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凡事需要内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新政府的内阁总理权力如此之大,谁来担任好呢?袁世凯想到他的了老朋友、老部下唐绍仪。
唐绍仪不但是袁世凯的亲信,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的高材生,思想开明,外交手段一流,在议和谈判中得到革命党人的认可,是革命党也能接受的总理人选。所以,唐绍仪如愿当上了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除此之外,他还兼任了交通总长,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袁世凯是总统,唐绍仪是总理,这对黄金搭档携手登顶权力巅峰,本来该是一团和气,但实际上却危机四伏,一切只因为《临时约法》中对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划分准则总统的命令只有在总理签字后才能生效。
这个规定本身就让袁世凯十分不爽,试想一下,袁世凯已经当了唐绍仪近三十年的领导了,现在我袁某人的命令却要征求你唐某人的同意。而且,唐绍仪可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小羔羊,他很有自己的主见,十分不给老领导面子,经常与总统政见向左,拒绝签字。
更要命的是,唐绍仪在孙中山和黄兴的推荐下还加入了同盟会,这也让袁世凯和唐绍仪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唐绍仪是想借加入同盟会调和南北矛盾,方便开展工作,但袁世凯认为唐绍仪此举有反水倒向革命党的嫌疑。
就这样,袁世凯与唐绍仪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袁世凯虽然指挥不了唐绍仪,但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那可都是他的嫡系亲信,都对袁世凯忠心不二。所以袁世凯干脆跳过唐绍仪,直接指挥这些老部下干活。在袁世凯的撑腰下,赵秉钧等人根本不把唐绍仪放在眼里,甚至连国务会也不去参加。
如此一来,唐绍仪的工作就没法干了。紧接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也来了。唐绍仪要任命革命党人王芝祥为直隶总督,而袁世凯坚持把这个肥缺留给爱将冯国璋,二人互不让步,僵持不下。终于,6月的一天,唐绍仪忍无可忍,跑回老家,撂挑子不干了。
唐绍仪走了,不知道袁世凯的心情是得意还是失落。不难分析,将袁世凯与唐绍仪这对曾经的莫逆之交、黄金搭档拆散的元凶正是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将人送上荣耀的巅峰,也可以将人带进罪恶的深渊。